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关注冯剑明:辞职信已交谢亚龙 与德方对事不对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02:45 新京报

  一封“辞职信”将冯剑明推到风尖浪口,从世青赛、世少赛的优异成绩突然跌落,身为青少部主任的“大冯”的自责比外界的批评更多。但在这场上课下课的争论中,真正摆在足协面前的并不是这纸辞呈,而是冯剑明整理出来却一直没见实施的青少年足球大纲。

  回国后第二天冯剑明居然因为“水土不服”,开始发烧拉肚子,晚上想好好睡上一觉都难,再加上每天都要接听无数记者打来的电话,回国三天,却没有睡上一天踏实觉。

  上周五下午,记者来到中国足协,在冯剑明办公室里看到了此次国少领队郭辉和“08办主任”蔚少辉。“大家都是来劝我的,其实没什么,我既然说到,我就一定会做到。我现在一点儿压力都没有,交了信心里反而踏实了。”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冯剑明向记者讲起了自己曾经辉煌又困惑的过去。

  和以往不同的是曾经堆满了文件的办公桌,那一天却如此干净。

  插队当兵下车间耍笔杆

  很难想象搞了多年文字和新闻工作,又写得一手好字的冯剑明是足球运动员出身。但是用他的话说,他的足球生涯全部停留在少年阶段。

  1950年出生的他,还在上小学便加入了先农坛业余体校的少年队,与张路、李维淼等老北京球员也是在那个时候结识的。

  “我们那会踢球很辛苦,每天下课都要沿着护城河边走很久才能到先农坛参加训练,后来体校觉得我们挺可怜,就一人发了一张月票。”往事再苦,也总有让人温暖的情节,冯剑明快乐地笑着,“拿到那一张月票把我们高兴坏了,以后终于不用在训练前走那么多路提前锻炼身体了。”然而突如其来的“文革”,在那个年代也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冯剑明也因此到内蒙古插队了。

  “1968年我到了内蒙古科左中旗插队,那个时候也还年轻,还是割舍不下足球。我们知青经常一起踢,也参加了吉林省运动队,当时吉林省足球界的都看好我们这个队伍。”冯剑明总是忘不掉自己青少部主任的身份,他说,“现在想想我后来这么喜欢青少年足球工作可能跟我自己青少年的经历有关系,因为我最难忘的踢球经历,都是在那个时候发生的。”然而由于膝关节受伤,冯剑明在他24岁的时候离开了球场,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上了北京体育学院的运动系。毕业后又被北京军区63军相中,担任球队的运动员兼教练员6年。军旅生涯结束后,来到北京公交总公司第四保养厂,用他的话说当时就是冲着工矿企业浓厚的足球氛围过去的。“当然,听说能分到房子,这也是一个原因。”冯剑明笑着补充道。

  除了可以继续在厂队踢球外,在党委宣传部工作的他也练就了扎实的文字基础。198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中国体育报社的招聘信息。

  “那会对足球还不死心,而且不想在工矿呆一辈子。笔试当天我就从海淀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体育馆路的中国体育报社,我印象很深当时是在四楼的大会议室。”四个小时,三篇文章的考核再次改变了他的生活。

  在命题抒情文考核《桥》的文章中,冯剑明写下了这样的话:“每个人生命当中都会路过很多桥,有些是对你非常重要,甚至可以改变你命运的。”那次考试,再次帮他搭建成了一座成功的桥,由最初的小编辑到中国体育报社期刊杂志的负责人,再到最后的中国足协首任新闻发言人。冯剑明说自己后来可能算是“吉星高照”,工作都显得很顺利。

  与德方合作对事不对人

  从2004年正式启动“巴特基辛根计划”开始,关于冯剑明与主教练克劳琛之间微妙关系便不断被媒体曝光,直到去年

世青赛期间,这个矛盾被激化到极点。

  “大家都在说我跟克劳琛之间有矛盾,还有人无聊地用技术处理了一张照片。当时原本是我在指责董方卓,怕他去跟教练吵架,结果被处理成了我指责克劳琛。”冯剑明说这些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无奈,他还告诉记者在亚青赛之前,德方再次来京商讨合作计划,当时克劳琛还明确表示,“我愿意跟冯剑明合作,他心直口快,便于我们开展工作。”不过中德合作计划始终还是无法顺利进行,冯剑明解释其中的原委:“其实从来我都是对事不对人,他们每年承诺赞助我们168万,最后只到位了90万,我们的队员在那边生活都没有保证。”荷兰世青赛之前,球队曾经在德国备战。备战期间队员的住宿和饮食条件远远没能达到事先德方所承诺的水平,甚至还不如国内的招待所。“早上队员要排队去

