中新社记者邱江波:前来参加北京大运会的各国俊男靓女,尽情吐露青春健康的活力,是本届大运会的一道别样风景。
美的主题无处不在
无论从哪个角度,记者都强烈感觉到大运会“美”这个潜在主题。运动和美本来就是 一对紧紧相依的孪生姐妹。
早在大运会开幕之前一个多月,大运会最佳礼仪引导员选拔赛,从来自全国百所大学的报名女生中,进行才艺、外语、造型、智力等项目的比赛,最后有众多优秀引导员进入大运会服务,在二十二日大运会开幕式上,一百七十余名为各国代表团入场进行引导的礼仪引导员,身着中国各民族服装,格外引起中外宾客的关注。
用美女如云形容本届大运会绝不为过。开幕式上,百名身着白色羽翼霓裳的美女,轻轻摆动衣裙,不时又有钢丝将其中几位腾空吊起,如同天外飞仙,令人遐想。
其实,在北京大运村,各国俊男靓女自大会开始前就已经成为美丽风景中的点睛之笔。爱美的各国运动员不仅穿着风格各异的服装,而且留着各式各样的新奇发式,记者和同伴一路看去,发现几个非洲的运动员的发型十分独特,短短的一头黑发,却扎出无数小辫;来自日本的运动员,清一色染发,造型与一些偶像歌星十分相像;来自北欧芬兰的运动员,则金丝垂肩。据设在大运村综合服务楼十四层的美容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些新奇的发式,基本上是各国运动员自己“带来”的,该美容中心尚无法为顾客作出这样的发型,不过他们也在研究,以准备为七年后奥运会北京迎来更多的客人服务。
女摄影记者眼中的美男子
人说摄影记者的眼睛最不好服伺,再美的人,在他们眼中都能找到缺陷。而记者熟悉的几位摄影记者,居然也会对一些明星运动员大加赞赏。
在来自北京某通讯社的一位女摄影记者看来,中国台北队乒乓球运动员蒋澎龙简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造型偶像。这位平时对镜头中人物的外型挑挑拣拣的专业摄影记者说,从各种严格的角度品评,蒋澎龙都是不错的帅哥。
近几天来一直关注中国击剑队比赛的北京女记者王小姐则力捧王海滨,这位男子花剑全国冠军不仅身材高挑,而且一张英俊的脸也令女记者大为倾倒。
事实上,在大运村,与记者擦肩而过的各国运动员中,男排运动员以其高大的身材常常令来往的女摄影记者仰望。在本届大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些国家就特别选用男排运动员作为入场代表,昂首阔步,好不气派,吸引了众多女摄影记者的快门。
一位来自辽宁沈阳体育报纸的摄影记者说,作为一个体育记者,我常常被运动员在场上优异的表现吸引,运动员的美更多体现在动感上,那种渗透力量和与特定的气氛相和谐的美,简直无法准确用语言和照片来形容,那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
黑白总相宜
在大运村综合服务楼,记者对迎面走来的一群澳大利亚游泳女选手大为赞叹:皮肤白里透红,脸庞美艳动人,身材丰满匀称,记者奇怪的是,运动员日晒雨淋,挥汗如雨,哪里能够呈现如此白皙的皮肤?
一位参加志愿者队伍的体育教师告诉记者,这是人种之间的区别造成的,一些白种人的皮肤中黑色素极少,即便在太阳中暴晒,也仅仅是泛起红色,而过不了多长时间,红色会自然消退,皮肤又恢复了白皙。而我们黄种人的皮下沉积着较多黑色素,若经紫外线照射,立即会出现黝黑皮肤,不容易褪色。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总是以肤色白皙为美,有“一白遮千丑”的俗话。大运会上见到黑色种族的运动员,在某种程度上,却让人觉得比起白色人种的运动员更加美丽和神秘。记者在观看巴西女排的比赛时,常常对赛场上的巴西黑人姑娘矫健的身影大加赞赏。
爱美不再含羞
在昨天下午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体育馆举行的几场女排小组赛上,中国和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姑娘们,就被北航一群热心好客的学生围住要求签名,有一位男生对来自新西兰的女排姑娘大胆地说:“你真美!”
对于来自世界各国的异国风情异域的美,北京人渐渐宽容和接纳,在北京街头,仅仅从服装和发型的角度,北京人和外国人的区别已经模糊,北京人已经穿的够时髦的了。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如今已经不再压抑自己对于健康美的追求。
中外文化的大融合,在近几年明显加速,在一些消费领域,北京人和西方人之间观点已经十分接近,来自葡萄牙的运动员安娜小姐日前在大运村网吧谈起这个话题时说,在我看来,北京人的思想和西方并没有什么明显差异,我喜欢北京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