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足球60年完成一个轮回 国足就是看中上海人性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7:58 东方体育日报 | |||||||||
他看 他 上海作家马尚龙 天干地支,60年一个轮回。上海足球,60年也完成了一次轮回。
60年前,一支叫做东华的球队进入巅峰期,他们踢遍东亚,成为中国现代足球最早的亮点,当时队中戴麟经、张邦伦、孙锦胜等都是在上海土生土长的球员。之所以那时会出现成批的球星,也不是历史的巧合,应该讲是由历史、经济发展造就的精英分子集中——戴麟经就是交通大学学生,张邦伦是沪江大学学生。时人评语:“他们在场上不仅球踢得好,而且非常优雅,有风度,从来不恶意犯规,所以很多球迷都把他们当偶像。”他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著名学府走出的方纫秋等至今为老球迷津津乐道。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现代中国足球从萌芽期就不是野蛮人的游戏、农夫的游戏,而是知识分子的游戏,进而可以说是城市的游戏,这和现在那种田径运动员踢的足球有天壤之别。后来中国足球停步不前甚至有阶段性衰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盲目走力量足球、身体足球的道路。球场上只有勇夫、莽夫,没有脑子。不是一直说“要用脑子踢球”吗?恰恰能证明从那时到现在,中国足球是将“脑子”甩在旁边的。 朱广沪、马良行两个上海男人齐聚国字号,是“用脑子踢球”的轮回,这也不是偶然的。这种轮回的背后是城市体育的兴起,城市体育背后则是高科技体育的迅猛发展。过去搞体育讲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在显然不是了,现在搞体育需要高科技。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都是高科技的城市体育,靠农村姑娘拿举重世界冠军的时代迟早是要过去的。为什么姚明、刘翔等世界级运动员会出现在上海?就是因为他们代表现代体育、城市体育、高科技体育。 由此联想到一个地域话题——从若干年前的央视发端,抨击上海男人成风,“精明而不高明”的论点甚嚣尘上延续至今。但是现在客观事实摆在面前,“第一运动”足球不管男女的国家队都找上海人来带,不就是看中了上海男人的斤斤计较、寸土必争?看中他们就是会动脑子,看中他们代表的城市人的性格力量,看中他们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聪明属性…… 辽宁中长跑、广东举重、湖南体操……足球也是有地域性的,并非贬低别的地方,因为这项运动暗合了上海人的精明,也暗合了这座城市的大气。从开埠后南京路和淮海路的并肩繁华、到姚明刘翔的城市德比(申花和国际的德比相比之下算是渺小),朱马相望无非又是这个城市双璧生辉的又一段佳话。 60年轮回过程是漫长的,10年前另一个上海男人徐根宝通过竞聘出任国家队主教练,结果无疾而终,可以说是“水未到渠不成”,两年前小马哥败走麦城同样如此,现在恰是期满花甲,水到渠成。 本报记者张晓露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