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祥福让国内球迷认识国青队开始,361的阵型就是这支球队的特征之一。因此在国青队不断取得比赛胜利的时候,关于这个阵型的争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些神话。但是沈祥福本人并不认为361阵型就比其它阵型强,他的说法,“无论一支球队在场上采取什么样的阵型,但这仅仅是一个组织形式、仅仅是球员在场的站位。国青队之所以采用361这个阵型主要是因为这个阵型适合国青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发挥队员的特点。”
从亚青赛小组出线到本次世青赛决赛阶段的比赛,国青队的阵型一直为361,然而由于各阶段的任务不同,同样的361阵型在实际比赛中都有新的变化。
在亚青赛之前,国青队的361阵型其实是一个防守的361阵型。当时中场的6名球员虽然也是前后各三人的分层站位,但是两边徐亮和王圣在更多时间里起的是边后卫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时的3后卫的布阵,在实际上防守效果中后卫线一直保持着5个人的兵力。而且在他们身前的阎嵩和曲波也有相当重的防守职责,处在突前前卫位置上的高明在防守中甚至也要退到后卫线的身前协助胡兆军进行中路防守。因此,这个时期国青队的防守打法的361阵型在实战中更靠近541的布阵。
本次世青赛,国青队的361阵型实际上就是范加尔时期的巴塞罗那队所采用的3331的进攻阵型。中场的6名球员同样分为前后两层站位,但是前排的阎嵩、高明、曲波实际上都是掩藏在于涛身后的得分手,后排边路的徐亮、王圣的位置职能更像是边前卫,他们不仅要与中路的胡兆军一起组织全队的进攻,甚至在进攻中还要像边锋一样对对方防线发起第三梯队的冲击。在防守中,这6名中场球员的分工也各有侧重,前排的曲波、高明、阎嵩的职责与前锋于涛相同,主要任务就是在对方半场原地逼抢,降下对手的反击速度和传球质量。后排的徐亮、王圣在实战中需要退回到后场与三名中卫一起化解对手的进攻并第一时间发起反击。
国青队这一阵型的具体演变实际上就是中场6名球员位置职能的变化,球队往往根据对手的不同对中场球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一阵型就不断在演变。首场与美国队比赛国青队打的是进攻的361,实战中这一排阵更像3331,第二场与乌克兰比赛,国青队又回到亚青赛时防守型361打法,阵型又接近于541。
由于国青队对比赛场上所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无论场上发生了什么情况,队员心中都有已经形成规律的应对方式,在一些战术细节上更是规定得十分详细。一些常规的战术要求如下:
角球在右侧获得的角球一般由徐亮主罚,左侧的角球由曲波主罚,这两个人罚球时三名中卫中张耀坤和杜威都要冲到对方禁区内争顶,杜威一般在前点,张耀坤在后点。在这两名球员冲到对方禁区的同时,后腰胡兆军退到后卫线与周麟、王圣一起承担起中卫的防守任务。其它位置上的变化是,徐亮罚球时阎嵩与徐亮的位置要互换,对方反击时阎嵩要在第一时间退回到后场进行防守,这一点在中美比赛中阎嵩几次有精彩的补位和防守;曲波罚球时,前排的三名中场球员依次右移,高明便成了右前卫,阎嵩站到突前的位置上,曲波在罚球后便就近成为左前卫,然后这三名球员就开始就地抢截,并在本方由守转攻时快速跑回自己的位置。
任意球在比赛中外界往往更多地注意了徐亮的脚法而忽视了国青队整体的安排,而实际上国青队有一个由徐亮、阎嵩、曲波、胡兆军组成的任意球小组,很多情况下都是这一小组的几名成员根据不同的场上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罚球。禁区前沿的直接任意球一般左侧的由徐亮主罚,右侧的任意球由胡兆军主罚,距离对方球门稍远一点的正面球可能是杜威直接远射,也可能采取一拨一搓一传一射的战术组合,左侧的由背向球门的徐亮回拨,胡兆军迎球搓对方人墙的身后,阎嵩插上直接打门或横传门前;右侧的球则改为胡兆军回拨,徐亮搓人墙身后,曲波插上。在一些靠近对方底线的任意球处理上基本与角球时的战术相同。特派记者李波电自门多萨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重大赛事体坛动态突发消息尽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