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腰包之外杜伊另有一本神秘笔记 期待米卢式汉字签名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5:42 《体育画报》杂志

  本刊记者 李响

  广东清远名将基地,开放式的二楼餐厅,50多个年轻人热火朝天地吃着晚餐。他们在阴冷的小雨中狂奔了一天,现在总算可以歇歇了。

  没有凛冽的寒风,更没有漫天鹅毛大雪,然而,从昨天的艳阳高照到今天的阴雨绵
绵,南方冬天的冷就这样一点点渗入人们的骨髓,让人无处躲藏。

  大堂一隅坐着一个孤零零的老人,尽管与楼上那些年轻人一样身穿红色的队服,但他的沉默和郁郁寡欢的神情却与他们的欢声笑语形成了并不协调的画面。

  中国国奥队主教练杜伊科维奇依然像他初到中国时严格控制饮食和进餐时间,他忘不了那次“不知名的海鲜”把他搞得上吐下泻。队员们很少在集体用餐的时候碰到他,而他也经常可以用一把花生、几片水果在5分钟内解决战斗。

  “我吃过了,咱们开始吧。”在我们面对面交流的90分钟内,即使是开玩笑,杜伊的脸上都挂着一丝心事重重的忧虑与疲惫,直到最后那一刻——我教他用中文写他的姓氏“杜”。

  他认真地注视我的一笔一画,然后开始模仿,尽管是倒差笔,但字的整体布局和谐,他写得相当用力,几乎穿透了纸背。

  得到了我的赞美,忧郁的杜伊露出了笑容。“当年米卢学会了用中文写他的名字,中国队进入世界杯后,他给人签名总是写上中文,签了无数个‘米卢’。也许,2008,我们也会看到您用中文写的‘杜’。”

  笑容在他脸上扩散,刚才的忧郁一扫而光,再次深深的凝视这个他学会的第一个汉字,杜伊的眼中仿佛有一簇火焰在闪烁,他要把这个签名印刻在脑海,“2008?但愿如此吧。”

  就在中国各路体育健儿在多哈狂揽金牌的时候,提前退出的中国国奥队在北京暂时解散了。不过,主教练杜伊科维奇的工作似乎刚刚开始。他马不停蹄地飞到广东,开始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集中选秀。

  尽管场地湿滑,阴雨连绵,50多个国内顶尖的1985-1987年出生的国奥适龄球员在杜伊面前施展浑身解数,卖力地表现。面对这些陌生的面孔,杜伊只能不时地翻看手中的花名册,试图对号入座,不过一会他就感到眼花缭乱了,只好坐在场边的椅子上静静地观看比赛。

  比赛的节奏并不是很快,从假期中匆匆赶来的队员们还没有完全适应。红队的一名前锋快速地带球突破一下子打破了场上的缓慢沉闷,他的速度之快令白队的防守队员们措手不及,门前冷静推射,足球从守门员的指尖上划过,球进了。

  这一切没有逃过杜伊的眼睛,他早已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紧张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的动作,他从旁边的助手那里得知了前锋的名字:吕征,来自山东。

  这是第一个让杜伊感到眼前一亮的小将,而打动他的是速度,“我的选材标准,速度是第一位的,然后是战术纪律。”

  推崇进攻的塞尔维亚人需要的正是速度,快速的传接球,两个边路队员的突破助攻,中场球员的迅速插上,国奥队的年轻人在亚运赛场上突然感觉放开了手脚,解放了思想。即使是在10打11的不利情况下,杜伊也没有用后卫换下一名前锋,他要求的仅仅是前卫的位置稍微后撤。进攻的号角声从来没有停息,队员们清楚地从主教练的举动中感受到了这一点。

  试想,如果换作一名国产教练,特别是在领先或者平局的情况下,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改打单前锋。在足协元老马克坚的眼中,杜伊在指挥比赛上已经体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对于国奥小将们来说,这样的比赛给予了他们无与伦比的自信,也让他们学会在比赛中如何处理类似这样棘手的情况。

