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中新战国足只缺运气 辱骂恐吓决不是战斗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17:05 新浪体育 | |||||||||
解读9.6中新之战(续) 还是回到9月6日这场比赛。这场比赛令大家很愤怒,为什么堂堂中国队,却连小小的新加坡队都打不过?需知,新加坡这个小国家,所有人加起来才400万,差不多是北京或者上海的一个大区。
有一种理论经常出现,中国有11亿人(现在是13亿人,可见这个说法之生命力),一亿人中选一个,总可以了吧,总打得过那些几百万人口的小国吧。事实上,这样的推理是不存在的。中国的人口是很多,但是真正能够踢球玩的,或者是参加足球训练的有多少?放眼望去,在中国大城市纵横交错的街道上,在中国农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你看过有孩子在踢球吗?回答是:过去有过,那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至少再前推30年前。 对比一下日本。日本仅去年一年在日本足协注册的增加人数,就有14657人,以私人名义直接向日本足协注册的,增加了18853人。2005年底,在日本足协注册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255892人。而在中国足协注册的人数,不到25万。 本届中国U17国少队,教练的选拔范围人数不超过153个,这就是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年龄的所有踢球的注册人数!也是大中国足球若干年后国家队的塔底。女足有多少人在踢球?在美国是几百万。中国呢?更让人心酸,还比不过U17。总有朋友说中国足球“恐韩”,“恐日”,但有没有问过,韩国和日本的注册球员的人数,超过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多少?以眼下这样的基数标准,怎么去与人家比呢?套一句学生家长的话,孩子读书,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中国足球的事实是,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言归正传。让我们来回顾9月6口的这场比赛,先来看一看新加坡队。 这支队伍这几年的变化,只有当你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了,才有最清楚的了解。他们请了一个塞黑教练阿夫拉莫维奇,这是个很有智慧的教练。在主场对阵中国队时,他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新加坡队不会主动进攻,肯定会与中国队比耐心,因为中国队比新加坡队更着急,更想赢得这场比赛。打平对于他们是不可接受的。” 谁都知道打平的结果对于新加坡队更不能接受,因为这个结果基本上判定他们出局了。当时我看了心里就很有疑问。果然,比赛一开始新加坡队与天津时完全不一样,甚至是抢攻在前。根据我的记录,全场第一次把球推进到对方禁区的,是新加坡队;第一次把球推进到对方球门区的,是新加坡队;第一次获禁区附近前场任意球的,也是新加坡队。他们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利用主场之利,利用对方“求稳”的心理,发动闪击战,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战术上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占据有利位置,这的确是一位非常聪明和有战略眼光的教练。 从新加坡队的防守上看,你很能感觉得出阿夫拉莫维奇的功力。在中国队的狂轰滥炸下,防守阵脚几乎没有乱过,几个后卫的位置站得非常得稳。防守的整体协调非常好,并且一点也不慌乱,对于一支相对弱的球队来说,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显出他们非常平稳的心态和经验。 也许会有人感到惊讶,新加坡这支弱队,怎么会有那么好的心态,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经验?难道是阿夫拉莫维奇的神来之笔,一夜之间就把这支弱小的队伍带到现在这个几乎令中国队一筹莫展的位置? 教练的能力不能否认,但是夸大教练的本事,也不客观。再好的教练,手下没有人,也不行。新加坡已经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由一群身材矮小的马来人在场上追逐皮球了。那天比赛我就站在新加坡队的球门区后面,一眼望去,我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新加坡队。 他们的4个后卫,身高统统在1米80以上,其中3个人是“外裔”,一个巴西人,2个欧洲人。另外一个14号华人,也是身高马大,长得粗壮。这是新加坡队吗?你甚至可以认定这是一支欧美队的后卫。完全是欧美防守线。 在这“欧美防线”前,中国队向来倚仗的身高优势没有了,前锋和前卫的个头甚至比他们还低,争个头球也很费力。韩鹏是能够争得到,但只是能碰到球,而不是在国内联赛上,能够基本控制住球的落点和方向。李玮峰的头球向来是特长,在日本队和韩国队的对手面前,他一点也不吃亏。但是在对新加坡队的比赛中,中国队罚角球他没有争到过几次,记得只有一次是狠狠地顶着了部位,但是偏出球门柱外了。这样的成功率,在中国队过去与亚洲队(东亚、西亚、东南亚)的比赛中,是很少出现的。在身体对抗中,韩鹏被撞倒,杜震宇带球时被撞得在地上滚了几下,对手这样的身体质量,在过去的亚洲对抗中,是没有过的。 新加坡队那几个由老外组成的防守体系,在高空球的争夺上,在身体接触的对抗以及综合能力上,并不比日本韩国队差多少。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很可惜,这就是事实。 我们必须承认,在引进了外裔之后,新加坡队的防守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新加坡队目前共有8名外裔,上场的有6名,后场3个,中场2个,前场1个,占去上场人数的一大半。