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 on the Horns》之六 职业球探克劳斯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28日14:31 Roland Lazenby | |||||||||
很少有人知道克劳斯的身世,他生长在芝加哥,父亲是在二战前从前苏联移民而来的犹太人。在二战后的美国,种族歧视仍然相当严重,这个瘦小的“俄国犹太小孩”很少能交到朋友。在白眼和鄙视中,克劳斯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陪伴他的只有棒球。 一个像克劳斯这样身体条件的人,是很难在某一项职业运动中出类拔萃的。克劳斯年幼时是一个棒球的狂热爱好者,他虽不可能打好棒球,可是克劳斯对棒球的狂热到了日思
克劳斯中学时有一位名叫哈瑟尔曼的同学,因为球技超群吸引了职业球队的注意,许多球探跑到学校来看哈瑟尔曼打球,这件事给了克劳斯极大的启发,他热爱体育运动,即便自己不能打球,也希望以此为职业。在布拉德利大学读书时,克劳斯主动担任校篮球队的工作人员,任务就是给队员们递毛巾、帮球队填写各种技术表格,他对这种工作很满足,因为他可以接近球队,这样可以积累运动经营的经验。 大学毕业后,克劳斯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球探,开始时非常艰苦,他的对手大多都是些退役球员或在体育圈有点人缘的人物,和他们竞争,相貌丑陋不善言谈的克劳斯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他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一年365天有280天在往返奔波中度过,看各种级别的比赛,去某一个偏僻的中学考察一个17岁的中学生。 玩命的工作精神为克劳斯带来了成功,他曾在60年代中期为NBA的子弹队发掘出了杰里.斯隆(现爵士队主教练)、“珍珠”门罗等著名选手,在职业球探圈内小有名气。 60年代末NBA扩军,芝加哥成立了公牛队,克劳斯为公牛队工作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和当时的老板关系不和,转而为新成立的菲尼克斯太阳队效力。1976年,已成为全美最出色球探的克劳斯又被公牛队看中,邀请他出任总经理,可他在正式上任前和公牛队的第二任老板魏茨发生了冲突,再次远走西部为洛杉矶湖人队效力。 1981年,纽约商人劳恩斯多夫组织的财团收购了职业棒球联盟的芝加哥白袜队,克劳斯终于以一个球队经营管理者的身份回到了故乡。1985年,当劳恩斯多夫买下公牛队时,克劳斯自然就是重整这支濒临破产球队的最佳人选了。时隔9年之后,克劳斯扬眉吐气地回到了公牛队总经理的职位上,经过20多年的奋斗,他终于有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实现自己的体育梦想。 从当球探开始,克劳斯就有个“间谍”的外号,因为他是犹太人,又老戴着一顶鸭舌帽,喜欢在球队的更衣室、健身房鬼鬼祟祟地荡来荡去偷偷观察球员。克劳斯绝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总经理,但他的胜利欲望绝不比任何人低。他和公牛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30年前的失败经历,所以他为这支球队的成功倾注了极大的精力。 当克劳斯在公牛队遇上乔丹时,两个渴望胜利的人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两个人都想控制着球队,按自己的思路前进,但他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因此在1991年公牛队终于打败底特律活塞队,登上总冠军宝座后,乔丹和克劳斯去在更衣室里抱头而泣,虽然后来他们反目成仇。 不同的思路 在NBA,球队总经理和球员出现矛盾并不多见,因为一般球队的管理人员和球员的直接接触是不多的。总经理颇有点高高在上的味道,他们可以决定球队转会的内容,应该购入哪一位球员,但不会和球员的距离太近,这样可以给教练充分的自由来训练球队。 可球探出身的克劳斯根本不理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他总是尽可能地接近球队。克劳斯认为,只有全面地掌握球员的习性,他才会有“管理球队的感觉”。在1993年乔丹首次退役之前,克劳斯就是这样做的,乔丹退役后,他觉得公牛队卫冕的难度增大了许多,而第一次“三连冠”的主力球员只剩下皮彭,他要更全面地了解这支球队。 当乔丹回来之后,一切都不同了。这时的乔丹和第一次“三连冠”时的乔丹不一样了。经过生活的磨砺,乔丹不仅没有收敛锐气,反而更加坦然直率。在1994-95赛季季后赛被魔术队淘汰后,乔丹的紧迫感增强了,他觉得年轻一代的球员向他发起了挑战,球队内部应该更团结,人人都要像他那样全心全意地去争取胜利。乔丹某些刺激队友的做法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他的“冠军速成课”的确让公牛队的新来者哈珀、库科奇、科尔和朗利等人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他的做法赢来了总冠军。 克劳斯当然也希望公牛队赢得总冠军,不过作为球队的管理者,他的眼光比乔丹要远:乔丹在的时候,公牛队也许能拿下每一年的总冠军,但“飞人”总有归隐的一天。克劳斯觉得他的任务是让这支球队“永远保持冠军竞争力”,劳恩斯多夫也支持克劳斯的筹划,因为一支“永远保持冠军竞争力”的球队,在商业经营上绝对比一支拿了几次冠军后就一蹶不振的球队要强。 克劳斯最忌讳别人拿公牛队与风云一时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和底特律活塞队比,这两支球队在冠军成员离队后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低谷,整个90年代都只是为季后赛的资格而奋斗,虽然总冠军为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赢来了可观的利润,但持续经年的困顿,让这两支球队耗尽了老本,每年都是赤字经营。今天的职业体育,已经无法和商业分开了,一支球队如果不能在商业经营上获得利益,那么它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持强盛势头。 在1997-98赛季前接受《财富》杂志一次采访时,劳恩斯多夫表明了自己的经营思路:“我们必须要让这支球队永远是总冠军的候选者,这样球队才不会出现亏损,我们才有可能筹备足够多的资金对球队进行重建。一批出色的球员,只可能打上10年球,可是球队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可能要在这里奋斗20年、30年甚至更长。要成功,就必须有长远的规划。” 劳恩斯多夫的谈话在公牛队里激起了强烈的反应,正在为第6个总冠军做准备的乔丹非常生气,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重建球队”的话题,完全干扰了他的情绪。 乔丹和他的队友、教练想的就是1997-98赛季的总冠军,他要率领球队去争取每一场胜利,他没想到“两个杰里”会在这个时候暗示他的“公牛王朝”已经走到了最后时刻。乔丹认为自己的领袖地位受到了挑战,他不仅要在赛场上面对28支想战胜他的球队,他还要在家里和自己人做斗争。 球员和管理层正沿着两条不同的思路走向新赛季,从各自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正确的,所以谁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公牛队的裂痕正在逐步扩大,而主教练杰克逊与“两个杰里”的矛盾更成了问题的焦点。 (颜强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