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胜利带来四种声音 克劳琛声望“水涨船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9日12:19 沈阳晚报 | ||||||||
本报记者刘淼乌德勒支报道 国青队在世青赛上取得了精彩的三连胜,在这支新一届的中国青年军遭到一致褒扬的同时,更映衬出了克劳琛这位一度颇受争议人物的高大形象。无论是足协高层、中方教练、队员还是部分的外界舆论,都在三连胜之后对之前被认为是“不适合中国足球”的克劳琛改变了态度,在三大胜利之后,足协高层的肯定、中方教练的沉默、队员的赞扬以及来自中
就在国青队战胜了被认为比土耳其队更强的乌克兰队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崔大林和中国足协掌门人谢亚龙曾主动地从看台上走进赛场,并向克劳琛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北京时间昨天凌晨的中巴之战后,记者在球员通道碰到谢亚龙,请他谈对克劳琛的看法,谢亚龙的回答是:“国青队在小组赛中的表现证明了一切。”作为昔日质疑克劳琛执教能力的足协最高领导,谢亚龙虽然没有正面评价克劳琛,但他所说“证明了一切”显然是对克劳琛重新定位的最大肯定。 在国青队返回驻地后,足协副主席中国代表团团长杨一民也第一次以官方姿态对克劳琛进行了评价,“国青队在小组赛上的三场胜利证明克劳琛是一名非常有水平的教练,他让这支球队提升了一个很高的档次,我们必须承认他给这支队伍带来的变化。”中方教练的回避声———“我不对主教练进行评价”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对于克劳琛的质疑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来源就是中方教练,在德国集训期间,中方教练曾与克劳琛发生了几乎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国足协曾一度有用朱广沪临时接替克劳琛的打算,然而,在来到荷兰之后,来自中方教练的批判越来越少,即便国青队连胜土耳其以及乌克兰,仍有中方教练以体能问题为由谴责克劳琛作为主教练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不过,在国青队最后一战取得大捷之后,中方教练变得沉默了。 一贯在赛后会走出房间与守候在酒店大堂交流的国青队领队冯剑明,在中巴之战的当晚并没有出现在记者面前,据说他在房间写比赛总结,但大多数的猜测却认为,冯剑明是在刻意的回避记者。守门员教练区楚良倒是对球队的表现侃侃而谈,但当记者问他如何评价克劳琛时,区楚良却脸色突变,“我不好对主教练进行评价吧”,随即便迅速的返回了房间。几乎是与此同时,另两位中方教练张海涛以及王军都在记者问到有关克劳琛的问题时坚决的给予了回绝。国青队员的赞扬声———“成绩最能说明问题” “克劳琛有没有水平,我想我们取得的成绩最能说明问题”,作为场上队长,冯潇霆在谈到克劳琛时直截了当的表示,“克劳琛刚带我们的时候,双方确实存在着一些理念上的出入,他是那种德国式的思维,而我们的很多队员已经习惯了在俱乐部时的打法,矛盾肯定是有的,但经过两个月的相互磨合之后,我们已经理解了克劳琛的想法,而且比赛也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他确实让我们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克劳琛对球队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在世青赛上的接连胜利让克劳琛与那些曾与其格格不入的队员们一次又一次的为胜利而拥抱在一起,胜利让克劳琛和队员更为团结,而此前被认为是难以消融的矛盾此时却变成了天津同行口中的那句方言:“玩去”。中外记者的掌声———克劳琛改变的不只是球队 事实上,包括媒体在内的舆论界一直对克劳琛的评价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人们始终都在担心克劳琛随时都可能迎来他的“滑铁卢”,但即便如此,在小组赛的三连胜面前,舆论的声音还是受到了中青队成绩的感染,最后一场小组赛之后,在国青队入驻的米特兰酒店大堂,中外记者对克劳琛的夹道欢迎以及自发的热烈掌声,成为了对克劳琛重新定位的最好证明。 中巴之战结束后回到驻地,克劳琛在短暂休息后走出房间准备去一家荷兰当地电视台接受采访,当克劳琛出现在大堂后,等在那里的二十余名中国记者以及十几名外国记者,其中还包括几名巴拿马记者都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对克劳琛进行了夹道欢迎,并向克劳琛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克劳琛也是满脸笑容,还用中文不断的向中国记者说着“谢谢”。在此时,没有一名中方教练出现在大堂,如果有的话,那个场面恐怕将是极其尴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