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沈祥福和他率领的中国青年足球队在组队正好一年之际,便与其出色的表现引起了广大球迷的关注。本社记者将他对沈祥福的一些热点问题的采访录音整理成文,以飨广大球迷。 去年他在刚接队两个多月后,在四川德阳市首次公开亮相,战胜了缅甸、印尼和中国台北队,获得了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小组第一名。记者曾在这一期间现场全程跟踪采访了中青队的全部比赛,并多次与沈祥福有过深入的长谈和采访。之后一直关注着这位年轻教练首次担任国家队的一举一动,并进行过多次电话采访。 记者:作为一名职业俱乐部教练,去年为何选择入主中青队? 沈祥福:1999赛季结束后,最初并没有立即做教练的打算。因为联赛的巨大压力和业务学习的需要,从北京国安队主教练位置上下来后,选择到足球先进国家的高水平俱乐部学习和充实自己,这个想法得到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董事会和俱乐部领导的支持。国安俱乐部对此进行了安排,先是到西班牙,然后是到英国,主要是选择到巴塞罗那、曼联等世界最出色的俱乐部去跟队学习。 在出国学习之事进行得差不多时,中国足协根据需要准备调我到中国青年队担任主教练,并担任国家队助理教练一职,就此征求了国安俱乐部的意见后,又征求了我的意见。我选择留在国内担任中青队主教练和国家队助理教练,作为我本人来讲,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虽然出国到世界一流的俱乐部跟队学习的机会难得,但是我想在国家队担任米卢的助手,并担任国家青年队主教练,也是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我的这个选择得到了国安俱乐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作为球员时,最高的理想是有朝一日披上国家队战袍,代表国家队参加重大的国际赛事。同样,做为一名足球教练,每个人也渴望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能亲自率领一支国字号球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我自然也不例外,我非常渴望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为国争光的目的。 记者:如何看待金志扬、您、高洪波三名前北京国安队主教练和主力球员分别出任同一时期国家队、国家青年队、16岁国少队主帅这一现象? 沈祥福:这个问题我没有考虑过,也没有分析过。别人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就我个人而言,我想中国足协肯定是根据我的能力和条件能否带这支队来考虑的。 记者: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做国家队教练这件事呢? 沈祥福:从我的角度来看,我想中国足协是认为我能够胜任带队完成比赛任务的。原因嘛,我想他们是信任我。不信任我,也不敢把球队交给我。每个人都有优势,每个教练也有自己的特点。不过我想一个教练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因素。一个是领导的信任,再一个是机遇,第三个是自己的努力。各人都有优点,机遇到来时,如何发挥更重要。 记者:这支国青队将是为参加2004年希腊奥运会准备的骨干队伍,以后的任务很重,他们的长处在哪里? 沈祥福:这一批1981、1982年出生的球员是在中国足球职业的环境里陶冶出来的,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感和危机感。从球员的身体条件看,他们的身体素质、对抗能力在亚洲是一流的,但技术的细致、整体的意识还有缺陷。20年前,我们那批球员像容志行、古广明、我、刘利福、陈熙荣等技术上都有一定特点,至少在亚洲不落后,但当时我们的身高、力量、对抗能力等不如现在这批球员。 记者:十二届世界杯外围赛,与新西兰三战二负一平,痛失进军西班牙世界决赛阶段比赛的资格,关键是输在哪里? 沈祥福:主要还是身高、力量等综合素质不如对手。虽然当时那支国家队在技术上还是有些特点,但是缺乏打像新西兰这样拼抢凶狠球队的经验。记得最后一场决战,新西兰球员在上场前共同用球鞋使劲跺地,发出“咔咔”的声响。我们虽然尽力拼了,但是对对方身体上的优势还是有些发怵。 记者:是不是这之后,我们过于强调身体对抗的路子出现了偏差呢? 沈祥福:可以这样讲。连续几次大赛失利后,痛定思痛,我们足球界开始重视体力和对抗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怵任何一支亚洲球队了。霍顿刚带国家队时,以2:0战胜日本队,他们的教练对中国球员的身高和力量优势很是感慨。现在这几年我们的国家队再碰见新西兰这样单纯的英式打法的球队,已经能够很有把握拿下来了。但可惜的是,我们的技术和意识却不是亚洲一流的,所以一些关键大赛硬是拿不下来。技术和意识的局限成为中国足球跃上台阶的障碍。 记者:你能否为这批条件一流的中青队球员,注入更多的技术含量? 沈祥福:咱们的这批球员非常有希望,中国足协也相当重视。经过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的洗礼,获得了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的入场券,也证明了我们球员的能力。打出我们中国球员快速、灵巧的风格和顽强的作风是我带队的目标。我们的球员还需要有稳定的比赛心理。了解对手,有针对性地制订战术打法是必须的。但决不意味着要把自己的状态和心理让对手来改变。如果你发挥了自己的最佳水平,那样的总结才是真实的。你自己的水平都没打出来,你怎么去总结,你的优势在哪里?一个队、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发挥。 我给队员们讲,为什么中国队老是遇弱不强、遇强更弱,就在于太在乎对手了,总是考虑对手太多,真正发挥自己水平的比赛很少。如果每场比赛都能发挥八成、九成水平的话,球队就会进步。 记者:十二届世界杯外围赛失利,对您的足球生涯有何影响? 沈祥福:痛失1982年世界杯决赛资格,是我们那批球员最大的遗憾。只差半步失利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把这事当作今天工作的动力。感触越深触动越大,工作则更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是我最大的梦想。我现在带中青队,就是要尽全力把这支队带好。 