  而杜伊赛前准备会的简单更让作为老队员的孙祥惊讶万分。亚运会四场比赛,每次赛前准备会都没有超过10分钟。最关键的中国队和伊朗的比赛,准备会甚至是在球场的更衣室里进行的,在比赛开始前的一个多小时。除了布置首发阵容,杜伊对比赛对手的分析简单明了。他也并不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和煽动者,他总是以这样的话结束只有七八分钟的会议——“我们就是一支强队,打出我的战术要求,你们有能力拿下比赛”。

  不过,尽管简单,在队员们看来杜伊能够清晰地分析出对手的致命弱点,布置针对性的战术。无论是对

伊拉克还是伊朗的比赛,右前卫沈龙元都忠实地执行着主教练赛前的战术要求——抓住对手左后卫身后的空当,这是赛前杜伊专门强调的,因为他们的左后卫经常上前助攻,让我们有机可乘。球场上,他感觉自己如鱼得水,频频下底。一次绝妙的传中,首场比赛的制胜一球在他的助攻下产生了。

  面对马来西亚的密集防守,杜伊在赛前特别要求边路球员快速突破,一边不行,就频繁转移,将对手的防线打散。中国队最终3比1赢得比赛,孙祥感慨,“胜利皆因一切尽在杜伊掌握中。”

  对于心理素质一向较差的中国球员,这样的简单明了反而能够让他们放开手脚。面面俱到,赛前大会小会,个别叮嘱,惟恐遗漏任何细节,本土教练的这一套做法往往效果适得其反。

  当然,对于杜伊进攻至上的战术,马克坚等足球专业人士也提出了疑问,特别是在亚运会这样的大赛中,结果似乎比过程显得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重进攻轻防守的打法无疑有些冒险。

  多哈亚运村内,中国队小组出线后,队员们获得了一天的假期。郜林、孙祥和沈龙元相约去村内的纪念品商店购物,经过接待处大厅时,三人忽然从聚集在电脑前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里有专供村民们上网的十多台电脑,电脑前是身穿各国运动服的队员们,尽管服装不同,肤色不同,但他们年轻的面庞上都还有些稚气未脱,这使得坐在人群中间的那位身躯庞大、满头银发的老人显得极为另类,而此人正是杜伊科维奇。

  他神情专注地盯着眼前的屏幕,显然正被什么吸引。看到这个60岁的老人混在一帮小孩子中间,郜林等人都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他们谁也没有主动上前跟主教练打招呼,一来不想打扰他,而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威严的塞尔维亚主帅,他们隐隐感到有些害怕。

  训练场上,确实很少见到杜伊的笑容。

  广州第一堂训练课,闫相闯在前场丢球后没有就地反抢,身形庞大的杜伊竟然突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去,大声质问他为何不把球抢回来,这一举动让所有球员都停下了动作。

  跟随杜伊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让周海滨有些纳闷的是他经常听到这个外国人叫他“妈妈咪呀”,而不是象叫其他队员那样称呼他们的姓氏。后来每当他在对抗中传球失误后,他发现主教练都会大声地喊出这个陌生的词汇。后来他才从中方教练那里得知,“妈妈咪呀”是意大利语,意思就是“我的天啊”,原来,这是杜伊对他们的失误而发出的感慨。

  队员们都有着相似的感觉,只要是他们想偷懒的时候,就会听到杜伊的喊声,或者撞上他严厉的目光。偶尔这位上年纪的主帅跟他们玩玩“遛猴”,心存敬畏的年轻人从来不敢轻易地从他的脚下断球,尽管杜伊的球速比他们的慢多了。

  当中国队在亚运会开赛前和卡塔尔队热身时,队员们更是领略了杜伊的脾气。中场休息室里,他对中国队的表现相当不满,特别是个别的一些过于“追求个人主义”的队员,对此,虽然杜伊并没有点名,但他铿锵有力的质问和严肃的面容让每个人心里都不由自主地哆嗦了一下,“有人只管自己带球突破,你以为你是马拉多纳吗?!”

