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杜非空穴来风 杜伊入主国奥五周为球队带来三转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8:25 中国足球报 | |||||||||
在中国乐坛,我们听说过“哈韩”;在中国娱乐圈,我们听说过“哈日”;在中国生活方式圈,我们听说过“哈美”。而在中国足坛,我们正在听说——“哈杜”。 接手5周,作赛5场,进球7个——杜伊科维奇入主国奥队之后,似乎一切都在向美好的感觉挺进。虽然国奥队无缘亚运四强,但无论在多哈绿茵第一线,还是在国内舆论和球迷中间,对杜伊的评价都在向“好评如潮”的方向发展。输球却赚取人心,这在近几年的中国
应该说,杜伊在短期内的确让国奥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送给杜伊和国奥队的回报是,他们的人缘和人气都在上升。 随队赴多哈督战的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毫不掩饰对杜伊的赞赏,“短短一个月,杜伊已经让中国足球不会进攻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南勇认为,国奥队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主因在于杜伊的指导思想,与以前相比,队员还是那些人,但为什么换了一个教练就会发生这么明显的变化,的确值得人们思考。南勇表示,虽然现在还不能对新帅进行过分的“捧杀”,但通过亚运会前几场比赛的初步表现看,中国足协当初选择杜伊担任国奥队主教练是“没有看错人”。 实际上,南勇今年已经是在多个场合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杜伊的赞赏。这在以往的足协官员中也并不多见。它可能传递给舆论一个信号,中国足协正在借杜伊的上任并捷报初传寻找甚至主动创造国内媒体对国字号足球运动队的评价拐点,并试图将对国奥队利好的良性舆论引入一种激励循环中去。 更何况,杜伊在自己上任短短5周多以来的确做出了成绩,向为数众多的中国看客证明了自己绝非浪得虚名。 因此,“哈杜”也非空穴来风,而是“哈”得有根有据。总结起来,杜伊为国奥队一共带来三大转变——比赛成绩的转变、比赛风格的转变、训练重点的改变。 比赛成绩不用多说,赢球率和进球率都摆在那里,而对国奥队比赛风格和训练重点的改良,是杜伊正在广结善缘的深层理由。 这些天,无论是中国足协的官员还是杜伊自己,无论是大多数国内主流媒体还是国奥队队员,都少有分歧地认可“国奥队找到了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比赛风格”。而来自民间普通球迷的绝大多数评价也对杜伊投了信任票,“杜伊真有两下子”、“这个老外带队就是不一样”、“比赛的确好看了”等说法于坊间球迷闲聊中随处可见。 在训练方面,杜伊“看病下方”的训练手段也深得业内专业人士好评。南勇为杜伊训练下的八字评语是“看似简单,实用性强”,而杜伊“把7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进攻上”的训练侧重更是为国奥队带来了“不但开花而且结果”的过程与成绩的双起色。 比赛前有“想法”,僵持中有“方法”,逆境中有“变法”——可以说,“三法”是杜伊为国奥队带来的最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也让中国球迷终于尝到了一些久违的快乐。虽然我们没有理由停留在这暂时的快乐中,但笑着开始总比悲观上路更令人心情舒畅。 “哈杜”,如同以往“哈施(施拉普纳)”、“哈米(米卢)”、“哈哈(哈恩)”一样,迅速驶入洋帅执教国字号球队初期的舆论轨道空间。以往,我们的每一次“哈”,都没有“哈彻底”,都没有逃离“先哈后倒”或“忽哈忽倒”的怪圈。 所以,人们不知道,这一次“哈杜”到底能“哈”多久。(本报记者 董大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