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拷问中国足球价值取向 审克劳琛是审美还是审丑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2:16 中国足球报

  克劳琛注定迟早要成为中国足球的一个过时名词,就像施拉普纳、霍顿米卢一样。但是,克劳琛为中国足球上的一课却是空前新鲜的,即我们在审视克劳琛是妖是魔抑或是神是人的同时,也在审视着我们自己,我们到底是愿意审美,还是一如既往地更热衷于审丑?

  中国青年队打进世青赛十六强,虽被淘汰,但仍引起国人的强烈兴奋与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足球近两年负面新闻太多,难得有令人振奋的消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青
的德籍主教练克劳琛在中青队闪光的那些日子里,却在各家媒体的笔下扮演着亦人亦妖的角色。中青队在荷兰的表现,令人异常兴奋,也令人百思不懂。

  队员的兴奋与克劳琛的尴尬

  在小组赛第二仗中用头球顶进乌克兰队关键第三球的后腰崔鹏事后说,如果按照赛前的既定布置,当中青队罚角球的时候,他一般是不会顶到对方禁区里边去的,“但是,当时我们刚刚被乌克兰队扳成2比2不久,便获得角球机会。这种情况下,一般应该是由我们的中后卫冯潇霆顶到禁区里争头球,我则在禁区外面接近中场的地方防止对方打反击。但当时我看到冯潇霆他们在后卫线上并没有动,便突然起了念头主动跑到禁区里,得到了这个‘意外’的机会。”

  如果按照崔鹏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即中青队打进乌克兰的制胜一球,并不是克劳琛赛前布置战术的直接结果,而是经过了队员的演绎和自由发挥。

  同样是第二仗对乌克兰的比赛,蒿俊闵首发出场时,被安排在左前卫的位置上。但是比赛没踢多久,人们便发现他多次穿越时空般地出现在右边锋的位置上。尤其令人意外的是,中国队打进对手的前两个进球,都源自蒿俊闵在“擅离职守”情况下于右路的两次精妙传中。

  3比2击败强大的乌克兰队,是标志着中青队打进十六强的关键一仗。这场比赛的胜利,令球员和教练欣喜若狂。但随着裁判员吹响终场哨,一个细节映入人们眼帘———主帅克劳琛情不自禁地冲入场内,张开双手,意欲一一与退场的队员们拥抱。但是他失望了,一张张洋溢着胜利喜悦的笑脸纷纷从他身旁经过,却没有人主动响应这位60多岁的德国老人的“拥抱请求”。但是还好,也许是出于安慰,也许是实在看不下去,一位中方工作人员最后与尴尬的克劳琛抱在一起。

  打的不是“克劳琛战术”

  世青赛前某些队员说,到了世青赛上,很可能场上不听克劳琛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队员在场上会有我们自己的想法,在那些时候,主教练不一定比我们更了解比赛的真相。

  而从一位在荷兰采访中青队的国内同行那里,我也了解到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有队员在拿到小组出线权后称,“教练有他的要求,但我们有我们的踢法……如果在场上我们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踢的话,也许我们会打得更好。”而一位中场球员则干脆地表示,中青队在以3比2逆转乌克兰队的比赛中“打的不是克劳琛安排的战术”。

  打的不是“克劳琛战术”,那打的是谁的战术?是谁让这些年轻的队员擅自做主在场上改变一名主教练的战术的?他们不想打主教练在准备会上布置的既定战术,要不要经过组织程序,要不要事先向谁请示一下?他们擅自改变了主教练的战术,一旦后果不堪设想,责任由谁来承担?如果说,一名“外来的和尚”无力面对手下弟子对自己战术的篡改的话,那么另外一些在重要岗位上的中方人士,应不应该对这种“颠覆主教练”的行为听之任之?而某些队员场下玩一套、场上玩另一套的阳奉阴违做法,是否已经扭曲作为一名职业球员的基本道德底线?

  打的不是克劳琛的战术———有些队员是怀着得意的心情来说自己的这份心得的。他们也许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这种做法到底是一种光荣,还是一种耻辱。

  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球员说,“打好了算我们自己的,打不好全算克劳琛的,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团长杨一民也否认了队员存心改变克劳琛战术的说法,他说:“我们要求队员在比赛的业务范围上必须严格执行克劳琛的要求。在大的方面,中方与克劳琛没有根本矛盾。”

  赵旭日那个球是不是“蒙”的

  回到中青队在场上是否执行的克劳琛战术的话题。如果中国队与乌克兰一战中“打的不是克劳琛安排的战术”这一说法成立的话,那么首战取胜土耳其队则存在另外的疑点。那场比赛的在最后一分钟的致胜,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克劳琛的临战指挥能力和应变技巧”———董方卓反击制造角球,蒿俊闵主罚角球,最后由赵旭日远射得分。在这一进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人,都是克劳琛下半场换上去的。

