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采访杜伊细节表露 即使走不上神坛也不会下地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4:52 足球-劲体育 | |
在历时八个月之后,中国式选帅势必难以给人带来任何宏大叙事的庄严感,无论杜伊是否曾三次入选前南"最性感足球运动员",无论杜伊的足迹是否踏遍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土地,他都难以摆脱替代品的印象,入选中国国奥,是因为时间逼迫中国足协必须做出决定了---而不是当年哪吒他妈怀胎一十八个月后生下翻江倒海的异种。 但当杜伊与足协签约,当整个国家的足球都被"奥运"牵动,杜伊已经是下一集中国 一:一个形象模糊的人。除了他的经纪人外,我们对杜伊的形象如此模糊,所以任何对他整体的试图把握如同瞎子摸象,他固执?他幽默?他勤奋?他主张进攻?他长得帅?谁知道呢,霍顿还说过他提倡进攻呢,但他从未解决过国奥的进攻问题;阿里·汉还说过“核心是培养战术素养”,但直到他离任中国国家队还像一群散兵游勇;朱广沪还以“疯狗精神”作为上任宣言,但这最后成为最没有疯狂精神的一支国家队。看来,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一切,我们过去犯了太多形而上的武断错误,现在请不要性急给杜伊下哪怕是初步的结论。 倒是在贾岩峰对杜伊专访时一个细节让我觉得有点新意:杜伊坚持记者必须在专访过程中坐在写字桌边上记录,而不是茶几边,而不是沙发上,他说,你是在进行文字工作,所以必须坐在写字桌边,如果你想坐在沙发上拍照,那一定要等采访结束后;他在说话时自己也在拿本记录,把重点记录在本上,福拉多说,几十年来杜伊一直这样。这是一个固执的人,这是一个注重规矩的人,这是一个眼神鹰一般坚硬的人,我谨慎认为:一个讲究写字时位置感的人,一定也会讲究做人做事的位置感,一个喜欢把任何事情记录下来的人,可能犯错误的几率相对要小。也许这种分析有点牵强,让时间来证明。 二:听话是态度,怎么听话是能力。坊间非议最多的是杜伊的“便宜”和“听话”两点。并不觉得便宜有什么不好,哪次逛商场我们不反复比较价格?也不觉得听话有什么不好,难道你非得请头“暴龙”当家庭老师心里才觉得踏实?在霍顿翻译谢强著文四点提醒杜伊的内容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听领导的话”,听话没错,但关键是怎么听话———在中国,听话是一种态度,怎么听话是一种能力,你要是把领导的话当圣旨其实不如去喝丹顶红,你要是不听领导的话就会立马在午门外被乱棍打死。当年绅士霍顿就是太听领导的话了,所以球队放了假都会被召回来再“三从一大”;当年阿里·汉什么事情都要按足协规矩办,所以到了让香港放水时都算不清楚哪怕一个进球数;当年沈祥福就是什么都听领导的,最后死得很难看。 想起米卢说的一句话,“领导的话我都从左耳朵听进去了,然后从右耳朵出来”。随时做听话状,否则什么事都干不了;但心里一定要有数,否则什么事都在干,但什么事都干砸。这是一个永远把“度”当成最高境界的国家;这是一个政治上“神秘主义”的国家。所以最有趣地产生了“国家队技术顾问”这一最新职位———“国家队技术顾问”,这就是黄雀的别称。 由克劳琛监视马良行,由杜伊来“待定”朱广沪,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杜伊是朱广沪的黄雀,但谁又敢说贾秀全不是杜伊身后的黄雀?三:走一条与米卢相似的路。其实杜伊在走一条当初米卢走过的路,至少某些途径是相似的———2000年时,整个中国足球下决心一定要“豪赌世界杯”,阎世铎甚至不惜为此停止联赛升降级,整个机器在为世界杯国家队飞速高效运转;到了2006年,已经上升为整个中国体育界在为“奥运战略”运转,具体到足球就是尽一切力量争取奥运会拿下第四名。我不隐藏我的意思:从某种角度而言,进入奥运前四的难度比打入世界杯决赛圈更容易。中国是个政策指导性极强的国家,当国家想干一件事情时,这件事情的成功率将极大提高。理智的人会记得,2001年中国足球十强赛出线的最大原因是“世界杯需要中国”,那根上上签让中国队前所未有地避开日韩伊沙轻松过关;2008呢,也许东道主的优势能做到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国足球没有做到的事情,其实“前四”并不想想象中那么难,按照惯例,东道主小组出线是理所应当,那么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再赢一场”,再赢一场不是离目标非常真实了吗?杜伊和米卢一样赶上了绝佳时机,他们已不是以一己之力带领中国国奥,而是在一个国家的支撑下行使工作。米卢、克劳琛为什么那样看重中国国奥的位置?因为这是建立一个教练个人功名的青云平台。之所以杜伊与米卢曾经走过的路有所相似,还有现实背景的因素,再没有比现在更坏的环境了,很像1999末,你就算不能做到更好,你也不可能做到更坏!在结论产生之前,永远不要对那个被简称为“杜伊”的人下结论。但集一国之力的奥运战略让我们隐隐感觉,杜伊即使不能走上红地毯,他也不会走向地狱。(李承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