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杜伊微笑背后的秘密:坚决进攻不妥协 4个中场4次变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8:42 中国足球报

  背景:杜伊是个具有语言天赋的教练,现年60岁,流利地掌握三种语言——塞尔维亚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如今中文成了杜伊要学的第四门语言。了解一个国家,要从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字开始,杜伊学习中文的举动,展现了这个塞尔维亚老头儿对中国的情感。

  剪影:训练中,杜伊的喊声不绝于耳,队员们在门前前扑后继,轮番攻门。训练结束以后,杜伊会对身边的记者说:“谢谢,你好!”杜伊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虽然中国足协
给他配备了翻译,而且两名助教的英语也很流利,但为了更好地融入国奥这支团队,杜伊现在只要有时间,就开始学习中文,不过他目前学的仅限于一些足球术语。

  点评:谁也没指望杜伊在2008年前精通汉语,这不现实,更不是这位塞尔维亚老人的工作重点。学习语言仅仅是一种姿态,关键还在于杜伊和中国环境的融合。他究竟是要完全屈从于这个环境,还是独立于这个环境?杜伊的看法是:我很有兴趣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我会尝试适应中国的环境,但是在足球场上,没人能改变我”!

  有这样的回答就足够了,起码他在潜意识中绝没有被“中国足球文化”同化。至于中国的语言文字,有空的时候接触一下也是有必要的,连美国小孩现在都用“中文”做启蒙教育,因为汉字可以让人更聪明。有个性的杜伊,再加上智慧的中国文字,中国足球应该还有救。

  尽管执教中国国奥队仅1个多月,但杜伊的微笑和排兵布阵却给中国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本以为这个已经60岁的老头儿会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在上任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杜伊喜欢笑,而且回答问题机敏。当场便有记者高呼“米卢归来”。面对记者,杜伊显得非常友善,他非常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甚至认为能够接受采访是显示自己实力的一种方式。

  微笑,几乎已成为杜伊科维奇的标志。在沟通方面,他如“春天一般温暖”;在训练场边,他微笑着和足协官员、队医开着玩笑;在训练场上,他也微笑着和队员交流。就连记者看到他都觉得格外亲切。杜伊并没有像米卢那样,提出“快乐足球”的观点,但他在潜移默化中将快乐带给了身边的人。

  在微笑的背后,杜伊身上还隐藏着更多的性格和秘密。

  球场上的杜伊,是个喜欢“站”斗的教练。本届亚运会,杜伊大部分时间是站着指挥国奥队比赛,累了只是倚在教练席的柱子上休息一下。在比赛中,他几乎是在吼着指挥球队,或许是比赛让他忘记了疲惫。

  球队中的杜伊,是个对球员要求严格的教练,这或许是承袭了东欧教练的一贯作风。他曾经告诫国奥队员:“所有的球员必须严格遵守球队纪律,谁也不许迟到。去训练或者参加活动之前,我最后一个上车,我上了大客车就发动,因为这就是最后的时间。”

  其实,杜伊的“严厉”与“微笑”一样著名。他在执教加纳队时,对球星库福尔开刀,由于库福尔以生病为由缺席比赛,杜伊在

世界杯前将这名加纳资格最老的球星除名。

  训练场上的杜伊,是个细致入微的教练,他不仅告诉球员怎么去做动作,还经常亲自为球员示范,甚至不让身边年富力强的宿茂臻“帮忙”。在传接球训练中,杜伊不仅给球员示范传球的线路,还亲自给球员发球,并不断变换花样。

  杜伊还是个有秘密的男人,在训练场上,他总是不忘带一样东西在身上——他的神秘腰包。他以前执教其它球队时并没有这个习惯。无论在比赛时,还是训练中,这个塞尔维亚老头儿始终没有从腰包中拿出过任何东西,因此这个随身物品也变得更加神秘。每当记者问他腰包中究竟装的是什么时,杜伊总是报以神秘的微笑——“这是个秘密!”