  也许有人会说,赵旭日的那脚远射绝对是“蒙的”。是的,赵旭日的射门有运气成分,但是遍观世界足坛,又有谁敢说在同样的位置上射同样形势下的门可以保证100%能进?恐怕不能,恐怕就是罗伯特·卡洛斯来了也不能!更可况,赛后说到这个球时,赵旭日有个说法是,在部署与土耳其一战的战术组合与队员位置职责时,克劳琛安排了两套计划,并根据不同计划为每名队员发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每名队员在不同情况下应占的位置。赵旭日说,根据卡片上的要求,他就应该在蒿俊闵发罚球时,站在禁区外等候第二落点。

  这其实是个很能说明问题的细节!如果有关赵旭日“卡片致胜”的说法是确实曾经发生过的事实而不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克劳琛的执教水平就足可令人赞叹。就算他不是一个世界顶级水准的教练,也绝不应该是一个平庸之辈。

  必须承认,从某些角落里散发出来的对克劳琛的“绝对怀疑主义”,随着中青队表现的愈发令人击节,而曾经愈发引起民间道义和公众舆论的反感和批判。但与此同时,一种奇怪的现象也几乎得到共识———克劳琛越是赢得了朴素的民心,他离下课的危险似乎就越近。

  克劳琛四宗罪

  应该说,某些中方人士对克劳琛的质疑甚至反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在当初香河选秀时,克劳琛还没有露出太多的“狐狸尾巴”的话,那么到了中青队整队出征德国的巴特基辛根进行一个多月的集中营式的赛前训练时,这位德国老头让中方教练组看不顺眼的地方就越来越多了。

  等到了世青赛赛场上,中青队在赛前并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三战三战,率先杀入十六强后,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国人对克劳琛在世青赛前的怀疑并没有因中青队比赛成绩的出色而发生任何变化,相反,“中青队的实际指挥者并非克劳琛”的说法广泛蔓延开来。一种声音越传越广:在一些人看来,中青队在比赛中的“爆冷”恰恰说明了克劳琛的不行。

  那么,在一些中青队内部的中国人看来,克劳琛到底是哪儿不行呢?

  第一,顽固不化。

  克劳琛认为,既然你们中国人选择了我为主帅,在出场阵容、人员安排、训练计划等方面,我就应该是绝对的权威,你们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我。而中方人士认为,对于中方的多次合理化建议,克劳琛充耳不闻,顽固不化,坚决不听。

  第二,训练不系统。

  这一说法在世青赛前曾被渲染得非常邪乎。无论是中方教练组人员,还是一些队员,都发表过克劳琛的训练不系统的说法。在德国巴特基辛根集训的后期,中青队内甚至弥漫着悲观的情绪。即使后来在荷兰小组赛中取得两连胜之后,仍然有人为中青队挑出了很多不足和缺点,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条就是,“克劳琛在德国集训期间根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力量训练和体能训练”。

  第三,体能训练几乎为零。

  中青队在所有三场小组赛中的体能状况到底如何,队内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中青队除在首战土耳其队的最后阶段表现出了体能下降的问题外,在另外两场比赛中的体能是过关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前线采访记者的认同。

  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称,中青队在与乌克兰队的比赛中,体能状态明显下滑,“虽然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崔鹏还攻进了制胜的一球,但是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到了比赛的最后十几分钟,很多队员都在玩命,咬牙拼死支撑着。”领队冯剑明认为,中青队在比赛前50天的训练中体能储备明显不足是不争之实,“很多队员都对我说在比赛中腿上没有劲。”

  冯剑明此前曾被一些国内媒体暗指为中青队内部“倒克派”的核心关键人物。他认为,克劳琛是一个有水平的教练,但他不是一个出色的体能教练。

  第四,有组织无纪律。

  克劳琛目空一切,骄傲自大,不服从领导,我行我素,不听话。(对于这一点,下文专门分析)

  克劳琛“有组织无纪律”

  首战土耳其一役前,国内一家媒体在一篇克劳琛的专访文章中,指出克劳琛对中国足协派出“很多领导”亲临乌德勒支督战中青队深表不满甚至大发雷霆。在那篇文章中,克劳琛有这样的怒问:“我真搞不懂他们(指中国足协的领导)来这里干什么,他们是来坏事的!”

