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琛成替罪羊是悲哀 足协孩子没了才来奶晚矣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3:53 足球周报 | ||||||||
本报记者许明述评 荷兰世青赛指日可待,中青大营不和谐音符四处唱响。在面临又一次足球大考的当口,中国足球没有做到兄弟阋于墙而外抵其侮。 被国家体育总局寄予厚望的这支队伍,战前有了夕阳西下、分崩离析的味道。龙王呕心沥血打造的首次政绩工程有可能沦为豆腐渣。本就底气不足的国青队,本就水平不济的球员,好模好样都不见得有什么作为,如今却人为地内耗,对于进入前八的硬性目标,无异
足协孩子没了才来奶 晚矣 很难判定足协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像一个薄情的女子,曲意逢迎得快,翻脸更快。克劳琛带队不过几十天,和中国足协也就是刚刚度完蜜月吧,便马上就要领离婚证了。足协准备撤换克劳琛的讨论就没有停过,足协似乎也蛮喜欢自残的,总是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烈地扇着自己的嘴巴子。 曾经,足协对国青队的这种中西杂交的中青模式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仿佛到德国的土地上,国青的队员们就可以乌鸡成凤凰了。可没成想,没成了凤凰却沦落成了草鸡。 千不该万不该,谢亚龙4月底不应该去探营并义愤填膺地表示“不行,朱导上”,可以说从此以后,国人对克劳琛的诟病就甚嚣尘上。既然最高领导都不待见克劳琛,手下了小喽罗们落井下石就显得很识实务了。也正是这种态势的持续,使得国青队难以在纯粹的足球领域里心无旁骛地得以提高。既然自己养活不起,已经把孩子寄养在富人家里,就不要放心不下,总比在自己手里吃糠咽菜强吧。 足协应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克劳琛到底是不是一个高水平的教练,现在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但已经请了他,就要给他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不是怀疑他,处处地给他设绊马索。不要因为克劳琛的执教方式和自己想象中的不同,就断定他水平不行。中国足球水平的低劣,根本就没有资格对来自足球强国的还算有着知名度和辉煌履历的教练说三道四、指手画脚。 大赛近在眼前,足协突然发现如此这般地诋毁克劳琛并不可取,临阵斩将历来就是兵家大忌。于是忙不迭地宣布“立挺克劳琛”,可惜已经晚了,这个时候已经挺不起来了。在练兵的时候稀里糊涂,真正打仗的时候能有多大的作为呢?足协成了中青队混乱的始作俑者,尽管也许它的出发点并非如此。 经历过此事之后,希望足协能吃一百个豆子知道一点豆腥味儿。不要犯了再该、改了再犯,这样的千锤百炼是要不得的。 冯剑明巧言中西差异 差矣 中方人员与克劳琛的矛盾,现在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于是领队冯剑明很滑稽地把这种不谐无限地拔高为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总结为矛盾的产生是两种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碰撞的结果。 好笑,真的好笑,在文化含量聊胜于无的的中方人员的身上,怎么能体现出中国的文化?他们的浅薄又如何能理解西方文化?如此滥用文化二字,有亵渎之嫌。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差别毋庸置疑,但这和我们聘用克劳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克劳琛的足球水平,希望他能给国青队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至于其它的,与我们没什么太大的干系。有中方人员说克劳琛人比较小气,也不太会关心人。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明显地是舍本逐末,我们不能用东方人的眼光审视克劳琛,也不能要求他融入中国文化,不需要克劳琛温良恭俭让,即便克劳琛真的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毛病,我们也要师夷之长而避其短。 中国历史上九方皋是一个相马的高人,可他有时候连马的公母都分不清,缘由在于他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他看重的是这匹马能不能行千里之程,至于公母倒在其次。同样,不管克劳琛在生活上或是思维上多么的不和国人的胃口,只要他能把国青队的水平搞上去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执教中国足球的外籍教练没有几个功成名就的,把中国足球带进世界杯的米卢也不过是弄了个功过六四看。他们当中很多都是世界级的名帅,可当他们遭遇中国足球同时也就走了麦城。如果说个中原因是他们没有融入中国文化的话,我看为了中国足球能够早日走向世界,我们不妨在足球领域早日地融入到西方的文化之中。 无德媒体推波助澜 谬矣 在中国,如果说哪个领域的媒体绝大时候起到的是负面作用的话,那只有足球专业媒体了。现在足球专业媒体流年不利,很多自认为是大报的专业媒体都想挖掘一些所谓的重量级的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至于真实与否,倒在其次。很多所谓的大牌记者都是一副铁肩担道义的架势。好像中国足球没有了他们的参与就“球将不球”了。也太拿自己当盘菜了。 具体到国青队身上,我们更能体验到某些媒体记者在其中所起的消极作用。到底国青队在巴特基辛根市过着怎样的生活,到底中方人员和克劳琛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到底球员们对克劳琛水平的质疑到了什么程度?普通大众获得的资讯都是由一些专业媒体记者提供的。