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足球多哈行男爽女闷:杜伊赢得人心 老马换来叹息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15:20 足球-劲体育

  中国男女足在多哈亚运会上双双遭遇“不幸”,男足未进前四,女足无缘故决赛。两支球队,两场失利,但杜伊与马良行获得的评价却大不相同——杜伊初步赢得了人心,而马良行却换来一片叹息。

  ■杜伊不仅仅是“进攻狂”

  也许事先很多人都猜得到国奥队会在亚运会止步于四强门外,但是不一定有人猜得到它会以如此精彩的方式离场——轰轰烈烈,悲悲壮壮,输得像个胜利者,像个男人。而国奥队凭一己之力在遥远的西亚为中国足球挽回口碑,杜伊科维奇在一夜之间也成了人见人爱的怀揣“点金术”的巫师和神灵。

  必须承认的是,不管杜伊是否亮出了所有的家底,但至少他对国奥队的改造已经产生了“解冻”效应,他开出的前几副“药方”也初见“疗效”。

  在与伊朗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中,杜伊以一场痛快淋漓的失利为中国足球上了一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胜利的教义来得更令人难忘。你何曾见过

中国男足没有赢得比赛,却赢得了人心?这一回见过了。你何曾见过一支中国队在60多分钟里以10打11却把对手打得狼狈不堪疲于招架?这一回见过了。你何曾见过国字号球队未能完成比赛任务(亚运会前有消息称国奥队的目标是“进前四”)非但没有招致不待见反而博得尊重?这一回见过了。

  “过丫的!”中伊之战加时赛下半场,郜林沿边路突破遇到对手封堵,这时从中国队教练席传来一句不知谁喊的“粗口”。此时此刻,国奥队阵中连超龄队长郑智都已体力严重透支,但必胜信念仍然升腾于每一名队员心间,“过丫的”听上去虽有不雅,但在特殊背景下已成为当时国奥这一集体疑聚力的真实写照。

  亚洲排名第11的中国足球打亚洲排名第1的伊朗,缺的就是这股血性。现在,杜伊的国奥队让这股血性重新回归中国足球。

  多哈4场球,杜伊还教会了国奥队3种踢球方式——1、在本队被罚下一人后应该怎么踢(VS

伊拉克/VS伊朗)?2、在遇到鱼腩球队时应该怎么踢(VS马来西亚)?3、在被对方先进球后应该怎么踢(VS阿曼)?而在这3种方式中,贯穿始终的两个字是——进攻!

  杜伊把日常训练7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进攻上(南勇语),这是导致国奥队原“击无力”症状在多哈亚运会上突然消失的直接原因。4场比赛打进8球(点球决战进球除外),攻击力之旺盛几乎创下近年国字号球队之最。

  但,进攻有改进并不意味着杜伊不注重防守。相反,他在某些背景特殊的比赛中能够及时调整战术,审时应变而且擅变。在与阿曼队打平即可出线的一役中,出于“保平争胜”考虑的杜伊将习惯的442阵型改成451,用防守型前卫赵旭日替下前两场的铁打主力前锋朱挺,但第27分钟被阿曼率先打入一球,2分钟后杜伊便果断“拨乱反正”,用朱挺换下赵旭日,并令阵容重新回归原版的杜伊风格。事实证明,这次调整是国奥队当场比赛反败为胜力扭颓势的关键之举。

  有人说,杜伊是个“进攻狂”,是疯狂的进攻主义推崇者。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实际上,杜伊除了偏爱进攻外,在一些特定的场次(比如在打平就可出线的与阿曼队一役)也绝不放弃侧重防守。尽管国内一些媒体不停地吹吹称“杜伊的字典里只有进攻二字”,但在与阿曼队和与伊朗队的开局阶段,杜伊打的其实都是不折不扣的“防守反击”,只是“杜氏防守反击”在防守时与以往中国队并无太大差异,但一旦后场抢断成功进入由守转攻时,却显得更具血性,整体队形呈放射状迅速前推,甚至像冯潇霆这样的自由人也偶尔会出其不意地插到中线以前成为策应攻击点。