  此外,在这篇报道中,克劳琛还对中方教练组为中青队安排的会议太多大惑不解,并称没完没了的会议是最令他头痛的事情。

  但是克劳琛真的那么反感中国足协的领导亲临前线吗?事实并非如此。记者在采访克劳琛时得到的结论与那家国内媒体截然相反。在谈到对他反感领导来荷兰的报道时,克劳琛矢口否认,并称“那样的报道是很不负责任的”、“我非常欢迎中国足协的领导来球队,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至于对“开会”的态度,克劳琛这样对记者讲,“我是不太同意天天开会,难道在训练场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了会议室里就能解决吗?也许我的观念和你们中国人不太一样,但我坚持认为比赛场上的问题最好还是要到训练场上去解决。不过后来我发现,开会也许是你们中国人的一种爱好,或者说是一种习惯,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一位北京来的记者给我们讲述了他在3比2战胜乌克兰当晚在中青队下榻酒店看到的一幕———

  当地时间约23点左右,克劳琛出现在酒店大堂,看上去他是想出去放松一下,但是还没有走出酒店大门,翻译李晨在身后叫住他,说杨一民希望他能参加一下全队的会议,但是克劳琛非常不爽地拒绝了李晨的请求……不过最后的结果是,克劳琛在大堂迟疑了一阵之后,还是很无奈地去开会了。

  “倒克派”主张让克劳琛下课的一个“潜理由”是,这位活了60多年至今未娶的老头子的确太固执了,不但在战术上训练上固执,在为人处事上也不给人留面子。长此以往,中国足协在对克劳琛的管理上,就存在着像当年管理米卢一样的危险。米卢率中国队打进世界杯后,被中国足协认为居功自傲,训练散漫,目空一切,2002世界杯后与中国足球说拜拜。

  一句话,不谦虚、不好管、不听话,是克劳琛获得一定数额“反对票”的重要原因。

  克劳琛去留拷问中国足球价值取向

  除中国队打进了世青赛十六强并止步于八强外,亚洲的日本队和叙利亚队也在重复着与中青队完全一样的命运,因此如果只看成绩,中青队只不过是打进了前十六名,并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但是中青队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和精神思索却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值得人们沉思的。从纯足球的层面看,中国足球近些年带给我们的多是“审丑”而非“审美”,而如天外来客一般的有着优异表现的中青队为我们带来短暂的“审美”愉悦———中国队,也可以踢出漂亮的强者的足球。

  而置身于这次审美漩涡中的德国主教练克劳琛,我们到底应该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和下场,不但关乎中青队(也许马上要改成国奥队)本身的前途和克劳琛本身的公平,更关乎中国足球管理者的价值取向、管理素质以及中国足球的球品。

  中国足球,是延续中青式的审美,还是重回审丑的老路?

  我们关注克劳琛何去何从,我们关注中国足球的审美品质何去何从。

  八方说克

  中青队主教练克劳琛:我知道一些人对我不满意

  输给德国队之后,在下榻酒店的餐厅,主教练克劳琛的讲话充满了生活的哲理:我知道这支队伍里的一些人对我不满意,但是我希望在你们将来总有一天会想起我,想起你曾经从我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我是否还在中国、无论我是否还做你们的教练,都希望这一段在一起的生活能够给你们带来一定的收益,愿你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好!

  “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满意我的工作,毕竟全队有11个人,我不能让11个人都满意。”

  中国队主教练朱广沪:克劳琛的思维很奇怪

  他看人,对人的分析都很准确。他有时候分析事情的方式很奇怪,比方说在场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不是去分析场上的情况,而是分析场下谁有可能怎么样,谁可能冲动,这件事情的引发点是什么。他能考虑到这些问题,真是给我不少帮助。

  中青队领队冯剑明:我和克劳琛没什么

  说句真心话,我和克劳琛没什么。我和他只是工作矛盾,只是因为对必须完成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才导致了矛盾。我不回避矛盾,但这不是私怨,也不是我冯剑明对外国教练本人有什么不满。以前我也曾和米卢在亚洲杯、和霍顿在国奥队有过合作,但从来没有出现这种事情。

  上海《文汇报》沈雷:克劳琛并非完美

  完美的连胜中有他的功劳,国青队在整体队型、前场一脚触球的传切配合中都体现了德国老头平时的训练效果。

  但他也出现一些临场指挥的错误,比如第一场比赛没有让球队合理控制节奏、几次换人也留下疑问。

  克劳琛绝非如很多人所说那般神奇,更非某些传言所说那样不堪,对他的神明化和妖魔化一样显得无理。

  网友挽留热评

  小鱼:支持克劳琛,他为我们中国足球和球迷带来了黑暗中惟一的一线曙光。

  Wahaha:中青是中国足球的未来,教练是一支球队的灵魂。

  陈华祯:继续留下老克,他是中国这一代球员的希望。不要把足球定义在一个人的游戏上,它是11个人的游戏,没有董方卓,中国的比赛照样打?

  王风:做人要讲良心,支持克劳琛!

  作者:马丁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青新闻 全部克劳琛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UNDFTD×AJ IV


Hemp×Woven


FUTURA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