就此而言,新加坡队,已经不是新加坡队了。这点,就连新加坡人自己也承认。他们对中国方面“小看”很愤怒,因为新加坡队已经不过过去的了,是“雄狮队”,当地报纸还指出了,新加坡队尽管已经有23年没有赢过中国队,但是他们也有过骄傲的历史:在1980年奥运会外围赛和1983年鱼尾狮杯比赛中,新加坡队曾经以两个1比0击败过中国队。而当时的新加坡队,完全是本地人组成。 新加坡人的提示也让我们清醒,当时的中国队在亚洲应该是很强大的,没有所谓的“恐韩症”,更没有“恐日”、“恐伊”。 如今的新加坡队实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但是并不均衡,表现在攻守的严重不平衡。他们引进了强力“外援”,使得他们的防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他们把主力力量都集中在防守上,这样的战略构思是对的。因为在新加坡队面前,强队太多了。但设想一下,如果他们在进攻线上也照葫芦画瓢,由更多的外援加入的话,那么新加坡队将是亚洲足坛的一支新的,任何人都不可小看的力量。这就是中国队在这场比赛中,后防未见威胁,而进攻严重受制的客观原因。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快速提高球队水平的办法。就像当年日本队引起了巴西人拉莫斯,使得他们的中场有了质的飞跃,并在1992年一举夺得亚洲杯冠军,并从此扭转了对中国队比赛的劣势一样。拉莫斯的出现,其意义并不仅仅是给处于上升阶段的日本国家足球队提了速,另外也给整个日本足球界,包括小孩子对足球风格的追逐,确定了技术足球的方向。当然,至少在看得见的将来,同样的情况不太会在中国足坛发生。但我们不可能,并不等于人家不可能;人家可能了,而且已经变成了事实,我们就要正视,不要蒙着被子自大了,不要再遥想当年是如何如何的了。 中国队的进攻“利”还是“不利”?为什么全场那么多的攻势却没有进一个球?据我统计,中国队能够得分的威胁性射门至少有6次: 第10分钟,邵佳一门前接后场长传球后胸部停球,想传给韩鹏,但球停高了球被守门员夺走,这是中国队在经历新加坡队开场狂攻后的一次非常有效果的长传反击;第21分钟曹阳从右路传中,郑智在球门区附近接球,可能因为准备不仓促起脚而失误;第25 分钟郑智传给王栋的那个球最威胁,但是王栋起脚打飞。事后他说,他那脚射门没吃着力;第28分钟郑智传给邵佳一,邵在球门区角上射门时被后卫拉住,他大叫,但是裁判没有理。 下半时18分钟郑智右路快速下底后传中,邵佳一门前抢点未破门;第24 分钟还是郑智传给邵佳一,邵射门后球都过了守门员了,但被其腋下碰着后改变方向,球擦着门柱滚出了底线,这是中国队全场最为可惜的一次射门。还有下半时李玮峰在禁区里接传球后大力射门,眼看要进门了,球却是打在对方后卫的身上弹出!第29分钟,中国队中场传到杜震宇。小杜胸部停球后凌空射门,打得又快又有力,但还是偏高出界。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队的进攻,中国队的那么多的射门,都不是瞎蒙获得的,所有的威胁球,都是有组织的发起的。从整个大场面上看,中国队给人的感觉是有点乱,打个比方,整部机器的运转给人的感觉不是很流畅。物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参照。当我们感觉中国队全场的感觉有些乱时,参照物是什么呢?也许是2个前月结束的世界杯,也许是亚洲的日本韩国沙特等队。如果与这些队为参照物的话,那么中国队还有什么理由一直在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苦苦奋斗呢? 关于这支新加坡队,还有一个材料可以继续参照一下: 2004年世界杯预选赛日本队对新加坡队。主客场两场比赛的结果是: 客场:2004年3月31日,日本队2比1胜。日本队招回了高田植太、中村俊辅、中田英寿、稻本润一、小野伸二等所有海外球员。在临终场前7分钟,日本队射进致胜1球; 主场:2004年11月17日,日本队1比0胜。由于日本队已经提前出线,但还是招回了2名海外球员。 9月6日与中国队对阵的新加坡队,就是这支2004年队伍的原班人马,主教练还是这个阿夫拉莫维奇,队员也是这一群。这样的一支新加坡队,是不是如有的朋友所断言的那样,用替补甚至俱乐部队就可以轻取的呢? 应该承认的是,中国队是有些乱,但是进攻还是很坚决,并且很有效果。但是为什么总进不了球呢?施拉普那当年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10个人打11个人的时候,只要人数少的一方能够顶住20分钟,人多的一方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场上形势就会像少的一方转变。 这就是比赛场上强与弱的心理。当中国队猛烈的进攻不是被挡住,就是鬼使神差地进不了门的时候,防守一方的信念就会越来越坚定,注意力就会越来越集中,信心也就越来越大。如果中国队那么多的有组织进攻能够打进一球后,弱方的防线,也许就会开始出现松动。因为绷紧的弦因为心理上的变化而松了。这样的变化在比赛场上是斯空见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一天的比赛,运气确实不在中国队身上。 如果从唯物论的角度上去分析,会否认所谓的“运气”的存在。但是,你也可以认定它是某个事物的发展中的一个规律,也是有“物”的存在的。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也经常发生,比如说明明是熟能生巧的事情,那一次就是做不好。比如说曾经有人在高尔夫球中的一杆进洞,但让那个人再打上1万次,很可能他再也打不进。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断言的:一个从来没有摸过球杆的人是永远也不会一杆进洞的,因为打不出那么远! 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在这里,我想进一步表达的是,理性和冷静才能帮助我们建立清醒的头脑和看待、分析问题的清晰的思路。(待续) (葛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