卫生间,洗澡都要排队。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倡青少年足球应该发扬精神,但是德方在合同里面答应的东西都没有做到,我必须要为球员去争取。”当时在德国还发生了偷盗事件,球员在房间内丢失了两台电脑三部手机,冯剑明不仅跟德方索要了赔偿,最后将自己的手机都赔给了队员。国青球员也直接表示“我们跟着冯剑明在德国能吃饱”,这一切都让冯剑明在中德合作一事上,始终被推在最前沿。

  青少工作亟待足协支持

  “有人老说中国有13亿人口,怎么就找不出来11个能踢球的。话是这么说,但是大家想想13亿人口除了老幼病残,真正符合年龄能供选择的踢球人才并不多。加上国内足球现在环境并不好,尤其是这几年大面积萎缩,有很多人都丧失了兴趣。现在这个工作并不好做。”自从接手青少部以来,冯剑明一直试图找到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出路。

  1984年开始,冯剑明和原来北京队的发小张路、李连江创立了“人大三高”球队,利用李连江在人大担任体育老师的优势,发展了这支队伍,也为国内的中学生球队职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现在跟三高一样具备这种条件的学校很多,但是没有人去发展。国内搞全国中学生比赛,全国只有20多个球队参加,有些地方根本就没有青少年队伍,这样基础队伍怎么能培养得好?”而中国足球一直避而不谈的改年龄问题,也被冯剑明看作是最大的毒瘤。“年维泗曾经说过,‘多少年来中国足球改年龄的问题把足球坑苦了,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你就再抓青少年也没用。’这种更改年龄揠苗助长的毒瘤要是去不掉的话,对中国足球是有巨大影响的。”冯剑明在自己随手携带的笔记本上,找到了年维泗说的话念给记者听。然后沉默了许久,一声叹息,“但是现在的工作我们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一个人很难去实践一个事情。”早在接手青少部后,冯剑明便率先提出应该为青少年队伍培养制定一个纲领,但是当时这个建议被足协领导否决了。

  而今年年初青少部在四个省市做了一个调查,调查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存在的问题,总结了25个最主要的,并编制成册上报给了足协。“但是领导看了不满意,我们的工作也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因为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足协的支持。上面也没有给我们拿出一个他们拟定的计划。

  我们现在工作……确实难啊!“冯剑明再次表现了自己的无奈,”这次我们确实花了很大的心思,发动了147家俱乐部调查的这个却不能实践。坐在这个位子上,我也觉得很难受。“

  -采访手记

  青少部的笔记本

  “别看我五大三粗的,其实我心很细,别人看我的样子和性格都觉得我是东北人或者山东人,其实我是

上海人。”大冯这样评价自己。

  大冯平时总是喜欢拿个小本子,记上一些重要的话,而这些话大多是用在赛前准备会上。在本子的封页上,他加了一个只有20字的小条,上面是自己最喜欢的四句话“择善书而读,择善人而交,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虽然亚少赛归来,冯剑明只是表明了自己言出即行的决心,并不愿承认自己心中的失落感。但是在足协同事看来他始终在为这件事情耿耿于怀,这几天一直在安慰他的一名足协官员告诉记者:“他压力太大,就是觉得丢不了这个人,上届是冠军,这届却差很多。心太重,什么都放不下。”由去年世青赛和世少赛的辉煌到如今亚少赛的尴尬,冯剑明在聘任的最后一年里,工作降到了最低谷。在回顾这次比赛时,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支球队一度是让我最信任的,从组建到现在11个月,我看着他们成长,而且相信他们也绝对具备进入四强的能力,但是最后却是这种无情的结果。所以我想辞职,也是提醒我自己在工作这么多年来关于判断能力的问题上可能还是不够成熟。”直到采访结束,冯剑明的辞职信依然躺在谢亚龙的写字台上,不过冯剑明对此却并不在意了。“领导自有他们的安排,我现在只想好好睡觉。”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张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8,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