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能够承办规模巨大的奥运会,说明它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平和组织能力,而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申奥:催发中国新经济概念
几乎是眨眼之间,奥运经济就在我们身边出现,“晴雨表”的股市敏感地率先作出反 应,“北京概念”、“奥运概念”迅速升温。与申奥同步,世界级的投资银行也推出了系列的市场分析报告。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在报告中总结,鉴于北京申奥的巨大机遇,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国概念股,美林认为这些股票具有潜力,值得长期投资。另一家投资银行高盛也表示了类似的意见
这还是“奥运效应”的第一波,奥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长远的。一项研究调查报告表明,申奥将会成为未来7年贯穿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条主线,每年为中国经济增加0.3%的增长,7年下来对中国经济累计的贡献将达到1.38万亿元。如此巨大的“天文数字”必然催生“奥运经济”。基建投资:新经济的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的预测,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本将为2800亿人民币,最多不超过3000亿,由中央政府和北京政府两级财政支出,具体分配如下:130亿用于奥运会的实际运营,170亿用于建设奥运场馆,713亿花费在环境改善,还有一大部分,1800亿人民币将用以北京市的基础建设。
北京将在北中轴四环路之外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在场馆方面,北京将新建奥运场馆8个,改造旧有场馆13个,加上按计划本来要建设的11个,北京将拥有设施完善、完全符合奥林匹克比赛要求的大中型场馆32个。
预计2008年奥运会将设28个比赛项目。根据北京奥申委的规划,须使用37个比赛场馆、58个训练场馆。在37个比赛场馆中,有32个设在北京,另外5个在其他城市。其中,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4个足球预赛场地分别为上海、天津、沈阳和秦皇岛。
数字化:新奥运的商机
各个行业的商家都希望通过这几年的信息化改造,调整企业产业流程,争取在奥运商战中力拔头筹。日本首都东京于1964年申办了奥运会,会前当时日本民众中电视机的普及率很低,但是为了观看奥运赛事,电视机的销量显著增加———那时的电视机主要是模拟制式。
当年模拟电视机当然不会再次流行,可是最新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的竞争却因为申奥成功而加剧。单北京市场就有1200万人口,如果到2008年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20%,数字电视网络覆盖的家庭用户就达到100多万户,市场价值达百亿人民币,肯定有不少商家磨刀霍霍,虎视眈眈。
消息灵通人士说,奥运会申办过程中,通讯设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预计国家在筹办奥运会的工作中,对信息产业的投入不会低于“十五”计划中的比例。果然,7月14日,消息传来。据北京市新闻发言人唐龙的话说,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为300亿元,其比例超过了先前的预计。
除了奥运举行时,各类ICP(网络内容提供商)、TCP(电视内容提供商)、BICP(宽带内容提供商)都将大行其道外,北京还将根据国家建设“数字北京”的规划,建设信息化社区、电子商务、电子政府和远程教育。
不管中国申奥是否成功,各大城市的信息港及信息都市的工程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数字北京”、“数字上海”,一南一北,两座超级都市,已在市场体制的改革、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储备上展开竞争。2008年奥运盛会开幕,届时中国信息化龙头谁胜谁负,犹未可知。奥运经济:对于北京市影响巨大
北京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2.6%左右,7年之内奥运会因素刺激生产增加1.09个百分点,大部分在北京。如果有1/5在北京实现,即0.2个百分点。北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2.6%,对全国经济影响0.2个百分点,对于北京就扩大30倍,即每年可以使北京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在奥运会那年,北京市的生产特别是第三产业,翻一两倍也有可能。北京市投资将增长16%,6年增长2.4倍。
食宿:奥运会期间有大批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等各类人员云集举办城市,提供充裕的住宿条件并保证优质的客户服务成为主要挑战之一。北京70家饭店承诺提供22322间客房,承诺了各个星级饭店的最高价。2008年奥运会的住宿条件是有充分保证的,饭店价格将得到有效的控制。
旅游观光: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会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会蜂拥而至,使城市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以旅游业为例,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吸引的境外旅游者为23万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为22万人,到巴塞罗那奥运会时达30万人,旅游收入达30多亿美元。
北京在2001年“五一”期间,接待了国内旅游者100万人,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7年当中,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7年140亿美元左右,接近1300亿人民币。奥运会期间再增加100万人,5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人民币,由于奥运会增加的旅游需求为1700亿人民币。
消费乘数:旅游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包括飞机和汽车运输,食宿和购物,乘数较高,假设为3,7年增加1700亿人民币的旅游需求,可增加国内需求50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700亿人民币。按照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83000亿人民币计算,占国民生产总值0.85%。奥运:为中国经济添彩
根据银行业的统计,奥运投资将每年为中国GDP增加0.3~0.4个百分点,以中国平均8万亿的年产值,奥运市场在5年之内将达到5000亿人民币的规模。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北京举办一届奥运会,中国的纯收入相当于多了一个上海的上缴财政。
有专家指出,除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以外,奥运还将为中国带来3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服务业18万个,建筑业8万个。还有一大批与奥运相关的企业即将崛起。对比我们的近邻韩国,该国1981年获得申办权,1988年汉城奥运会召开,带动韩国诸多民族企业,如大宇、三星、LG等走向了世界。
奥运热估计还将流行一段时间,但是走入世界大市场的中国很快就冷静了下来,他们意识到,要把2008年奥运会举办为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之一,中国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业内已经有经济学家指出,对比韩国和日本历史数据,奥运会举行前后各年经济数据并没有明显提高,这说明奥运会不能扭转不利的经济大局,而是为良性运转的经济市场“加油助威”--不是“扭转乾坤”,而是“锦上添花”。
看来中国市场比前次申奥时,更加沉稳,更加成熟,更加审时度势,这似乎是长达7年的奥运等待给十多亿中国人最好的礼物。(夏天)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