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第一课少了七个人 杜伊满意球员表现(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07:02 楚天都市报 | |||||||||||
今天下午4点,在广州黄埔体育场,身披红色国奥队服的杜伊科维奇开始了他打造新国奥的第一课。 少了7个人
此次集训,国奥共点了27员小将,不过包括王大雷等7名队员尚在印度代表国青队出战亚青赛,他们自然缺席了今天的训练,而同时入选了国足的7名队员被留在了队中。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将随队跟训到与喀麦隆队的对抗赛之后,再到国足报到,并随国足前往长沙出战亚洲杯小组赛对伊拉克的收尾之战。 这样,共有20名队员出现在黄埔体育场,但毛剑卿和赵旭日因伤并没有参加训练,他们只是围着体育场走了一会儿,便在队医的指导下,在场边进行恢复性训练。 花样不太多 从训练的内容来看,杜伊没有拿出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花样来:准备活动后,他便将队员分成两组进行抢圈游戏,随后共进行了三节、每节约15分钟的分组对抗,最后进行了上下半场共计14分钟的对抗赛。 不过,从抢圈游戏到对抗赛,杜伊都在大声强调两个词:转移和接应。为了让队员们明白他的想法,他还多次中断训练,要求精通英文的助理教练宿茂臻将他的意思准确地转达给队员:“当队友拿球后,在他附近的队友要有意识地去接应他。”这就是他强调的“接应”;“要通过球的转移,寻找到更多的活动空间。”这就是他所说的“转移”。当国奥队员们在场上达到他的要求时,他也及时送上赞许和鼓励:不错、做得漂亮、太漂亮了! 每一节分组对抗结束时,杜伊都特别要求宿茂臻测测队员脉搏,但他只找了一个“参照物”,这个队员就是体能在整个球队中算中等偏上的周海滨。 整个训练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杜伊与队员们围成一个圈,用掌声宣告首训的结束。 杜伊说满意 训练结束后,杜伊就第一堂训练课谈了他的一些看法。“这是第一节课,没有什么特别的,从训练量来看,算是中等强度吧。我要感谢队员们,他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满意。” 记者注意到,在最后的分队赛时,杜伊除了对个别队员过于粘球表示过不满外,基本上一言不发,不过他的眼睛却始终随着皮球在移动,显然,他是在观察这些他还不太熟悉的队员们。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承认了这一点。“我是在观察他们,我关注他们在比赛中的移动力、控制能力等,包括他们是否理解了我的一些技战术要求。我注意到了他们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那么,哪些队员做得更好些、或者更优秀一些呢?杜伊却不愿点名,他说:“这支队伍中有非常出色的队员,但我不想点名,因为足球讲究的是团体,而非个人。” 谈到近期训练的打算时,杜伊说:“我还要向队员传递更多技战术方面的东西。” (记者 徐平11月5日发自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