  素 描

  背景:杜伊对国奥的改造已经初见成效,他的方针是主打进攻,在任何时候都争取比对手多进一个球,国奥在本届亚运会4场比赛中打进了8球,平均每场进球2个。

  点评:杜伊在主打进攻牌时非常坚决,这在中国队首战对伊拉克队时已经有了体现,当时中国队率先攻进一球后便被罚下一人,但杜伊自始至终也未改变整体进攻的策略,一直保持着双前锋战术给对手以相当大的压力,并将胜利保持到最后。

  对伊朗队的比赛与首战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对方率先打进一球之后,中国很快凭借冯潇霆的进球将比分扳平,虽然此后朱挺被罚下,但国奥队始终在进攻方面给对手施加压力。加时赛中,中国队率先进球,当时周海滨在门前即将要跌倒的时候还能小角度射门得分,从而将比分反超,可圈可点。

  态度

  背景:多哈亚运会首战伊拉克队,中国队采取了边路进攻战术,效果十分显著。上半场第7分钟,周海滨接沈龙元在右路突破后的传球,为中国队攻进制胜一球。

  12月7日凌晨进行的中国队同阿曼队的比赛,第42分钟,郜林头球破门,为中国队小组出线奠定基础。赛后,郜林对进球的评价是“传得好”,“周海滨这脚传球的确精准,皮球正好落在对方后卫身后的空旷地带。球传得好,我只是跑到位了而已。”

  剪影:11月6日,杜伊接掌国奥队帅印后的第二节训练课。从这节训练课开始,国奥队的边路传中训练就一直没有间断。他训练的主要环节是两个边路的进攻套路演练,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两个边路的45度角长传转移;其次是让一名队员拿球后沿着边路带球,然后分给套边的队友,由接球队友完成下底传中;最后是边路进攻套路的升级,一名球员在中场拿球,与中场两翼的队友进行配合后,再由一侧的队友完成下底传中的任务。

  点评:杜伊在训练场上重复演练边路进攻。队员轮流从左右两个边路做简单配合后下底传中,中路三名队员接应攻门。又是“边路进攻”,人们期待中的杜伊战法竟然是中国足球沿用多年的“老套路”,这个塞尔维亚老头儿又有何新意呢?

  边路进攻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已经是压箱底儿的陈年旧事,现在不少中超球队的教练也在带着队员做同样的功课。

  杜伊的边路进攻与以往教练的套路有什么区别?同是边后卫传球给边前卫,然后边后卫插上,在接到边前卫的传球后下底传中,然后是等候在禁区内的中路队员伺机射门。这个过程毫无新意。如果说杜伊在要求上有不同的话,那就是他更强调边前卫在边后卫助攻上来后,一定要及时的补位,防止边后卫在助攻后造成后防线的空缺。

  最简单的也许就是最实用的。在杜伊上任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他的进攻手段是什么?杜伊很坚决地回答“边路进攻”,“在现代足球中,中路的渗透非常困难,而边路进攻的机会则会更多,如果能够打好边路,将是现代足球中高效率的得分手段。”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边路进攻需要边路球员有非常强的突破能力,同时,更需要中路队员有很强的抢点意识。国奥队员的能力和意识能否达到杜伊所要求的?在这一点上,中国球员显然还不能与加纳队相提并论,杜伊要想通过边路进攻完成他对中国球队的改造,恐怕要花费不少工夫,尽管这个战术如此“简单”。

  坚决进攻绝不妥协

  背景:如果把“show time”翻译成“做秀时间”确实有些蹩脚,但这样的表述对杜伊很合适。4场亚运会比赛,4次中场休息,中国队发生了4次至关重要的变化。

  剪影:第一场比赛,中伊上半场比赛中国队1比0领先,但在第41分钟,张可意外吃到了第二张黄牌被红牌罚下,所有人都在猜测下半场会用一个后卫换下一名前锋,先稳固后场的防守。然而,杜伊仅仅是把刘宇的位置进行了调换,让刘宇补到张可的位置,继而把整个右路的防守交给了沈龙元。中国队在下半场防守中注意整体回防,同时整个中卫依次向右路移动,冯潇霆补到右后卫的位置,协助沈龙元夹击对方进攻队员。

  次战

马来西亚队,周海滨第41分钟破门得分,此时马队如果再输一场,就会彻底丧失了出线机会,他们必须攻出来——这是杜伊中场休息时对形势的判断,也是确定国奥队下半场战术思想的基础——打活边路,拉开对方横向防线后突然从中路渗透。

  与阿曼的比赛,杜伊没有想到减少一名前锋居然给自己带来那么大的麻烦,尤其阿曼队的实力在这个小组中最强,先丢球对于国奥队来说绝非幸事。然而,杜伊仅仅依靠调整一名球员,便转被动为主动,让受压变成“欺压”,在国奥队中前场多达6名攻击型选手的冲击下,阿曼球员逐渐焦躁,心态失衡最终导致优势全盘消失殆尽。

