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
1936年8月的一个晚上,在柏林奥运会冷清的奥运村里,一个风华正茂的篮球少年心情沮丧地收拾着行囊。奥林匹克盛会还未进入高潮,中国选手在这里的使命却已提前结束……
2001年7月13日深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怀喜悦地注视着激动人心的电视画面,眼中有些潮湿。在这个难得凉爽的夏夜里,亿万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多年魂牵梦系的心愿,国际奥委会把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交给了北京。
65年前的少年就是今天的老人,名为牟作云。这位88岁高龄、见证了新旧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老人强抑着激动的泪水对记者说:“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我一生的愿望,我要争取亲眼看到2008年奥运会。”
1936年,牟作云随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运会。17天的海上旅途使大家疲惫不堪,他所在的篮球队和其余中国选手很快就全都被淘汰。那种压抑的心情他至今仍难以忘记,他说:“旧中国对体育并不重视,他们只是把运动员派出去装装门面而已。”
新中国成立之后,牟作云1952年作为教练参加奥运会。当时某些国际奥委会委员企图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代表团在比赛结束前两天才到达比赛地赫尔辛基,中国篮球队没能赶上比赛。但是,中国代表团到达后,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上高高升起的时刻让他永远无法忘怀。“出发前我们就知道已经赶不上参加比赛,但周总理对我们说,‘去了就是胜利’。”
4年后,牟作云和国家体委领导一起考察墨尔本奥运会的场馆等,发现国际奥委会中有一部分人还想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经过与有关方面交涉未果之后,中国果断决定抵制该届奥运会。牟老感叹说:“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1993年9月23日,牟老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经历了蒙特卡洛的悲情之夜,对奥运会的渴盼使老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时间转眼飞驰到今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声音通过电波在全世界响起时,坐在电视机前的牟老良久无语。他是在竭力控制着激动?还是在飞快地回想如烟的往事?
10多分钟后,牟老终于打开了话匣子。“看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我作为一个老体育工作者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因为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我们盼望多年的事情。”
历经沧桑的牟老激动地说,在旧社会中国举办奥运会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才使申办奥运会成为可能,北京的成功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牟老认为,改革开放政策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北京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说:“此次申办成功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分不开的。上一次申办虽然未能成功,但是我们没有失望和气馁。有志者事竞成,今天我们终于获得了胜利。”
牟老还冷静地指出,北京应该“胜不骄”,在申办已经成功的情况下谦虚谨慎地把各方面工作做好,争取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比历届都好的盛会。
走出牟老家门,大街上是不计其数的行人、自行车和爆满的出租车,所有的人都在分享着牟老期盼已久的快乐。(完)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点击此处发送电子邮件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