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的一个晚上,在柏林奥运会冷清的奥运村里,一个风华正茂的篮球少年心情沮丧地收拾着行囊。奥林匹克盛会还未进入高潮,中国选手的使命却已提前结束……
2001年7月13日深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怀喜悦地注视着激动人心的电视画面,眼中有些潮湿。在这个难得凉爽的夏夜里,亿万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多年魂牵梦系的心愿,国际奥委会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交给了北京。
65年前的少年就是今天的老人。牟作云,这位88岁高龄、见证了新旧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老人强抑着激动的泪水对记者说:“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我一生的愿望,我要争取亲眼看到2008年奥运会。”
1936年,牟作云随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他所在的篮球队和其余中国选手很快就全都被淘汰,那种压抑的心情他至今仍难以忘记。
新中国成立之后,牟作云1952年作为教练参加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比赛结束前两天才到达比赛地赫尔辛基,中国篮球队没能赶上比赛。“出发前我们就知道已经赶不上参加比赛,但周总理对我们说,‘去了就是胜利’。”
4年后,牟作云和国家体委领导一起考察墨尔本奥运会的场馆,发现国际奥委会中有一部分人想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经过与有关方面交涉未果之后,中国果断决定抵制该届奥运会。牟老感叹说:“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1993年9月23日,牟老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经历了蒙特卡洛的悲情之夜,对奥运会的渴盼使老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时间转眼飞驰到今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声音通过电波在全世界响起时,坐在电视机前的牟老良久无语。他是在竭力控制着激动?还是在飞快地回想如烟的往事?
10多分钟后,牟老终于打开了话匣子。“看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我作为一个老体育工作者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因为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盼望多年的事情。”
牟老冷静地指出,北京应该“胜不骄”,在申办已经成功的情况下谦虚谨慎地把各方面工作做好,争取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比历届都好的盛会。
走出牟老家门,大街上是不计其数的行人、自行车和爆满的出租车,所有的人都在分享着牟老期盼已久的快乐。(王镜宇)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点击此处发送电子邮件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