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探讨在经济发展要素中信仰或曰精神力量到底起多大作用,但确实是8年的期盼和8年的奋斗使8年的等待,最终定格为北京赢了。
中国虽然仍在发展的道路上攀登,但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大国风范,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面前展示的高度智慧,以及在未来国际舞台上蕴藏的巨大想象空间,都使得中国申奥成功,不仅仅是世界给中国的一个机会,更是中国对世界、对自己的一个郑重承 诺。
发展带动改革
-大国当自强
中国不但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而且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
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5年的57495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89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为8.3%,大大高于3.8%的世界平均增长率。
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也明显加大。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占世界的2.1%增加到2000年的2.4%。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有所增强。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相关资料,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居世界第七位,与1995年世界排名相同,但与前六位国家的差距大幅度缩小。1995年比第六位的意大利少36%,而1999年则仅比它少14%。与前六位相比,除与美国、日本差距在4倍以上外,分别相当于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47%、69%、73%和86%。按照2000年的发展变化情况,到2000年末,中国和意大利的GDP水平已大体一致。
据IMF测算,我国人均GNP从1995年的580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848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和统计数据,1999年我国人均GNP达到780美元,在世界206个国家中列第140位,从世界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收入国家行列,实现了质的飞跃。
-依然地大,而且物博
无粮则不稳,这是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政治智慧。到1999年底中国人口已达12.59亿,尽管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21.7%降到1999年的21.3%,但仍超过世界的五分之一。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是保证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丰衣足食的基础。
1999年农产品中谷物、棉花、油菜籽、水果、蔬菜、肉类、蛋类、鱼类等产量排名世界第一;羊毛、茶叶等产量排名世界第二;麻类居世界第三位;大豆从1995年的第三位退居世界第四位;甘蔗产量,仅次于巴西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1998年工业产品中煤、水泥、化肥、电视机等产量保持世界第一;钢产量从1995年的第二位超过美国上升为第一位;发电量、棉布等产量居第二位;糖产量从1995年的第四位超过美国,上升到居巴西和印度之后的第三位;原油产量预计仍居世界第五位。
现在地大物博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定语或是国人的集体记忆,而是眼前的美景。
-有效投资——集中力量办大事
过去在中国,谈到加大投资力度,许多人立刻会担心导致通货膨胀,因为最近20年经历的两次通货膨胀,给市场经验不足的中国人留下了灰色的记忆。然而三年来中国用事实证明,增加有效投资,意义非凡。
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国家共发行了3600亿元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重大项目装备国产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环保与生态建设以及科技教育等基础设施及西部开发等方面的支出。直接带动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和银行安排贷款7500亿元。国债资金的投入,扩大了有效的投资需求,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状况,也给了中西部地区以积极的扶持,为支撑经济的稳步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及发展计划委员会测算,1998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拉动当年GDP增长4.7%,这其中由于1000亿元国债资金的注入,带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1500亿元,投资增长速度比上年高出2.2个百分点,达到9.3%的较高增幅,经初步测算,带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可以说,从200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的重大转机,增发国债、扩大投资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国家在资金安排、项目审批等方面注意向中西部倾斜,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其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以2000年为例,西部地区投资3943亿元,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速度5.1个百分点,分别比东中部地区投资增速快6.1和0.6个百分点。
2000年国家开始启动西部地区十大工程,这十大工程分别为:西安至南京铁路西安到合肥段、重庆至怀化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地区机场建设、重庆市高架轻轨交通、柴达木盆地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四川紫坪铺和宁夏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中西部退耕还林(草)和生态建设及种苗工程、青海钾肥工程和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
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
-让中国的大门一直开着
“让中国的大门一直敞开,那么中国一定会走向市场经济”这是经济学家作出的判断,事实也正是这样。
200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比1995年的2809亿美元上升了69%。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2.5%上升到1999年的4%左右。199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的位次由1995年的第十一位跃升至第九位,预计2000年将超过荷兰上升至居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之后的第八位。外贸出口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过渡到以制成品为主,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
国家外汇储备由1995年的736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底的1656亿美元左右,增长了一倍以上,居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位。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为稳定国际经济秩序作出了贡献。
中国加入WTO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为2001年入世打下坚实基础。加入WTO意味着我们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开放的程度会加深,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货物开放,延伸到服务开放,进而延伸到生产要素本身的交流。
开放将古老而封闭的大国推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信息化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近年来,江泽民主席一直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都离不开信息化。”
电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电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1998年,电信业新增增加值占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5的3.8%上升到4.9%。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国内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到2000年年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突破9000万户。固定通信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规模双双位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20.1%。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我国网民数量从1997年10月的62万人上升到2000年年底的2250万人。据国际互联网软件联盟统计,截止到2000年1月,中国每万人口平均上网主机0.57台,而世界平均为120台,美国高达940台。个人电脑普及率从1995年的每千人2.3台上升到1998年的8.9台,
-我们的幸福生活
在申奥过程中,每个中国人向世界绽放的是那种富裕起来以后发自内心的幸福微笑。
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剔除价格因素,“九五”期间年平均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实际增长4.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到2000年底,已突破6.4万亿元,比1995年增加3.5万亿元,增加1.2倍。
