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文章:2001年7月13日晚10点零8分,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IOC)第112次会议第二次投票揭晓,中国北京以56票的绝对优势获得2008年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13亿中国人、13年的申奥努力终于梦想成真,消息传来,举国沸腾。虽然当时已经夜深,但中华大地光明灿烂,所有中国人欢欣雀跃。这是一个历史的时刻、光荣的时刻,更是一个神圣的时刻。在这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有足够的理由高兴和欢唱。
中国人深深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则、宗旨和精神
一个国家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常常是一个国家成长和发展的历史。竞技体育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其本身就是现代文明的一部分。从强身健体的锻炼活动到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竞技项目,体育竞赛的推广和发展无不深深镌刻着文明前行的烙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民素质与开放和现代化的程度,都同一个国家的综合体育竞技水平息息相关。当体育比赛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这样的体育盛事,这已是现代国家与民族间交往、竞争和碰撞的产物。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6月创立以来,不断发展和壮大,国际奥委会在世界拥有199个国家奥委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和最大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运动组织,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OG)也成为全球最令人关注的国际体育赛事。最重要的是,国际奥委会所倡导的“奥林匹克主义”(Olympism)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体育竞技内容,升华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团结、合作与进步的强大纽带。
国际奥委会在其章程中明确载明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宗旨。它郑重声告,“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让人类可以高扬生命中体质、意志和思想的质量,同时,又崇尚人类体质、意志和思想的综合与均衡的展现;“奥林匹克主义”强调将文化与教育结合在一起,致力于发挥一种不断进取的示范作用,并且,在对人类普遍道德价值的尊重中,致力于找寻令人满足和愉悦的生活方式。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二战结束后的56年中,在国际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引导下,体育是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管道,奥运会成为国家实力、民族气质和人类品质的“磨刀石”,奥运的圣火更是代表了各个民族不断战胜自我、追求理想的动力。奥林匹克运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真理:参与奥运会不仅是为了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也不仅是为了竞技和观赏,更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形象、地位和能力的“展台”。
1993年6月20日和2000年9月9日,江泽民主席两度致函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信中明确表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运动。每隔四年举行的奥运会已经超越了肤色、种族、宗教信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青年和人民友好相处的最大体育节日。奥林匹克运动对于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中国人对于通过主办奥运会来抒发我们追求发展、合作与友谊的心愿具有难以遏制的豪情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是国家发展水平与国际形象的综合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荣誉和自信心的生动体现。因此,在国际奥运发展史上出现这样一个生动的规律:处在上升和发展中的国家,无不把主办奥运会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1938年的柏林奥运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都无不说明了这一点。为此,90年代初,我们喊出了“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的心声,期盼国际奥委会给中国一个机会,坚信中国将还世界一个惊喜。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1993年的蒙特卡洛失败了。
然而,我们并没有退缩、更没有气馁。当中国被压抑许久的生命之花终于开始灿烂开放的时候,我们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必然要求我们迎接奥运、主办奥运,中国已经开始启动并将走向新的民族复兴的浩荡春潮,必然支配着我们去追寻奥林匹克山上不灭的圣火。因为,我们向往让世界各国的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渴望更好地向世界诠释一个现代中国,我们更憧憬着以中国人自己的方式和睿智,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谱写新的华彩乐章。
·中国人对于向世界证明我们将更快、更高、更强地进步与开放,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和决心
在北京申奥的过程中,国际社会中不断有人用挑剔和怀疑的目光看待中国,认为北京的交通和环境问题是主办奥运会的两大难题。还有一些人更是死揪着中国的“人权问题”不放,说三道四,认为选择北京主办奥运会与奥运宗旨相违背。
中国今天依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现有的一切还远谈不上完美。但中国需要发展,中国需要进步。什么是我们继续前行的道路?申办奥运正如同我们历经14年艰难征程申请加入WTO一样,我们以自己的行动向世界交出了答案:中国愿意在与国际社会的全面合作与更快地引进国际标准的进程中,缔造我们明天新的事业。“北京赢了”,这正是世界对我们这一答案报以的热烈掌声。
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把票投向北京时,他们把信任给予了中国,也把希望寄予了中国。这份信任来自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的叹服,来自于对古老而又辉煌的中国文化的景仰,更来自于中国两次申奥满怀的真诚和被真诚的感动。
·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扎实工作和开拓进取
7年后,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今后的7年,全世界都将瞪大了眼睛看中国。毛泽东主席曾把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获得新中国革命的胜利、进城掌权比喻为“进京赶考”,而考官则是全中国的人民。现在,我们又再一次面临着“进京赶考”——办好奥运,这次的考官则是全世界的人民。申奥成功显示了我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体育的实力,同时,也使得我们的一切都进一步国际化了。
在莫斯科,我们的申奥代表团代表中国和北京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庄严承诺。这些承诺需要在7年的时间内化为业绩,化为可以量化的、实实在在的硬体和软体。此时此刻,激情应该平静;中国,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扎实工作和开拓进取!
我们在莫斯科向世界承诺,选择北京将开创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新的历史,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给国际奥林匹克留下新的遗产。无疑,申奥成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新的转折点。中国对2008年奥运会的贡献,将不单单停留在提供一流的比赛设施、便利的生活和交通条件以及周到的各种服务上。事实上,申奥的成功也为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海峡两岸的统一都提供了重大契机。问题是,如何抓住机遇?7年中我们可以做的事和我们必须做的事太多、太多,至少,思考和行动已经比喜悦和欢笑更重要。
在这7年中,中国将更加强大、稳定和繁荣,中国的法制和民主建设将进一步的增强、国民素质将有更大的提高、海峡两岸的统一进程也将有实质性发展。这些将是申奥成功最大的历史作用,也是我们可以给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的最大的“遗产”,更是我们开创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基础。目前,我们举国上下群情激昂,“三个代表”的理论更是深入人心;抓住申奥成功的历史机遇,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7月13日,我们赢了。新北京、新奥运、新世纪、新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朱锋)
(朱锋:国际政治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际安全研究项目主任。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性专著有《人权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与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点击此处发送电子邮件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