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们好呀!”刚走下飞机的莫慧兰,把灿烂的笑容自然地挂在了清纯的脸上,加上那一双漆黑的大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儿。这个现在已经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读的姑娘,一路播撒着欢快的笑声。几句话过后,她就已经与一班记者打成一片了。
13日中午,这个娇小的前体操世界冠军风尘仆仆地从北京赶到冰城哈尔滨,特地来参加由《生活报》举办的“生活报祝福北京”支持北京申奥大型活动。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今夜全中国都将无法入睡,在莫斯科举行的奥运投票决定着北京2008年的梦想能否成真,同样,这也是莫慧兰的梦想。
1990年,在莫慧兰10岁的时候,她就进京入国家体操队了,所以这个来自广西桂林的姑娘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你问我2008年奥运会在哪个地儿能申办成功,当然是北京了。”
奥运情结
1993年,日复一日在国家队训练的莫慧兰还是一个半大孩子,那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只留存着一件事情,就是把体操动作做好,比赛取得好成绩。对这一信念的专注,使她无暇顾及其他,所以对那一次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未果的结局,在她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了。
莫慧兰对奥运有着不能割舍的情感,她在孩提时代就渴望着站在奥运领奖台上,享有那瑰丽的金色梦想。但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冠军失之交臂,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永远记忆。莫慧兰没有获得过奥运冠军,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现在她回想起来,“遗憾也许更能让自己永远回味”。
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年龄要求最为严格,1997年9月,莫慧兰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年龄大了,而且换了教练,最终她选择了退役,她要尝试新的挑战。
四年之后,22岁的莫慧兰又一次燃起了奥运梦,她热切地关注着北京的申奥情况。所以当知道《生活报》要举行申奥活动时,莫慧兰很愉快地就接受了邀请。
莫慧兰对北京充满了信心,“促进交流最好的、无国界的依托就是体育运动,北京有实力办好奥运会,有超过95%的人支持北京申奥,比巴黎、多伦多要多出很多,而且北京正在努力改善设施、环境。这里将会在2008年成为世界最美丽的花园。”
“我要多学习一些知识,北京申奥成功后,在2008年尽管我不会在运动场上出现了,但我会用另一种方式参加,也许是裁判,或者是一名记者,那时再继续圆我的梦吧!”
在《生活报》大型车队支持北京申奥环城行在哈尔滨市区内行进时,莫慧兰很兴奋,她不时向行人微笑招手。为了迎接莫慧兰,天公作美,下起了阵阵细雨来降温,雨滴溅到了莫慧兰的脸上,她笑着说:“申奥也是一样的呀!不经历风雨怎么能成功呢?今天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在哈尔滨申奥的这一幕。”她对哈尔滨的印象很好,说这里的人都很热情,都很豪爽。“从飞机上向下看,感觉这边的绿化非常好。这个城市很大气。”
体操女孩
莫慧兰在高低杠上的“团身前空翻越杠抓械”动作被国际体联称为“二十一世纪”动作,并被命名为“莫式空翻”。莫慧兰练这个动作前后用了5年时光。今天,在莫慧兰的眉宇间,还闪现着运动员时代的天真。近日记者在单位内部的一次篮球比赛中摔伤了胳膊,这让莫慧兰对记者的伤口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问这问那,记者打趣她:“我这可是练‘莫式空翻’摔的。”她也幽了一默,“你没师傅可不行,不如拜我为师吧!师傅不在,你摔了也白摔。”
对于“莫式空翻”,莫慧兰认为,这个动作难度大,在现在很少有人做,因为体操改革后,此动作虽然在比赛中有0.3分的加分,但比起一组连续的动作加分相对较少,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动作。
莫慧兰的倔强在体操队可是出了名的,她被教练批重了,曾一时冲动打算放弃爱得要命的体操事业。回想起年少时的事情,莫慧兰的笑容之中充满了留恋。她说,有时她在人大的单人宿舍里,静静地打开思绪的闸门,沉浸在岁月的长河里,任凭往事涌上心头。对自己那段闹情绪的小故事,至今她依然记忆犹新。
“教练批评你的时候,你哭鼻子么?”
她一脸严肃,理直气壮地说:“当然哭了!”原本以为她的表情是在回答说“当然不哭了!”不禁使人莞尔,这又体现了这个童心未泯的女孩的纯真。
“回想起来,尽管教练是严厉了一些,但直到我获得世界冠军后才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他们的良苦用心。那个时候我们都是一群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成长。现在,我退下来了,越发打心眼儿里敬重每一位教练……”
明年,莫慧兰将要面临毕业,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还在缜密地思考着,不过这个有主见的的姑娘说:“无论今后我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做得像体操一样好。”您听听,多有气魄。
学生时代
我们笑言:“莫慧兰,你可比以前瘦了许多,整个脸就只剩两个大眼睛了。”她作痛苦状说:“人大的伙食跟不上呀!”