  就在杜伊广东选秀期间,传来了崔鹏受到处罚的消息。在众多记者面前,杜伊唱了个与足协相反的白脸。在他看来,崔鹏还相当年轻,虽然触犯了队伍的纪律,但从他的角度主张再给他一次机会,而不是一棍子将他打死。

  然而在多哈却流传着故事的另一种版本。足协副主席南勇凌晨3点钟查房,贪玩的崔鹏依然在房间玩电子游戏。教育了一次,有些收敛,可没过几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南勇将此事转告给杜伊,征询他的处理意见。一向对球员私生活不大过问的杜伊有些火了,“让他回家!”他的回答干脆利落,这到让南主席有些为难了。

  唱白脸的杜伊用心良苦,他希望在公众面前给队员留有余地。尽管球场上、生活中他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弟子,但面对任何媒体,杜伊对他们都只有赞美而没有指责。

  中伊之战,被杜伊寄予厚望的王大雷没能充当救兵,他流露出的自满态度已经引起了领导们的关注。而当有记者为此询问主教练的看法时,杜伊一如既往地强调着这名年轻队员的出色天赋,“他毕竟太年轻,需要承受的东西又太多了。”

  悲壮地输给伊朗之后,杜伊拒绝出席新闻发布会,借口是“嗓子哑了”。他告诉助手区楚良,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怒火,因为那个裁判的所作所为对不起这些表现优异的年轻人,“我本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并没有什么,而让这些年轻队员去承受这样的羞辱却是我所不能容忍的。”他悲愤地不断重复着“羞辱”这个字眼,区楚良毅然挺身而出。

  在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教练员的教科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教练要具备一张poker face,大意就是教练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喜怒不形于色。神态威严,不随便和队员开玩笑,与队员保持距离,这似乎正是上任之初杜伊科维奇所采取的策略。

  无论是多哈的运动员驻地还是名将基地的酒店大堂,偶然地你会注意到这个孤独的塞尔维亚老人,一个人若有所思地闲逛,除了比赛和训练,队员们很少看到主教练的身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名队员被杜伊叫到一边私下谈话。

  多哈的生活对于杜伊来说除了工作,就是一个人待在房间。有那么两次他被住在那里的老乡拉到家里做客,和米卢、福拉多等人聚会。还有一回他试图去亚运村的电影院看新版007,可惜剧场爆满只好作罢。

  无论在委内瑞拉还是加纳,杜伊与当地足协官员的关系都非常融洽,这也是他引以为豪的地方。同样,执教国奥队后,他对所有的同事彬彬有礼。他向中方助手们了解队员情况,他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然而他对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往往有些保留,尽管第一次选秀已然告一段落,但对于他选材的具体标准宿茂臻和区楚良等人到现在都还搞不清楚。

  虽然并没有语言障碍,他很少会在闲暇时间跟这两位助手聊天,他宁可选择在房间读书。杜伊喜欢各种轻松消遣类的书籍,因为它们可以让他暂时摆脱“足球场上的烦恼”。最近一段时间他在看前南著名作家伊戈·汉德洛维奇的小说,描述了一个塞尔维亚家庭的历史,这是儿子在他临来中国前特意送给他的。

  在同为门将出身的区楚良眼中,杜伊具有典型的“守门员性格”——习惯孤独。而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在江湖闯荡多年的塞尔维亚人显然有着更深的城府,他依然在默默地观察手下的队员,观察他的助理教练,观察所有与他共事的人。这是一场中外合作的试探性阶段,只不过在这个阶段杜伊与周围的人刻意保持了距离,不象他的老乡米卢选择一种随意的、亲切幽默的圆滑方式。

  当然这很有可能也与他没有专职翻译有些关系。在如此重要的大赛中,训练场上需要由记者充当临时翻译,这在他的执教生涯中还是第一次碰到。他认为这多少有些“滑稽可笑”。可当他要求配备专门的翻译时,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首肯,为此他无可奈何,“我需要的只有等待”,他深知,一切取决于比赛结果。

