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朱广沪训练细节显特点:提前上课 亲历亲为抓细节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6:59 新闻晨报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支球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经过朱广沪的打造,目前这支国家队已经打上了越来越深的朱广沪的烙印。即便是大家觉得大同小异的训练,朱广沪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提前上课

  跟很多教练训练时最后一个出门截然不同的是,朱广沪总是早于大部分队员从宿舍出来。周六下午5:20分,离训练开始还有10分钟,朱广沪就提着足球鞋出来了。“习惯了,一直是这样。”看到记者,朱广沪笑着说。而此时,郑斌早已来到训练场。师徒两人一边围着场地走,一边聊了起来。

  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朱广沪与郑斌的这次谈话是巧合,但这是朱广沪的安排。“我一般每次训练前都会跟一个队员,或者两个队员打电话,让他们提前10分钟到场地,我就用这段时间跟他们交流一下。”

  朱广沪是一位非常注意给队员交流的教练,即便是在训练后,满头大汗的情况下,他也会找机会跟个别队员聊聊,随时了解他们的情况。

  不过,朱广沪并不是一个喜欢开会的人。他说:“我喜欢个别交谈,不太喜欢很多人围在一起开会。当然,开会也有,比如放录像,15分钟到20分钟,这个可以在一块。不过,我有时候会安排后场、中场、前场、守门员分开看,因为不同位置的要求是不一样。”

  大强度

  这两天,几乎每堂训练课后,队员们都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训练场。孙祥对记者说:“太累了,实在是太累了,训练完就想躺在床上,根本不想动了。”有队员甚至说:“一节课出的汗都赶得上平时的三节课了。”

  朱广沪训练的大强度,完全是结合着技战术的训练完成的。周六的训练中,中场的郑斌和李彦成了最辛苦的人,他们要从后场跑到前场,又要从前场回到后场,来回地在攻防中做折返跑。

  尽管每节训练课,朱广沪都会安排三四次喝水,但是整个训练依然非常紧凑。朱广沪说:“我有时候会在训练前把我要训练的内容告诉大家,让大家心里清楚要练什么,这样就可以使整个训练进行地更顺畅。”

  抓细节

  6月2日的训练课上,朱广沪带着队员在场边做腰腹训练。突然,朱广沪大喊了一声,“看谁最后一个起来”。把在场边看训练的记者们吓了一大跳。朱广沪后来向记者解释说:“当他们疲劳、注意力有点分散的时候,突然给他们一点刺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起来。我始终跟队员强调一点,在95分钟的比赛中(朱广沪总结出一条规律,算上补时,通常一场比赛都在95分钟左右),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我们的比赛,跟冠军杯、世界杯其中一个差距就在这里。当守门员开球,队员背着身往前跑,或掷界外球的时候,有些队员就会出现暂时的松懈,这个时候往往就比较容易失分。因为只要丧失一秒,就有可能失分。”

  训练中,朱广沪特意强调说:“当对方守门员拿球的时候,你必须注视他的球,不能背身,屁股向着守门员。因为你在不知道守门员要把球往哪里传的情况下,怎么判断接下去往哪里跑呢?”孙祥对记者说:“朱指导提到的一些细节,往往是自己以前不怎么留意的,这对自己在以后的比赛中,将有很大的帮助。”

  亲历亲为

  无论是在技战术的训练中,还是在训练后的放松调整中,朱广沪都喜欢站在球员中间。朱广沪对记者说:“我要靠近队员,队员才可能更理解我的要求。我站在边上,我叫的话,他们可能也会听见,但是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可能是不一样的。”

  朱广沪不仅时刻站在队员的身边,还不时会给队员喂球,呼叫队员的名字,调动他们训练的积极性。一名队员对记者说:“朱指导也五十多岁的人了,没想到精力那么充沛。他一堂训练课下来,运动量也绝对不会小的。光这个喊叫声,就怪累人的。”

  记者曾开玩笑地对朱广沪说:“你的哨子真是好。”朱广沪笑呵呵地说:“习惯了!”同在香河基地的教练员培训班的教练说:“要知道朱广沪是不是在带队训练,根本不用跑到场边,只要在上百米远的地方听声音就知道了。”

  朱广沪严谨的作风,无形中激励着队员们。杜威说:“朱指导那么辛苦,我们这么年轻,能叫苦叫累,不好好练吗?怎么也得咬牙坚持下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朱广沪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鞋狂创意摄影赛


AF1后续力作


惊艳变色龙


waffle racer


动网秀水杯豪门球迷冠军杯


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