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四日电 中新社记者 郑小红
邵世伟是北京大运会组委会新闻部副部长,北京十一年前举办亚运会时,他担任新闻部新闻处副处长。这位参与了两届国际大赛的新闻官,在偌大的大运会记者工作间,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从明码电传到数据传输
给邵世伟留下极深印象的是北京亚运会期间给记者准备的二十台传真机。邵世伟说,通讯技术的变化,是本届赛事发稿手段变化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一九九0年亚运会时,每个场馆都设有邮电所。在这里,记者赛后将手写稿件,通过电报、电话或传真的形式,传回报社。当时,在新闻中心配备的二十台传真机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
而今年的大运会,虽然新闻中心也准备了二台传真机,甚至还有三台图片传真机和扫描仪,但除了个别国家的记者使用之外,其利用率却极低。
邵世伟说,当年亚运会开幕式结束之后,许多记者都赶回新闻中心写稿、发稿,将记者工作室挤得满满的。但在今次大运会开幕式结束之后,只有约二十个记者在新闻中心处理稿件,大多数记者的稿件在开幕式进行当中,已通过网络发走了。
可视电话也在此次大运会上被推出,将以前的电话会议形式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电视转播亦由当年的微波传送,发展到光纤传送,电视画面、声音质量都大为提高。
工作人员减少十倍素质提高
在亚运会期间,新闻中心的正式工作人员是六百多人,加上一批志愿者,总人数超过一千人。而此次大运会该中心前期工作人员仅四十五人,加上后期增加的人员和志愿者,总人数仅一百八十多名。
邵世伟说,技术的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使新闻中心对记者的服务,从人海战术到高效快捷。此次大运会的新闻中心除规模比奥运会小之外,水平已是奥运会的水平。
亚运会期间,新闻中心建有一个专门的结算中心,收传真电话费、找换零钱等,都需要人工操作。而今却以一个智能卡省掉了许多麻烦,上网、电话等,一个智能卡就全部解决,而卡中的余额,还可退费。
亚运会召开时,记者工作间有二十多名工作人员,而今数百平方米的工作间仅有工作人员三、四人,而且主要是从事设备维护等。
在大运会新闻中心的工作者都有极高的素养,特别是语言条件和计算机应用水平都非常高。其采编中心的工作人员,均为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英文水平都在八级以上。而亚运会的志愿者,则是从职业高中中招募。
从有限制的新闻发布到立体包装北京
邵世伟认为,从亚运会有限制地发布新闻,到今天的竭力为国内外传媒提供一切便利,组委会新闻发布的观念在发生重大的转变。
为配合二千多名世界近四十个国家和地区一百六十多个传媒机构对大运会的信息需求,新闻处的信息服务采用多种形式,特别设立成绩公报系统、互联网系统、宣传品发放系统和公告栏发布系统,而亚运会是仅有成绩公告和公告栏两种发布形式。
在亚运会期间,大会新闻对信息的处理一是比较慢,同时只向十几个主要的新闻单位发布信息。而今次大运会对新闻信息的处理,已公开、公正、快捷。国际奥委会一官员抵京视察大运会后几个小时,印刷精美的报纸就送到了他的面前,速度之快令他吃惊。
北京如何保证二00八年奥运会成功举办,是此次来京的各国记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据说有一半国外记者提出做相应的采访。虽然这些是大运会之外的话题,但新闻中心仍积极为记者创造条件,如联络有关部门、有关的官员等等。邵世伟说,“这也是国内外利用传媒对北京进行包装的好机会。”
订中国队征战世界杯十强赛短信 随时随地收新闻
订体育重大赛事短信 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