  1/4决赛对阵伊朗,上半场比分落后,中场休息杜伊告诉队员按既定战术打一定会进球。不过,杜伊还是重新调整了战术安排,放弃了攻守平衡的保守打法,让队员大胆压上。下半场比赛,正是中国队大举压上,才获得了更大的进攻空间,才在对方的前场慢慢找到配合和突破的感觉。

  点评:4场比赛的中场休息,制造了4次变化,让中国国奥队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出主教练的指挥能力。至于与阿曼比赛中的“被动”,与伊朗比赛上半场零乱的进攻,这些都属正常,“人有失手,马有乱蹄”,但能够及时发现并有勇气调整,这是另一种值得称赞的气质。

  如果要问杜伊给这支球队带来了什么,也许就是自信和耐心。中伊(拉克)之战10打11,变被动为主动,拿到胜利果实;中马之战苦缠40分钟才攻破对手大门;中阿之战先丢球,又后发制人11打9实现逆转;中伊(朗)之战,被罚下一人,仍在120分钟内与对手2比2战成平手。4场比赛没有一场情况相似,可谓逆水有之,顺风也有之。在这点上,杜伊足以让“逆风球不会打”、“顺风球也不会打”的某些教练汗颜。

  4个中场4次变化

  背景:对杜伊的三次微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次是他出任国奥队主教练的新闻发布会上,他笑得有点“做作”,本以为是闪光灯乱闪的缘故,后来才知道,杜伊那天身体不舒服;第二次是国奥战胜喀麦隆队,杜伊在新闻发布会上,他笑得有些不自然,靠一粒点球获胜,确实没什么可高兴的;第三次是在电视上看到的,与马来西亚比赛中,中国队以3比1领先,杜伊走到场边问球员用不用换下来休息,此时杜伊的微笑发自内心。

  剪影:杜伊带队训练时自始至终面带笑容,并不时地与队员开玩笑。在多哈训练时,一个足球恰巧落在他脚下,他转身面对守门员王大雷,飞起一脚放了个高射炮。场地里顿时笑声一片,还有人大声鼓掌。杜伊不但不生气,反而指着球门后大约10米之外的另一个球门,原来越过横梁的足球滚进了后面的球门。

  点评:微笑,是杜伊拉近与中国同事关系的工具,也是自我放松的“工具”。从与中国记者接触的一刹那起,杜伊始终保持着微笑——从昆仑饭店,到广州集训,再到多哈亚运会。不管是亲眼看到,还是通过电视屏幕,这个老头一直在微笑,给人感觉不像个主教练,反倒像个慈祥的长辈。

  杜伊的微笑也影响着整支球队,在心理调节方面,他与其他外教一样做得非常出色。尤其是亚运会赛场上,中国队员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紧张。相反,很多队员在比赛中也和主教练杜伊一样,始终面带微笑。

  与阿曼的比赛,尽管对方球员做出了不冷静的动作,但中国球员很好地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最终利用人数的优势战胜了对手。

  微笑是一个表情,更是一种态度和信心。

  背景:小组赛最后一战对阵阿曼,又是一次保平即能出线的局势,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杜伊让我们看到了知错速改的神奇变阵,这样的改变既需要勇气,更需要自信。

  剪影:在这届国奥队中,杜伊上任以来一直坚持单后腰打法。也许是小组赛最后一场打平就能出线,杜伊选择了“稳妥”,用赵旭日和周海滨组成双后腰,郑智打前腰,郜林一人突前,打起了451。 不过,比赛开始后,缺乏进攻的中国队被动挨打,让阿曼队在27分钟凭借一个点球取得领先。8分钟以后,杜伊很快作出战术调整,用朱挺换下赵旭日,重新回归了国奥此前的442阵型,这不单纯是一次战术换人的考虑,同时是发动进攻的信号。仅仅过了4分钟,郜林便头球破门,中国队起死回生。

  点评:本场比赛,杜伊显示出超强的阅读比赛的能力。尽管赛前的排兵布阵错误地判断了对手的能力,但在紧急情况下,杜伊再次展示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一名指挥员,这是必须的。

  (本报记者 董博臣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05,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