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队冯剑明不惧敏感话题:换人问题错在克劳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10:28 《足球·劲体育》 | ||||||||
当地时间22日下午5时20分,原本从法兰克福回国的中青队突然改道阿姆斯特丹回国,本报记者全程独家接触了这支在世青赛上有不俗表现的球队,并在中青归来的路途中与代表团团长杨一民、领队冯剑明就这届中青队焦点问题进行了交流访谈,他们对很多敏感性问题并不避讳。 从某种意义来讲,作为直接管理这支球队的杨一民、冯剑明是对国青最了解的人,
冯剑明 ——中青队输给了德国队很遗憾,你认为问题在哪里? 冯:这就是足球比赛,有时候你占据优势却拿不下比赛,有时候你运气赶上了就最后一分钟进球,德国队也不弱,中青队在这届比赛中打出了自已一定的技术特点,打出了精神面貌,没有进八强很可惜,问题在于我们当时的体能已经出现问题,中场队员跑不动了,后场也跳不起来了。 ——换人是否稍微晚了一些? 冯:这个责任就在于主教练克劳琛,毫无疑问,我认为不只是比赛最后十几分钟该换人了,其实早在下半时一开场就该对场上人员进行调整了。让董方卓上去冲一下,而对手一直在猛攻我们的左路就应该对左路进行弥补,我的意思是因为赵铭的速度经验有不足的话,就应该让冯潇霆和赵铭去换一下,用冯潇霆的意识去弥补郑涛的缺陷,而且当时队员都跑不动了,必须用人员的调整来制约对手,你看德国队打得多坚决啊,就是打你左路,咱们三个球至少有二个球都与左路有关。 ——这支中青队在赛前就陷入一种中外矛盾中,而作为领队的冯剑明正好成了这个矛盾的焦点,所谓中外矛盾在外界很多人看来就是冯剑明和克劳琛的矛盾,你能对此有个说法吗? 冯:我说句真心话,我和克劳琛的私人关系从来没有什么,我和他只是工作矛盾,只是因为对必须完成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才导致了矛盾。我不回避我们之间的矛盾,但这不是私怨,也不是我冯剑明对外国教练本人有什么不满,以前我也曾和米卢在亚洲杯,和霍顿在国奥队有过合作,但从来没有出现这种事情,我认为——中国足球就是要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而且要虚心学习。 ——那为什么还会产生矛盾呢? 冯:我是中青队领队,而且谢亚龙上次来德国后为了解决种种问题成立了一个队委会,其中也包括德国巴特基辛根市的市长作为委员,而我则是谢亚龙任命的队委会主任。这个队委会的任务就是把中青队在德国的各种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每个问题委员们都可以提出来再由我书面总结出来督促解决,所以说我向德方提出来问题是我的工作,是职责所在,这些问题有中方教练组提出来的,也有德方提出来的,我只是秉承事实写出来而已。比如说队员们住的不好,全队只有五个公用浴室,连训练后洗澡都有问题;比如说吃饭每顿只有两个菜;比如说力量房是给敬老院用的器具;比如说体能教练一直不到位------作为这个队委会的主任,我必须按照谢亚龙临走前的指示来把这些问题写下来向德方、中方领导层面反映,这哪里是我和克劳琛之间有矛盾呢? ——很多问题也不是克劳琛这个主教练能解决的,他只负责训练和比赛。 冯:对啊,所以我和克劳琛之间没有什么矛盾,此事与他没有关系,不知道传出去怎么就成了我和他有矛盾了呢? ——但你对他的训练也并非没有看法。 冯:不是我对他有看法,而是中方教练组通过向队员了解形成六点建议:加强针对性训练、加强定位球角球训练、尽早出台二十一人名单、符合中国队员习惯每天两练、加强力量训练等等。我把东西由李飞宇翻译成英语书面呈给克劳琛先生,他当时的回答是“下周就办”,但时间已过了他还没有办,所以我必须追问他,事情就是这样简单。 ——其实这是中西方对足球理解不同造成的。 冯:对,我们的队员更喜欢抠细节而不是只讲原则,否则他们就理解不了,我希望克劳琛能够从实际出发多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这里边其实没有矛盾,只有对足球理解的不同而已。 ——在巴特基辛根,你平时和他交流多吗? 冯:我想交流,但平时训练完了以后就看不到他人了,他训练完后就走了,也不住在队里,我怎么和他交流? ——克劳琛是“德中足球发展协会”的雇员,比如说他那次在赛前五天离队去德国参加活动就是因为他不得不听德方的话------换句话说,他也被迫要听老板的话,毕竟给他发工资的老板是“德中协会”而非中国足协。 冯:这个问题我要纠正一下,“德中足球发展协会”是中国足协“08奥运计划”工程招标中标的一个单位而已,真正的老板——就像那次谢亚龙去德国和对方谈判时所说的:“这里的老板是谁?是我”,这件事情的老板是中国足球,没有中国足球就没有巴特基辛根和这个合作。 ——下一步还回巴特基辛根吗?中德下一轮谈判的前景如何? 冯:这是商业秘密,我不知道,也不能说。 (李承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