居民居住水平有很大改善。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95年的8.1平方米提高到1999年的9.8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由1995年的21平方米增加到1999年的24.2平方米。
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1998年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70.8岁,高于世界平均期望寿命6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3.2‰,低于世界平均54.5‰。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消费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以恩格尔系数衡量,城镇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由1995年的49.9%下降到1999年的41.9%,农村居民则由58.6%下降到52.6%。到2000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降到50%以下。旅游、终生教育、上网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改革促进发展
申奥这八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时期。难得的是中国政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坚定不移地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难点所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在转轨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品积压、生产下降、效益降低、亏损增加、职工下岗。1997年新一届政府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的目标,1999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再次强调了这一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到2000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都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盈利增加,国家重点监测的14个行业有12个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或继续增盈。1997年底亏损的6599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到2000年年底已有70%摆脱困境。
国企改革也继续向纵深发展:
——政企分开迈出新步伐。中央党政机关与所管理的530个企业实现了脱钩;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所办6380多个经营性企业也已全部移交给地方。进一步理顺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国有企业转变管理方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探索新的国有企业监管方式。国务院任命的稽查特派员分别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进行监管,以后监管范围不断扩大,这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
——1999年,债转股正式启动,到2000年年底,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从国有银行收购不良资产近14000亿元,实现“债转股”签约的国有企业587家,金额3400亿元。通过债转股直接减轻国企公司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资本金而导致的负债过高、财务费用支出过大的状况,国有企业资产状况得到改善,国企解困速度加快,很多国有企业可以达到上市标准;债转股也使银行资产质量提高,从而进一步放松了银根,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规模得到压缩,但效益提高,控制力增强。“九五”后两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长,多数行业、多数地区出现了扭亏增盈的良好态势,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改革中央银行体制及内部运行机制,使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得到加强。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行商业化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国家还大力整顿资不抵债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包括坚决关闭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过差、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海南发展银行、广东省国际信托公司、中国新技术投资公司等,使金融秩序趋于好转。
——规范和加强证券监管。成立中国证监会,推出证券投资基金,出台《证券法》,制定了《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公约》和《证券从业人员行为守则》,加强了行业自律。
——改革和规范保险市场。包括成立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颁布实施《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定》,实行寿险与财险分开经营。保险市场迅速扩大,增强了企业和居民抗风险能力。
——采取积极的金融政策。多次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刺激消费;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整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调整再贷款政策等,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金融体制的改革,使金融持续平稳运行,既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又稳妥地化解了一些金融机构的风险,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改革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
-财税改革成效明显
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
“九五”期间,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出台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大决策。在增加收入、完善支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
——全面调整税制和改革征管体制。强化了税收作为经济杠杆所具有的宏观调控职能,每年工商税收收入增收千亿元以上,2000年全国财税收入比1995年增长一倍。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
-外贸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九五”期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中所少见的。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不期而发,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政府沉着应对,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
——中国做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郑重承诺,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按照中央“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部署。
——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中心城市设立分行。
——国家先后数次调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平均出口退税率提高到近15%左右。国家三次大幅度降低关税,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也大大削减。历史性地放开了私营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这些措施都大大支持和促进了外贸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房改和住房发展对启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改革住房分配制度。逐步实行住房商品化,使住房作为消费品直接进入市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最终形成以个人产权为主的住房产权结构。1996年起普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福利分配,这是我国住房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到2000年底,70%的可出售公有住房已向居民出售,商品住房的供应已占城镇住房供应的40%。
住房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使城镇住房建设速度加快,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加。“九五”期间,竣工城镇居民住宅面积比“八五”期间多出50%,2000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比1995年底扩大了近2平方米。住宅装饰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绿地面积也逐步扩大,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我们知道,要解释一个经济体系的演变,要比解释一些经济现象难得多,申奥终会成为过去,但在申奥这个宏阔深远的图景之下,改革和发展、实力和权力、自由和幸福、稳定和效率、信仰和兴盛等课题将会继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婴宁、顺超)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点击此处发送电子邮件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