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夏初北京申奥造势伊始,人们便认识了那帧简洁明快、寓意深邃的申奥会徽标志图案,提起它,不能不说起它的设计者、著名艺术家韩美林——
美林的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安徽人,他的身上流淌着黄河两边、长江南北的血液,所以,这个“南北合一”的汉子对祖国的大事总是涌动着无穷尽的、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望。由于美林的艺术业绩,去年他在北京奥申委征集会徽设计图案工作时被聘为总评委和总设计 师。
韩美林说:“任何一个图案标志的设计,最关键就是简洁明快,干练易懂,还要有较深的内涵和不落俗套,这可是摆在每个设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我这些年曾设计过不少标志图案,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现在看来能让我本人满意的不多了。北京申奥会徽标志,从1999年初开始征集到2000年2月定稿,评委会共收到近900件图稿,我受聘担任总评委和总设计师,一下子就淘汰了一大批,主要是富有新意的图案太少了,最后仅剩下不到20幅入围。当时深圳有一家公司表示可提供设计设备协助设计,我便带上助手飞赴那里想先干起来再说。但是,到了之后情况有变。为了赶时间,我只好掏出钱来买了一台复印机。因陋就简,边画边改,画出了近百幅的草图。”
当初的定稿草图好似几根“豆芽菜”,毫无生机,也讲不出多少含义。韩美林和两位助手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反复地设计、修改,把不合比例的“太极人形”加以调整,再用色笔把“中国结”用严谨的“盘长”方法环绕起来,最后在宣纸上画出了正式的三个图案,再用电脑着色、处理。上交奥申委时附上了一幅毛笔画的原稿,其余两幅留存在他的档案夹子中,权当收藏一次自己的“真迹”吧!
美林的手,曾因在早年被强迫劳改时遭人嫉恨被挑断了腕筋,作画时常常握不牢笔,但在绘制会徽草图时,他提着一支笔杆开裂又用铅丝绑起、用了20年都不舍得丢的旧毛笔,不停地画着。也正是由于这支旧笔的缘故,才使会徽中黑色的一笔从容、自然地出现了书法中的“飞白”,而令其更增添了动跃效果。7月14日早上,美林在电话中对笔者说:“申奥成功,国人同喜!现在看起来,我那支用顺手了的‘破’笔还真不赖。有时候,往往就在这么一笔上,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韵味儿来。一个从事艺术工作尤其是埋头研究学问,不计名利的人,把成功的作品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当别人也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孩子’时,我就更感到自豪与兴奋。申奥标志是由奥运五环的蓝、黑、红、黄、绿这五种颜色组成的五角星形状,又以中国手工艺品的‘盘长’方式相互环扣在一起,这就代表了华夏传统的‘中国结’形象,还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整体图形又好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乃中国古老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体现。还有就是在图形的设计过程中,我用手中的旧毛笔将五环相连时,把左半侧勾画为一个‘5’,右下侧勾画出一个‘6’,这一‘5’、一‘6’正可谓代表中国的56个民族同心期盼奥运的心情,这一点是谁也没想到的。你看,就这么寥寥数笔中,蕴含的意义就太多了,后来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提出融进五环标志的想法,把中国的传统体育和传统文化巧妙地相结合,这对我更是启发很大。”
美林正是受到这些启发,带着中央美术学院的两名学生连续干了起来。经过40余个小时之后,彩喷机上徐徐吐出了一幅活泼、具有中华古国传统、体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申奥会徽图案。就申奥标志的图案讲,1992年巴塞罗那和2000年悉尼以及2004年将办的雅典等城市的会徽,除去具有本土的地域特点之外,还有不少艺术上的点睛之笔。但由于东西方在审美认识上的差别,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说好或不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2008年的会徽标志图案不光令国人喜爱,也有不少“老外”翘指夸赞,我想这也是中国龙精神腾飞之势,国家日趋强盛的现实表现之一。事实证明,它在今天看来,仍富有时代精神,到2008年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之际,它也不会落伍。
为此,美林获得了北京奥申委向他颁发的荣誉证书,上面印着:
韩美林先生: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会徽及申办口号征集评选工作中做出贡献,特发此证,以资纪念。
这便是一个中国艺术家为自己祖国母亲献上的一份最忠诚的“情结”。王翰尊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点击此处发送电子邮件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