这些新闻的健康性是由他们把握的,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行文,或夸大其辞,或着力渲染,或颠倒黑白,或指鹿为马。 有时候很奇怪,也很狐疑,为什么这些媒体和记者不能从善意的积极的角度去想问题,中国足球死狗扶不上墙,足球专业媒体也将日落西山,这些年足球专业媒体都陷入了低谷,其中原因值得反省。不能为了和对手唱对台戏,为了自家媒体的私利,就把中国足球当成了筹码肆意利用。一个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素质还是应该奉行的。 中方教练组见利忘义 错矣 中方教练组成员的职责是辅佐克劳琛,而并不是去拆台的。可事实无可争辩地告诉我们,中方教练组在中青队的作用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中青队内矛盾重重,中方教练“功不可没”,克劳琛脾气倔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在队员确定、球队训练等业务方面的独断专行一定程度上是看不起中方教练在足球上的浅薄,这并不应该成为中方人员和克劳琛摩擦不断的借口,他们需要向克劳琛学习,而不要为了一点权力和在用权力可以谋求的私利的驱使下,以见不得人的方式去肆意搞破坏。在德国丢国人的脸实在不应该。 据说中方教练和克劳琛在使用球员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这是多么的荒唐,难道一个主教连用什么样的球员都得征求教练组所有人的同意吗?克劳琛不是中国人,他单纯地以水平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不会考虑去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这又何错之有呢?联想到中国足坛普遍存在的以钱开道的潜规则,我们有理由怀疑是不是他们收了某些球员的钱,而这些球员并没有在他们的运作下打上主力,于是便泄私愤报复克劳琛呢? 中方人员和克劳琛的矛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一支球队中,主教练应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他人员都是为主教练服务的。而在德国的中方人员似乎还扮演着监工的的角色,是中国足协的眼线。于是他们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于是他们把各种所谓的克劳琛的不是报料给了媒体,于是在媒体的渲染下,克劳琛岌岌可危。这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的头脑不太愚顿的话,就可以知晓正是这些中方人员将一些正常业务上的分歧夸大为水火不容的架势并提供给媒体。克劳琛能有今天的下场,中方人员“居功至伟”。如果要分析中德足球联姻模式失败的原因时,中方人员在劫难逃。 球员见风使舵 罔矣 现在的克劳琛似乎已经成了过街的老鼠,媒体的报道说就连球员对他都是怨声载道,对于这样的球员,我感到无话可说。他们实在幼稚得可以。说实话,这些刚刚成年、没有接受高水平教练指导的小伙子们,根本就不具备对教练说三道四的资格。他们见过什么世面? 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国青球员对克劳琛有好感的似乎没有几个,这些不满的声音传出来成了人们对克劳琛有成见的导火索。许多人已把它当成应该撤换掉克劳琛的重量级理由。不知道这些球员的不满来自哪里,他们的足球水平也不过是刚刚长成,对纯足球而言,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些球员有什么理由来怀疑克劳琛。于是我们不得不再往深层次上探究一下,难道是球员们被人利用了,他们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授意下,昧着良心在讲话? 如果这种猜测不幸成为事实的话,我敢说这样的球员注定不会有什么出息,对于这些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孩子们,他们应该做的就是多用心跟克劳琛学学足球上的东西,即便克劳琛水平难称高超,也比国内的教练强多了。为何要陷入到这种是是非非的人际关系中呢? 同时还应该奉劝那些刻意利用球员的人,不要这样做,损人有时候不一定利己。 克劳琛成了替罪羊 悲矣 看看小组赛的三个对手,再看看目前中青队的水平和状态,肯定不会走得太远,进入八强不过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个责任不在克劳琛,中国国青队也就这个章程了,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教练请来也不能起死回生。世青赛是克劳琛的舞台,尽管他不可能给自己的执教生涯添上辉煌的一笔,但毕竟也是一笔财富。 荷兰世青赛后,克劳琛将会结束他的执教中国国青队之旅。国青升格为国奥,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尽管当初克劳琛希望自己能带队征战2008年奥运会,但从现在的走势看,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2008年之前没有什么可做的朱广沪已经当仁不让。 克劳琛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当他以64岁的高龄准备为中国足球做出微薄之力的时候,他并没有如愿。而且无意之中成了中国足球的替罪羊之一,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贡献吧。世青赛打不好,克劳琛下课,这是多么地顺理成章。失利的责任尽可以往克劳琛的身上推卸,中国足协就可以一身轻地开始下一个话题,而不用遭受方方面面的责难,最多也就是一个用人不利。 怎么闻,都有一股权术的味道,让人不由得捂住鼻子,紧皱双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