  在临场指挥方面,杜伊的“手术刀”功底颇为深厚。小组赛与伊拉克一仗,中国队在上半场结束前被罚下张可之后以10打11,场面一度吃紧,此时杜伊并没有用简单的换人来解决问题,而是对战术细节进行强化,他要求队员“卡两边放中间”,让对方在中路随便闹腾,但一定要把两个边路的输送线路封死。实战证明,在这一战术思想的指导下,伊拉克队虽然人数占优,但并未创造出绝佳的破门机会。

  通过多哈战役,杜伊的足球哲学还可以被解读为“该干嘛干嘛”——该防守时专心防守,该进攻时撒欢儿进攻,而不是像以前人们常见的中国队“攻不像攻、守不像守”。

  面对诸多美誉,杜伊可谓受之无愧,但套用一句中国大俗话,成绩也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从零开始。

  像施拉普纳、霍顿、米卢等外籍教练一样,杜伊上任伊始也势必迎来中国足球舆论的鲜花与掌声。但据报载,伊朗波斯足球新闻网的一篇文章指出,杜伊的疯狂进攻战术是否适合中国足球还需要时间检验,“中国队输给伊朗队的比赛简直就是世界杯加纳队输给巴西比赛的克隆版,因此中国足球一定要当心,杜伊或许会在将来的某一天为他的疯狂付出代价。”

  ■中国女足是否需要“女杜伊”

  中国女足在半决赛中以1比3输给朝鲜,从实力对比看是一个意料内的结果,队员实力如此,不应过分苛责,但女足姑娘在比赛中保守拖蹋的踢法令人对未来难以寄托重望。同样是低调出征,但男足以一场失利唤起血性和希望,女足却以一场败局继续沉迷于郁闷。很多人都在问,杜伊已经为男足注入了进攻的因子,那马良行为什么不能?

  负于朝鲜队后,在马良行固执地宣称中国队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防守”的论调下,“大姐大”级别的浦玮却抛出这样一段话:“我们抢下球的目的不是为了交给对手,中国队应该有更具攻击力的战术……”

  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输的没有斗志。随着女足的失利,马良行的执教能力必将再次受到广泛质疑。由于有国奥队的“精神雄起”作参照,中国女足是否需要“女杜伊”的出现,也将成为既现实又应景的一个话题。

  一个事实是,中国女足在亚洲最难啃的对手除霸气十足的朝鲜外,还多了日本与韩国等队。如果说前两场7比0和12比0的乌托邦式胜利还可以让女足姑娘们在比赛中寻找一些快乐的话,那么在与日本队一役中让对手身高仅1米61的彦青水子在高她半头的中国队后卫面前顶进一个头球,则无情地把“快乐足球”的面纱变成了中国女足的一种负担。

  当前亚洲女子足坛,真正能挤入强队之列的只有朝鲜、日本、韩国、中国这4支球队,中国女足以现有能力只能在亚洲第2至4位间游移,重当亚洲盟主阻力重重。输给日本队后,马良行承认“中国队基本没有机会”;输给朝鲜队后,马良行承认“的确与对手有差距”。这说明,多哈亚运会对于中国男女足的真正意义在于需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准确定位,瞄准软肋,在日后训练中奋起直追,为

北京奥运会和更远的未来积蓄力量。


  精彩足球新闻华体网独家代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08,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马良行”的相关新闻
马良行坦言感到时间紧迫 称现在起要为07做更大努... (2006-12-14)
马良行不记得丢掉金牌事 下岗再就业仍难挑大梁 (2006-12-14)
后卫打前锋王坤4次首发进5球 马良行变阵挖掘潜力 (2006-12-14)
亚运中国女足胜韩国摘铜 马良行两度与冠军无缘 (2006-12-14)
马良行坦言女足并没走出低谷 明年世界杯交满意答... (2006-12-14)
“杜伊”的相关新闻
杜伊海选球员抱怨时间太短 透露将带近20人赴欧拉... (2006-12-14)
杜伊应谨防滑坡拐点 球队春风得意时应小心重蹈覆... (2006-12-14)
谁不说俺杜伊好 (2006-12-14)
16洋教头多哈境遇各不同 尤纳斯帅位不稳杜伊险过... (200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