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队问题仍待解决 胜利难灭“克劳琛非议”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02:55 新闻晨报 | ||||||||
中青队2:1战胜土耳其队,搬掉了一块大石头,他们征战世青赛的前景呈现光明。抑郁了两个月的中青全体将士也一吐胸中烦恼,畅快地庆贺着胜利,他们下榻的米特兰酒店大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足球是一项成王败寇的项目,这个时候,没人提及仅仅两个小时前的质疑。中青队内部的矛盾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这令记者感到困惑:如果球队真的矛盾重重,那么胜利是
运气成全克劳琛 气势,是本场比赛中青队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 从比赛一开始,中青队凭靠凶猛的拼抢完全压制住土耳其队。对方立足未稳,被打得晕头转向,直到中青队攻入一球。此后我方由攻转守,而对方反扑并扳平。很长一段时间里中青队局势相当紧张,若非赵旭日在最后一刻射入一粒堪称世界波的进球,那么,正如克劳琛所言“1:1是正常的结果”。 赛后,团部总结时把精神力量放到了第一位,中国足协副主席杨一民说:“这场比赛能够最终拿下,我觉得还是一个作风、一个精神方面的原因。队员们在比赛中的求胜欲都很强,确实把这场比赛当成决赛一样在踢。尤其是最后的几十秒实际上非常典型,球员就算到了最后一秒也没有放弃。” 气势是从哪里来的?杨一民说:“我们制订的战术非常正确。”他认为,中青队赛前几次动员会开得相当及时、必要,正是他在赛前一再督促克劳琛重视比赛后半段20分钟中青队员的气势,昨天比赛才有绝妙开局。而队员的说法是“憋了两个月了,是该出口气了”。 抛却这一点,其它媒体提到的钢铁后卫、豪华中场的说法,请不要太看重,中青队员的个人能力与土队相比还有一段差距。在缺少了以体能为保障的逼抢这一法宝后,该队中场很容易就被对方穿透,后防线也多次出现失误。 从统计数据看,控球时间比例双方为59%比41%,中青队明显落在下风。就所得黄牌数,中青队是四张,而对手只有两张。中青队两位平行站位的后腰崔鹏和周海滨,暂时都无法肩负起组织进攻的重任,而只是防守的角色。连一直很有自信的陈涛,在对方逼抢下也几乎没有突破,中青队的进攻基本上是后场直接到前场,缺乏中场过渡。 赛后,克劳琛走在混合采访区的通道里连说了三个“运气”,他承认:“如果不是加时5分钟,如果不是赵旭日在最后一秒打入一球,那么这3分是拿不到的。” 体能隐患显露 是的,运气成分在这次“克劳琛非议”中占了很大比例,事实上,本场比赛中中青队暴露出不少问题,不过它们巧妙地被胜利掩盖住了。 体能差是一个最明显的症状。中国队在拼抢了前20分钟后马上进入缓冲期,对土耳其队的逼迫不像起初那么凶狠了,第70分钟开始中青队竟连续4人抽筋。虽然土队也有队员抽筋,不过这发生在比赛将近结束的时候,杨一民说:“土耳其队是在比赛结束前十几分钟体力不支的,而我们队则在比赛开始不到20分钟就有些拼不动了。” 这一情况让坐在指挥席上的各位领导相当紧张,杨一民说他在上半场还没结束就看到周海滨摸自己腿肚子时就感到非常担心。冯剑明、杨一民等人频频站立指挥球员,遭到了第四官员的警告。“好在,我们队员意志力非常坚强,大家都咬着牙、拖着腿顶了下来,”杨一民说。 中青队体能储备不足的问题,媒体曾提到过,但克劳琛在巴特基辛根集训时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直至昨晚比赛中恶果暴露出来,可世青赛正在进行当中,球队根本没有时间加以调整。现在看来,中青队体能将是限制其更好发挥的一大瓶颈。 克劳琛换人数目都搞不清 克劳琛的紧张,远超出了周围其他人,冯剑明透露,“老头”在比赛中甚至连替换了几名队员都搞懵了,他是在询问身边人之后,才做出再次换人的决定的。 最让克劳琛紧张的是董方卓,事实上,克劳琛从未真正了解来自这位曼联的中国小伙。左前卫卢琳在比赛后半阶段既伤又累,已主动示意要求下场,克劳琛派上了董方卓。 但董方卓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中锋,赛后接受采访时他也承认自己更适合中锋的位置,“左前卫这个位置我第一次打还不是很适应,打得肯定还没有中锋好”。 直接体现在比赛中的是,董方卓在场上疏于跑动,中青队左路简直被挖出一块空档。克劳琛和中方领导一再示意董方卓位置退后,但小董视而不见,土耳其队在第83分钟的进球也与这段时间中国队中场减弱逼抢有关。 无奈之下,克劳琛只能用第三个换人名额弥补自己上一个错误。前卫蒿俊闽替上前锋朱挺,董方卓被要求顶上前锋线,他这才发挥出作用,他在之后比赛中有过一次长途奔袭并射门的表演。 赛后,克劳琛对自己错误的掩饰是“董是个多面手,他可以适应前卫位置”。也有记者就此询问冯剑明,他笑呵呵地解释说:“老头就是把他当作前锋使用的。”显然,这是一个托辞,按照冯的说法,当时中青队场上有了三个前锋,这不符合克劳琛赛前“保平即赢”的说法。 矛盾暂时被掩盖 中青队取得胜利,皆大欢喜,比赛结束后在米特兰酒店大堂里接受采访的,都是一堆堆中青队中方人士。这一处、那一处,站着几个、坐着几个,不间断的采访一直持续到当地时间晚上11点半。 个个洋溢着笑意,说着获胜体会,不过仍有球员坚持认为,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胜利,与克劳琛关系不是很大。一位队员说:“我们队实力本来就不差,当初打土伦杯的时候我们和土耳其队交过手,也完全不怕他们,所以赛前我们就充满信心。” 令记者感到疑惑的是,与美国队热身赛赛后,队员接受采访还说“搞不清楚老头的具体战术”,短短几天,这一问题就得到解决?郜林向记者透露:“足协几位领导的到来相当及时,在赛前几个会议上克劳琛的布置比原来细致多了,每个队员也知道自己在场上该干些什么了。”他认为,几位领导的监督作用,某种程度上比克劳琛本身的作用更大。 当然,现在看来,之前有关克劳琛的诸多批评报道,诸如他回德参加电视节目录制、随意调整开会时间、反感开会等等,在一场胜利面前已微不足道。球员微薄的声音也不会成为主流,而中方教练也及时地改变了风向。但实际情况是,中青队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它仅仅是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胜利给掩盖了。如果中青队或者克劳琛就此盲目乐观,前方等待他们的仍将是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