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董路:中青小将后会有期 请努力让标签成为烙印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04:57 新浪体育

  属于中青队的世青赛落下了帷幕——也许有一些早了,却又仿佛是终将来临。

  我们不得不说,中德之战,比赛的过程是跌宕起伏的,但比赛的本质却简单之极——德国人充分利用了身体,那是他们天然的优势;德国人也体现出了顽强的精神,那是他们光荣的传统;相对应的是,中青队力求体现的技术,那不是中国足球天然的优势,中青队足以体现的意志,那也不是中国足球光荣的传统。

  于是,中青队在荷兰所表现的一切的一切可谓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新生事物”或曰世青赛上的一股“新生力量”;而新生的附属品之一是稚嫩——正因如此,德国青年用完场前的一记强有力的头球,完成了“传统底蕴”对“新生事物”以及“旧势力”对“新势力”的致命一击。

  在风车转动和郁金香盛开的那片遥远的土地,在克鲁伊夫、古利特和罗本的家乡,中青队留下了——16强,3胜1负,11个进球……这样的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同样,也留下了——1张红牌、7个失球、88分钟……这样的一组数字让人惋惜的数字;但最重要的是,全部360分钟比赛中,中国青年无数次表现出的灵气、勇气、志气和霸气,无数次感动着甚至震撼着所有关注他们的国人——在中国足球深陷最低谷的时候,正是这一群中国青年用他们尚且瘦弱的肩膀,独自撑起了中国足球全部的希望。

  在荷兰,这一代中国青年凭借出色发挥展示了鲜明的风格和强劲的锐气,他们的演出足以为自己贴上“新型中国足球”的标签,至于未来,他们需要努力实现的是:将自己身上的这一标签越发牢固地锁定并使之最终成为一个深深的烙印;他们需要倾力避免的是:让自己身上的这一标签那般轻易地脱落而使之最终成为一抹淡淡的幻影……

  阿根廷主裁判吹响终场哨声的那一刻是中德之战的结束,也是中青队本次荷兰世青赛之旅的结束,但同样地,更是这一代中国青年迈向未来的新的开始。20岁的中国青年将就此告别自己的20岁,“荷兰纪事”只能成为他们青春记忆中的一个部分而渐渐变为遥远,不过,即使因此他们已经无法做到“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但却依然可以做到“从哪一刻跌到起就从下一刻爬起来”——因为他们还很年轻,因为他们要走的道路还很漫长……

  足球乃至生活总归是公平的,好比中青队曾经送给了土耳其人一个“黑色的30秒”,而今天也只能接受德国人施以自己的一个“黑色的3分钟”;其实,如果足够客观,我们在德国人面前承认失败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更何况今天中青队的失败是——勇往直前的、悲壮不屈的,而不是——抱头鼠窜的、失魂落魄的。

  此时,我们应当以宽容的态度面对中青队和克劳琛在中德之战中的失误与纰漏,因为世青赛上他们整体的出色演出值得拥有一份宽容;此时,任何的抱怨和指责都是可笑的——不要忘记当初只有15%的国人相信中青队能够顺利从小组中出线,更不要忘记有那么多人曾经为他们的胜利感到那么的自豪和欣喜。

  我们惟有祝愿,祝愿这一代中国青年球员不要忘记,在前后仅仅10天的时间里自己究竟是凭借什么得以充分赢得了举国上下的赞美和惊叹的;

  我们惟有期望,期望这一代中国青年球员可以做到,在未来至少10年的时间里让自己走出前辈们没有走出的并永远向前的一条崭新道路!

  2005年6月,4个寂静闷热的午夜,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足球和一份从未如此强烈的希望……这是我们真正值得流连的情景和感受。

  中国青年是穿着鲜红色的球衣告别荷兰的——我们更愿意将那样的一种颜色想象为是朝阳的火红,而不是黄昏的血色;

  中国青年是流着扑簌簌的眼泪告别荷兰的——我们更愿意将那样的一行泪水想象为是晶莹的朝露,而不是燃尽的蜡烛。

  至少在目前,我们尚且无法断定2008年的奥运会上以及2009年的世界杯预选赛上,这一代中国青年将扮演起怎样的角色,又最终可以为他们下一个怎样的定义;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想牢牢记住——冯潇霆陈涛郜林杨程谭望嵩卢琳崔鹏周海滨蒿俊闵郑涛赵铭赵旭日……那一个个从陌生到熟悉的名字和那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面孔,以便在未来的球场上去搜寻他们长大成人的身影。

  中青队是在荷兰那座名叫“威廉二世”的球场被淘汰出局的,如果他们有着一份莫大的遗憾,是否可以化那份遗憾为一份动力——让自己成为中国足球史无前例有别以往的“中青一世”呢?

  再见荷兰!再见世青赛!在一个黎明曙光尚且需要等待的时刻,真诚由衷地说上一句:中青队,让我们——后会有期!(董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青新闻 全部世青赛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ZOO YORK


CALIFORNIA


JEDI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