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青隐忧:领导压阵会山会海 封闭管理扼杀个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07:19 新闻晨报 | ||||||||
小组赛三战全胜之后,中青队内的气氛才活跃起来。“感觉就像到了天堂,”一名队员这么描述他现在的心情。回望世青赛前的两个多月备战,让他至今心有余悸,“还好,我们挺过来了。” 是的,中国式封闭管理让中青队员窒息,手机被缴、电话被掐、电脑被收,他们像定在机器上的螺丝,丝毫没有感受到青年赛事节日般的气氛。对成绩的狂热追求扼杀了他们
领导压阵会山会海 中青队参加多届的土伦杯(youthfootballfestival),直译成中文应该是“土伦青年足球节”,这体现出青年比赛的性质,它是个挖掘新人、提供表演的舞台。世青赛同样如此,体育场内欢快的歌声,每进一球即伴以劲爆的音乐。 但是,中国足球对世青赛的重视程度是无以复加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崔大林亲临一线压阵,中国足协两位副主席谢亚龙、杨一民,以及多名俱乐部代表构成了庞大的中国代表团。开会、动员成为主旋律。 这种情况下,不由得中青队员不紧张。赛前一周球队管理层就收缴了队员手机,同时他们房间的电话也被掐断,电脑也被教练组代为保管。崔大林作动员、谢亚龙作动员、杨一民作动员,会山会海搬到了荷兰,难怪德国人克劳琛有些受不了了,每听到一次开会通知就要发声牢骚“我的上帝”。 不惯西餐自己掌勺 中国足球特色伴随着中青队征战世青赛的旅途。杨一民抵达此间不久,他亲自下厨掌勺的消息即由媒体报道广为人知。事实上,这不是什么新闻,中青队里的几位助理教练早就被锻炼成大厨,从德国集训到荷兰比赛期间一直给球队作中餐,原因自然是他们吃不惯西餐。 据介绍,组委会提供的膳食偏向当地口味,譬如午餐一道类似西红柿糊的菜被中青队员反映无法下咽。就这个问题记者曾请教此间米特兰酒店的大厨,他耸耸肩解释说:“我是完全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做菜的,我想,你们应该学会适应它,毕竟这里不是中国。” 中青队员的饮水习惯也是其职业素养还不够的表现。直到现在,队员还经常在下榻酒店的大堂自由选择可乐、芬达等碳酸饮料,虽然经过克劳琛提醒他们也知道,这种碳酸饮料对身体没有好处,运动员更应该喝一些运动饮料,白水的效果也远好于可乐。 沟通不畅生活封闭 B组四支球队同住在米特兰酒店,但彼此之间除了比赛时的90分钟,其余时间几乎属于“老死不相往来”。外语能力的匮乏,以及性格不善于沟通,使中青队员失去了向外界学习的机会。 中青队首战土耳其队取胜,比赛刚结束对方球员低头丧气,但回到酒店便马上活跃起来,更有一名队员特地跑到记者身边道声“祝贺你们”。相比之下,中国球员显得非常内向,只有周海滨、陈涛等活跃分子时常下楼上上网、和记者聊聊天,其他队员在多数时间都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记者曾询问郜林一天24小时如何安排,他的回答是:“起床后吃饭、开会,然后等着吃中饭,中午睡一会,等着训练,回来后洗澡、吃饭,有可能还要开会,晚上做治疗。”听着似乎安排紧凑,但他们的业余时间几乎是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