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齐小侠:陈院长,打扰了,想请您谈谈最近沸沸扬扬的围甲外援问题。 陈祖德:对于一些队要请韩国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非常支持韩国棋手能到中国来下围甲比赛。我想,这对于中韩棋手的交流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齐:现在很多地方队对一些棋队商借过多棋手有意见,认为这很不利于培养本地棋手。如果韩国外援来了,那对培养中国的棋手是不是有同样的弊端呢? 陈: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我认为围甲经过了两年,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但还是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市场不是很热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围甲能请到了韩国外援,尤其是世界知名棋手,那对围甲的宣传和发展是有大好处的。 齐:请外援要花更多的钱,对于很多经济不宽裕的地方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呢? 陈:既要公平,也要讲效率。譬如说,我们今年很可能要对围甲的商借名额做出一定的限制,这是为了公平,但一味的讲公平而不讲效率,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首先,我要严正声明的是,上述的访谈纯属杜撰,如有冒犯之处,请多多谅解。之所以杜撰出这么个东西,主要是受了电影《花样年华》中男女主人公假定特殊情景来“演戏”的影响,假虽然假,但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从反角度探究事情的本质,故而东施效颦。 陈院长的谈话虽然是我编的,可是他本人的观点也是非常支持围甲大门可以向外援敞开。遍观世界上成功的职业体育联赛模式,没有外援是不可想象的,外援意味着看点和卖点的增加,意味着悬念和刺激,意味多元文化和方式的撞击和交流。被称为"小世界杯"的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就是一个显例,意甲一度拒绝外援使之失去了辉煌,但80年代对外援解禁又恢复了它的春天,并且草船借箭,更上新高。没有外援,就没有更高层次的发展。 只打了两届的围甲虽然不能和这些职业体育模式相比,但也许它们的道路就是围甲借鉴和效仿的方向。这也是个非常矛盾的抉择,因为围甲打到现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它的初衷,但这种"背叛"或许是无奈的,或许作为起点的初衷就是错误的。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围甲的初衷是为了更多地照顾到地方棋手,让他们在技艺和经济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现在的围甲呢?大多数是国手之间的对抗,并且随着联赛的提高发展,在其中扮演主角的将越来越多地是国手,是一线前沿的高手。这种趋势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因为竞技规律就决定了想追求成绩就要"猎捕"高手,而地方棋手由于显见的局限性,扮演围甲边缘人的地位将一步步成为现实。所以,很多人抱怨围甲变了味:地方棋手基本上是配角,并且淘汰率很高。就是国手之间,本地方培养的国手也容易被别处挖走,这不是失去了地方同地方对抗的原创意思了吗? 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层次的思考,围甲现在12个队现在没有一家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俱乐部,但职业俱乐部制应该是围甲的主方向。既然是职业俱乐部制,地域的区别就应该最大限度地被淡化。譬如说重庆队,它现在没有一名重庆籍的棋手,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譬如说刘菁,他在重庆队已经呆了五年(三年团体赛,两年围甲),呆得很舒服,不想走,想从道义上质疑刘菁为什么不去他的的籍贯所在的贵州队,是不合理的。河南出身的周鹤洋和彭荃不在河南队效力,在重庆和中信,也是棋手们选择和不选择的权利。 职业俱乐部追随利润,追求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和调节手段,无可非议。所以,现在一些地方队质疑什么本土培养的国手被挖走等等也许合情,但并不合理,他们或许是出于"葡萄酸"心理,真正有钱了,他们或许比谁都能玩。 两个层次的思考过程汇总,也许不难发现:像重庆这样的围甲队没有自己本地棋手、挖别的地方墙脚无可非议,他们要请韩国的睦镇硕也丝毫没有关系,真正有关系的是要从制度上限定一种相对的公平基础,那就是对商借和转会的名额要有所限制,对围甲队拥有国内一定等级分之内棋手名额的限制。 如果睦镇硕最后没来,是因为反对意见太大,那么这是围甲的悲哀。如果睦镇硕最后没来,是因为重庆队只有三名商借和转会名额,没有多余名额,那么这是围甲的进步。上个赛季的围甲开打前,商借相对容易而转会难,成为一大难。也许下面大家注意的焦点就应该转向围甲的一些制度建设,态度应该更趋于理性。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属于那个时代东西的一切东西,都已经不存在。小侠写到最后,想起了电影《花样年华》中的一段文白。就这样了。齐小侠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