莫慧兰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叫莫慧芳,曾经也是体操运动员,但与姐姐的成绩比起来略有逊色,现如今她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姐俩总是形影不离,莫慧兰经常去妹妹那里改善一下生活,因为体育大学的食堂对她可是一大诱惑。
说起妹妹,莫慧兰更是显得神采奕奕,“她和我长得不像,性格也不像,我属于那种外向的人,而她内向得很。”在失意的时候莫慧兰第一个想起的准是她的妹妹,小姐俩从小就在体操队一起摸爬滚打,相互之间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默契。
在人民大学,莫慧兰经过近三年的学习,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她与同学们年纪相仿,作为同龄人,她是体操明星,而她又有一种紧迫感,自己的基础知识稍微差了一点,她在努力寻找着与同学们沟通的切入点,但年轻没有界限,莫慧兰已经融入到大家的氛围之中,同时她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无论是体操还是学习。
莫慧兰像同龄女孩子一样,喜欢逛街、听音乐、上网……有一次她上网聊天用的是本名“莫慧兰”,网虫问她是哪个莫慧兰,她说她是练体操的,对方说,“算了吧,我还是李小双呢!”莫慧兰说:“不信?我教你练空翻!”对方却不以为然:“我还教你跳三周呢!”说起这个段子,莫慧兰眉飞色舞,叽叽呱呱笑个不停,不过从此之后,她就再也不用本名上网了。
作为一个女孩子,莫慧兰对待流行的时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太前卫的东西接受不了,而自然的、舒服的就代表着时尚。
在莫慧兰逐渐成熟的言语间,也每每流露出天真可爱的一面,可以领略到孩子般的率真,她自打下飞机起就不停地用手机发着短信息,那股专注劲真是了得,也不管坐车还是走路,都全神贯注地摆弄着她的手机,这可应了喜剧明星的那句话:移动电话——要移动着打。
而电话那一头是谁,自然成为我们热切关注的对象,而莫慧兰对于大家的猜测也颇为敏感,毕竟她已经22岁了嘛,她坚决不说那是谁,这就更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在她黑色眸子的闪烁下,坚定地透露着“打死我也不说”的劲儿。
记者兰兰
在人大,人们都称莫慧兰为兰兰,这爱称也在表达着人民大学的师生对这位世界冠军的喜爱之情。
因为莫慧兰读的是新闻系的广播电视专业,所以谈起采访来她津津有味,她说:“大二的时候,我实习采访了世界体操锦标赛,又一次走进世锦赛的赛场感觉真好。可没想到,我还没有开始采访,别人却采访起我来了。”她和众多记者们一起奔波于赛场,每天提着话筒追逐明星,不同的是,只要人家一听说是莫慧兰来采访,都会非常高兴地接受采访。在那次体操赛上,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的出现引起众人关注。莫慧兰和别的记者一样挤上前去采访,但涅莫夫一眼就认出了莫慧兰,并且乐于接受她的独家采访,每说一句还加上“FORYOU”(为你),这一情景使别的记者羡慕得要命。
莫慧兰也很留恋大三时在中央电视台实习的那段时光,那段实习经历对她来说得益匪浅,她在编导组,看到了采访回来的一个个片断怎样在编辑手里变成带有思想的报道,真真切切地领略到了作为一名记者、一名编辑的艰辛。
离别的时刻到了,我们聊的话题自然转到了重逢,“你知道吗?九月份将在哈尔滨举办‘普乐杯’国际体操冠军挑战赛,那可是有五个奥运冠军参加的比赛,你会来吗?”记者问,小姑娘的回答爽快得很:“这比赛我知道,世界级的,不少人都跟我说要来看呢,我会来的。”“那,九月见?”“九月见!”……
夜色笼罩在华灯初上的哈尔滨上空,而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莫斯科,中国申奥军团正在做最后的冲刺。全世界似乎都在屏息凝神,聆听着奥运的声音。当莫慧兰所乘坐的航班划破了天宇间的静寂时,中国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也赢得了世界的掌声。莫慧兰俯瞰着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楼宇间闪烁着的温馨灯光,思绪在这一时刻定格——“2008年,你属于北京,属于中国。”
文/吴哲摄/丁毅本报记者刘洪胜荆天旭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