  就在很多人对他的腰包表现出异常兴趣的时候,杜伊告诉我他还有一个“神秘的”笔记本。他一直有类似于记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他都会记录这一天的工作,球场上发生的一切,他对球员和助理教练的看法,并且写下明天的计划和要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如何安排明年年初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训练和比赛,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什么任务,杜伊早已胸有成竹。

  5场正式的国际比赛取得3胜1平1负的战绩,杜伊对于这个结果还是相当满意的,然而现有的国奥球员中能够符合他的要求的却只有包括周海滨、王大雷等12个人,而这些过于一帆风顺的年轻人显然“需要有更多坐在板凳上的球员与之竞争”,才能走到最后。

  1月开始的法国和英国飞行集训杜伊准备带上27-30人,因此在选秀的过程中他大致挑出了4名前锋、6名前卫、6名后卫和3名守门员。按照他的思路,每个位置上都需要有1-2名替补球员。这些人要经受欧洲拉练的考验,更要在2月的香港贺岁杯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联赛开始后,除了飞往各地考察队员,继续选秀,杜伊计划每个月都组织一次三四天的飞行集训。而5月份,他还会把队伍再次带到法国,在国际足联比赛日与强手过招。原本希望足协批准由国奥队参加7月的亚洲杯,杜伊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不过,他早已打定主意,国奥队在这个时候也不能闲着,他正积极地在美洲和非洲这些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可能的热身赛对手。不仅如此,在这次拉练中,他会坚持“国奥队入选球员一个也不能少”,那意味着现有阵容中只有前来支援的成年队员郑智和孙祥能够回归国家队,其他同样入选国家队的年轻人则必须跟随在他的左右,因为“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队伍进行训练和比赛,磨合是需要过程的”。

  2007年年底在杜伊的心目中具有里程碑似的特殊意义,这个时候,他要确定最终的国奥队阵容。在他看来,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和比赛,队伍应该更加成熟了,而此时选秀的大门完全关闭。短暂的飞行集训也要与长期的集训相结合,“奥运会之前,我至少要向足协要求连续六周的集训时间。”

  “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在我们谈话的最后,杜伊试图为过去的一个半月划上句号。

  尽管,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足球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尽管,他所看到的中国球员无论在天赋、速度还是技术和身体条件上都逊色于他曾经率领的“黑色之星”,要知道,刚到加纳时他从足协主席手中接过的是多达120人的海外球员名单;

  尽管,他还在摸索如何与这群古老的东方国家的足球人打交道,为此他小心翼翼,甚至不惜做出小小的让步;

  尽管,他要经常一个人忍受孤独寂寞的侵袭,助手和记者的交流、紧张的工作仍然无法抑制他对太太索非亚的思念,更何况一切采访都要经过批准;

  但是,对于未来,这个始终坚信“塞尔维亚教练是世界上最优秀教练”的老人依然是自信的,雄心勃勃的,“有多少前南教练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再看看阿里·汉又干了什么?许多人推崇荷兰教练,仿佛他们的出身比自身的执教水平更加重要,可除了克鲁伊夫和希丁克,还有其他荷兰人完成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吗?”

  60岁的杜伊原本打算在德国世界杯之后退休的,可几乎所有的朋友们都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是现在?”确实,为什么是现在?在他相继带领卢旺达和加纳人创造历史之后,现在,毫无疑问是他创造更大辉煌的最佳时机。于是,他再一次踏上了旅程。

  他想象着,有那么一天,他终于可以停下脚步,在贝尔格莱德附近山区的小

别墅里,或者委内瑞拉海岛上的公寓里,他和他的索菲亚吃着烧烤,听着音乐,围绕在身边的还有他的孙子、孙女或是外孙子、外孙女,天知道他等待做祖父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偶尔,他会给孩子们讲讲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故事。2008

北京奥运会,他肯定不会错过这一章。只是现在,他尚不清楚会用怎样的一种心情和口吻回忆这段历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为之付出了,他不后悔。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7,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