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绝对新人弥补国足战术短板 郑智当年即从此位置崛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2月31日11:31  足球-劲体育

  记者赵震义乌报道 “今天主要是运气太好了。”能够在国家队的处子秀上打进处子球,这样的表现仅仅用运气来形容似乎过于单薄。但年仅20岁的张琳芃说出这样的话并不完全是谦虚,与约旦队的比赛里,他在右后卫上的表现仅能用可圈可点来形容,而一个恰到好处的世界波开始让他在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位置上站住脚跟。

  在俱乐部和国奥队里面,后腰和中后卫才是张琳芃熟悉的两个位置,但是高洪波给他在国家队定位的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位置———右后卫。之所以选择右后卫,高洪波并不是心血来潮,之前使用的刘建业身材吃亏,在防守定位球时几次成为对方的主攻点。而客串右后卫的赵鹏虽然防守上不错,但中后卫出身的他在进攻上很难有太大的发挥。在这种情况下,高洪波希望攻守兼备的张琳芃能够在右后卫上有更多的表现。

  一个似曾相识的用人是当年的霍顿,在1999年那届国奥队当中,霍顿起用了还在乙级队踢球的郑智出身右后卫。而此前郑智在俱乐部队的位置也是中后卫和后腰。与当年的郑智相比,张琳芃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两人都是效力于低等级联赛,都是中路出身,都是身体素质出色。很难说高洪波对于张琳芃的使用没有受到霍顿使用郑智的启发,当年高洪波曾经长期观摩过国奥队的训练,也曾经多次和霍顿探讨过业务。而高洪波自己也曾经表示,像张琳芃这样的年轻球员让他从边后卫位置上打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张琳芃甚至在缺点上也与郑智相似,他的绝对速度同样不快,无论是上海东亚还是国奥队的教练在听到他打右后卫之后,提出的唯一质疑都是张琳芃缺少速度。与上海东亚的热身比赛里,场边指挥的东亚队教练组甚至直接让东亚队的场上球员利用速度突破张琳芃这一边。与约旦队的比赛之前,高洪波也在思考如何弥补张琳芃的这一弱点,他指示张琳芃在防守时更多地要注意选位和提前判断,同时他也叮嘱杜威要注意多补张琳芃的位置。同时他也要求张琳芃在进攻时一定要敢于大胆插上的,不要顾虑身后的空当。

  比赛开始后,张琳芃果然在助攻上大胆贯彻了高洪波的要求,多次从右边路大胆插上。后腰出身的张琳芃在助攻时并不是选择通常边后卫简单的下底传中,他更多地以地面球寻找队友。上半时中国队最有威胁的一次进攻,就是张琳芃突破到右边路突横传邵佳一,由后者完成打门的。下半场,张琳芃更是多次助攻到对方的底线附近。高洪波在赛后点名表扬了张琳芃的助攻,他说:“这场比赛张琳芃在助攻上做得非常好,很坚决,打出了我们赛前对他的要求。”

  不过在防守上,初次在国家队打首发的张琳芃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稚嫩的一面。上半时中国队在一次造越位时,张琳芃没有及时插上,被对方的8号抓住身后的空当形成了单刀。而此时张琳芃显示了自己身体素质好的优势,他迅速回防之后卡住了身位,保护出击的杨智拿到了皮球。这个险情排除之后,和张琳芃同侧的队长杜威上来给他讲解了一下何时压上,此后张琳芃也注意了与队友之间的相互呼应。

  在国奥队当中,张琳芃就以远射好著称,但是他没想到在国家队的第一场比赛就以一记世界波打进了一个进球。张琳芃的那记侧身凌空角度极刁,进球之后他也兴奋地跑到教练席边上向高洪波表示感谢。不过赛后谦虚的张琳芃说:“运气太好了,我自己的那个球运气的成分比较大,我也没想到自己能够把球打进。”这个进球对于张琳芃来说,更大的意义是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高洪波也说:“年轻球员,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他们的自信,这一点对于张琳芃尤其重要。”

  而对于自己在国家队第一场的表现,张琳芃还并不是很满意,他说:“今天在比赛里我自己的失误还是显得多了一些,特别是在防守上的一些失误,在位置上我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适应吧。好在今天后防线上的其他老大哥们帮我弥补了一些失位,没因为我的失误造成丢球。这个我需要时间去改正。”

  对于张琳芃的表现,国脚们也非常认可,同样打右后卫位置上的刘建业赛后都表示:“张琳芃确实不错,第一场比赛打得非常好。而且这小子身体素质简直太好了,绝对是一个有大发展的球员。”

  对于高洪波来说,通过与约旦队的比赛收获了张琳芃这样一名合格的年轻球员,收获甚至大于一场胜利,毕竟他又补足了战术拼图上的一块短板。郑智当年从右后卫起步,最终成为国家队的战术核心,与郑智有着相似条件的张琳芃如今从同一位置起步,他的未来会在哪里?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国足征战世界杯预选赛专题 

更多关于 国足 张琳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