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还有一个月,2000?2001年全国排球联赛就要拉开战幕。但大战前中国排坛却是出奇的宁静。没有热身赛,没有球员转会,没有外援引进,没有火爆的炒作。从奥运会预选赛以来就一直低迷的中国排球,似乎又要开始一个无人喝彩的赛季。 新赛季:全运会的牺牲品? 在职业化中挣扎了四个年头的全国排球联赛,经历了每况愈下的痛苦折磨之后,今年终于又迈出了一步:由俱乐部自己来承办比赛。这一貌似解除了排球联赛包办模式羁绊的决策,对新赛季的积极影响又有多大呢?据各个俱乐部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今年的联赛不容乐观。 这种下放承办权的做法,初衷是为了刺激各俱乐部进入市场的进取心和危机感。但由于各俱乐部普遍缺乏专门的市场开发和球队经营部门,大多数俱乐部都选择了找一个“承包商”负责这项工作的做法。但由于排球联赛自身缺乏卖点,“承包商”们对能否赚钱也多持谨慎态度。而事实证明,包括一些成绩不错的球队,队服广告的出售情况也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而为了保证观众,将主场设到中小城市依旧是大部分俱乐部的“最佳”选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相对比较偏远的赛区,又给新闻报道带来了一定影响。在很难找到两全齐美办法的情况下,排球联赛给人一种硬着头皮往前闯,赔钱赚吆喝的苦涩。 按理说,实行新的经营运作模式,新赛季应该更有生机。但一个特殊的背景使新赛季的前景变得十分暗淡,那就是明年的九运会。由于受“全运战略”的影响,各省均将目光盯在了九运会的成绩上。联赛自然也要为这个“宏伟计划”让路。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今年所有的俱乐部都放弃了引进球员的计划。尽管这其中有财力等方面原因,但各队最主要的想法是为了明年九运会队伍的磨合,最好用自己的球员。而联赛成绩如何已不重要。这样,就连以往国内各俱乐部之间的寥寥无几的球员流动现象也彻底被“杜绝”。联赛因此成了全运会的练兵场。而缺乏球员流动,恰恰扼杀了职业联赛的魅力。显然,“全运战略”让职业化走开。 决策者:还没到下决心的时候? 面对日益举步维艰的中国排球,决策者也忧心忡忡。但在寻找出路时,他们依旧显得瞻前顾后。记者在采访有关负责人时了解到,对于中国排球的现状,有关决策者也在“痛定思痛”,也认识到一些症结的存在已经阻碍了排球的进一步发展。但当探讨如何改革时,种种传统观念却又潜移默化地发生威力。其实,所谓的传统,无非是“五连冠”带来过的辉煌。 我们应当承认奥运争光计划为中国体育事业带来了荣誉,而与这一计划紧密相连的全运战略,直接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各省、市的体育思维。但这种计划经济下曾经辉煌一时的体制,在职业化面前显然已经暴露出它的弱点。那么,有没有能将二者很好结合在一起的办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应该说足球已经做出了样板。全运战略并没有冷落足球职业联赛。实践证明,职业化并不是国家荣誉的天敌。问题在于,有没有保护球员和俱乐部双方的相应政策。目前对参加全运会的足球运动员已经有了限制年龄的政策,这就有效解决了职业化和地方体育发展的一些矛盾。据介绍,排球有关这方面的政策也在制订之中,只是要到下届全运会时才能生效。无形中,本已落后的排球又慢了一步。有关人士承认,决策者存在制订政策滞后的问题。但现实是,决策者目前还在观望。 转会市场死气沉沉,球员出国打球限制重重,后备人才日渐匮乏。中国排球已是重病缠身。有人埋怨是市场不景气直接影响对排球投入的热情,也有人说是政策不灵限制了排球市场的发展。这个有点像“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论题有点乏味。我们只知道,中国排球正在经历一个严寒的冬季。本报记者 刘东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