我觉得现在的球员待遇好了,应当更有追求。我告诉我带过的球员,你们提高自己的能力,应当清楚这个能力是你自己的。要提高个人能力,首先就得有时间的保证,这样才能增加接触球的次数,熟能生巧。如果训练时多动脑筋,进步还会更多。 所以我特别担心队中那些入选甲A俱乐部的年轻球员,因为甲A每周一赛或两赛,俱乐部教练都要围绕比赛进行调整,训练量时大时小。年轻球员在俱乐部中绝大部份是替补,打不上比赛。如果只跟队伍的训练节奏,满足现状,不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加班训练,那么他们即使在一线队参加甲A联赛,状态也是令人担忧的。球员的水平其实就跟手艺人一样,一天不练肯定要生疏的。 记者:您还和贾秀作、朱波他们有联系吗?您们这批年轻教练什么时候能够挑起大梁? 沈祥福:有联系。在足协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比赛时会遇到。不过不太紧密。因为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很重,各自都在努力奋斗。每个人都在实践中学、看、用。我们这批年轻教练员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学习的环境相当不错,接受世界一流足球资讯的渠道很快也很多。接触国外优秀教练、球员,和观看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也不少。 年轻教练的优势在于求知欲强,不过我认为能否成才关键还是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作为一名中国年轻的教练员。我深深地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既可在理论上学习,也可从实践中学习,只要能使自己提高就行。我想,不会太远的将来,当我们拥有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着强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教练员时,中国足球的面貌肯定会焕然一新的。 记者:作为球员和教练,您都长期在外奔波,如果有时间您会选择做什么? 沈祥福:当球员时,最喜欢的事情是看电影。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在呢?一有时间就尽量留在家里陪家人。无论是作球员还是当教练,我们都像候鸟一样,常年累月地在外地训练和比赛,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家里。所以我们的家属实在是太辛苦了。不过她们也习惯了这种生活。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自己除了足球,就是家庭。遗憾的是很难做到两全。 记者:您有足球“苦行僧”之称,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 沈祥福:是吗?我不觉得苦呀!每天都是训练比赛场和住地两点一线,是不是觉得我活得有点单调呀。不过我自己觉得既然热爱足球,那么为了它一切都可以付出。我从事足球,就像你们当记者一样,我认为首先要对这项事业有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工作起来忘掉一切,才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当然小时候我可没多高、多远大的理想,真的没有。但是我从小就对足球特别喜欢,为了踢球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做其他任何事情。热爱的东西,你才能付出,才能吃苦。现在条件好了,但如果不付出的话,是难有作为的。 记者:如何处理好中青队主帅和国家队米卢助手的角色定位? 沈祥福:能够有机会跟米卢学习,实在难得。身兼两职,使我既能从米卢那里学到东西,又能很快付诸实践。第一次作为国家队教练,我对自己的要求一是向米卢学习好的经验,这是我多年的愿望;二是当好他的助手,并在实践中多体会他的要求。我认为这第二点最重要,因为这次我进国家队的任务就是要辅助好米卢。首先考虑做好这项工作,其次才考虑从他那儿学点什么。 出任米卢助手是件非常荣幸的事,人家毕竟有4次带队参加世界杯的好成绩,连塔瓦雷斯这样高傲的教练都说米卢可以在世界教练中排前十几名。协助他工作很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 记者:听说对米卢多打比赛的观点你非常赞同? 沈祥福:对。对年轻的球队和年轻球员来说,要想今年有所作为的话,就要多和强队打比赛,积累经验。如果比赛打多了,场上再碰到相似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比赛打得多,我们这支球队进步还会快一些。 记者:如何看待众多外籍教练涌入中国足坛? 沈祥福:高水平外籍教练的到来,带来了与中国足球以往所遵循的传统足球观念和思维有所不同或截然不同的东西。中国足球水平提高较为缓慢,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掌握足球所具有的内在规律,这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的确存在的。 足球发达国家之所以领先我们,就在于他们对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的研究要比我们早得多,透得多。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现代足球理论体系和实践标准。但我们也没有必要自甘落后、自暴自弃,而更应当狠下决心,拼命追赶。 记者:您在日本待了近十年,日本在引进外籍教练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沈祥福: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足球也在低谷中寻求提高与改进。说实话,当时的日本足球起点比我们还低,也是从半专业、专业化足球向职业化足球过渡。在日本联赛初期,他们也在摸索方向。他们做得比较成功的一点是首先选择系统引进先进的东西,引进的教练和球员都是世界水平的。这样做带动了日本联赛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又让他们的教练、球员从中吸收和学习先进的东西。现在各级日本队的表现已证明收到了成效。(汪涌)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