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赛-陈涛上演世界波国青2-1击败拜仁预备队](http://image2.sina.com.cn/ty/n/2005-05-31/U1158P6T12D1590010F1286DT20050531234113.jpg) |
(点击看组图) |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晚9点,国青队备战世青赛计划中的一场比赛在邻近慕尼黑的小城镇安申展开,对手是拜仁慕尼黑俱乐部预备队,这个球队中的几名球员曾入选德国青年队参加过欧洲青年锦标赛。对手是有一定实力的,用国青队主教练克劳琛的话说:"拜仁这些年轻球员我听同行介绍过,如果你在比赛中给他们空间拿球,他们可以踢得很好,很有杀伤力。"克劳琛承认他很想赢这场球,看得出国青队很重视今天比赛的输赢,基本排出了最强阵容。
国青队仍使用惯常的442阵形。守门员是来自山东鲁能的杨程。主力中卫冯潇霆因前一天肠胃不适无法上场,主力左后卫刘宇改打中卫与苑维伟搭档,来自上海的左后卫郑涛因而得到了首发登场的机会,右后卫仍然是谭望嵩。中场中路出现崭新而又众望所归的组合,早曾入选国家队的周海滨和赵旭日组成双后腰,一直很受克劳琛青睐的王洪亮则坐到了替补席上。左右两边分别是卢琳和陈涛。被很多人关注的蒿俊闵和崔鹏并未得到首发机会,不过这并非克劳琛有所保留,只是教练根据自己判断做出的正常取舍。陈涛放在右前卫位置上是为了加强进攻,卢琳则是其脚下细腻的特点被教练看重。朱挺和郜琳出任双前锋,前者更多进行游动和突破,后者作为中锋争夺第一点和接应队友。
国青队从比赛一开始即显示出求胜的欲望,中前场频频压上逼迫对手,前锋朱挺经常大范围地冲抢对方后卫的脚下球。在前15分钟的时间里,战意明显更浓的国青队占据一定优势,并利用一次角球机会由谭望嵩首开记录。第13分钟,陈涛左侧开出角球,后卫破坏后球又回到了陈涛的脚下,第二次传中球又平又快,压上助攻的谭望嵩头稍稍蹭了一下,皮球转进了球门。这个进球有些运气的成份,并非一次很好的机会,但可以说是对一开场就积极主动压迫对手的回报。
此后,适应了国青队逼迫式打法的拜仁预备队,开始利用流畅的快速倒脚配合逐渐在中场占据了上风。另一方面,赵旭日和周海滨这对标准的国字号搭档在对手以凶对凶的逼抢下,显得摆脱能力不足,国青队中场的衔接和转移因而受到阻滞。上半场后半段,局面倒向了对手,国青队后防在拜仁小将的快速传接突破之下险情不断。
比赛进行到40分钟,拜仁队的6号中场球员插入到国青禁区接到队友传球,第一次射门被后卫挡了一下,随即在门前近在咫尺的地方补射破网。上半场比赛双方打成1-1。由于两队逼抢都很积极,场上火药味较浓,比赛进行到第30分钟时,拜仁队一名黑人中场球员在争头球时脚蹬在赵旭日的背部, 双方球员随即搅在一起互有推搡,拜仁队马上将这名球员换下场平息了事态。
下半场一开始克劳琛便对阵容作出调整,蒿俊闵和王洪亮分别替下了朱挺和周海滨。陈涛被推到了锋线,蒿俊闵打右前卫。克劳琛不断在场下呼喊让队员快速出球并且注意拉开,以避开对手的逼抢,收到一定成效。下半场比赛国青队没有再象上半场后半段那样被动,中场在保持压迫和拼抢的同时,有球时减少了控球,加强了接应,再次成为国青队稍占优势的局面。第23分钟,陈涛在禁区前沿接到队友传脚下球,调整了一下之后,一记漂亮的弧线兜远角,皮球转进了球门右上角,守门员无能为力。
在取得领先之后,国青队马上又作出了调整,王永珀替下郜琳打前锋,崔鹏替下赵旭日与王洪亮搭档后腰。并未出现在自己熟悉的左前卫位置的崔鹏,在中路也打得有声有色,出脚迅速传球准确,令人眼前一亮。比赛进行到末段,高中锋邹游也得到了上场机会,替下了功臣陈涛。令人有点遗憾的是,下半场再次出现双方争执导致比赛暂停的场面,王永珀被对手铲倒后两队球员再次围在一起互有动作。国青队最终以2比1获胜,可谓赢得有点艰难。
克劳琛对全队表现并不很满意,认为和土耳其青年队刚刚与荷兰队的热身赛相比,国青队比赛打得仍然不够快并且失误较多。他对几名新来到德国汇合的球员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即要快速地接受和适应他的足球理念和打法,积极压迫并且快速倒脚扯出空当。对于周海滨和赵旭日的双后腰新组合,他表示这两人之间有充分的默契,但要注意减少自己控球。
蒿俊闵的表现显然令克劳琛不太满意,在上场之后始终没有找到感觉,没有在边路发挥出作用,用克劳琛的话说"没有在享受足球"。克劳琛特意表扬了本场比赛进一球助攻一球的陈涛,认为陈涛即可以象贝克汉姆那样打右前卫也可以胜任前锋,并且是国青队中少有的知道何时该快何时该控制的好球员,掌握节奏是球员水平高低的标志。
国青本场比赛首发名单:
门将:杨程
后卫:郑涛 刘宇 苑维伟 谭望嵩
中场:卢琳 赵旭日 周海滨 陈涛
前锋:郜琳 朱挺
相关报道:
足协官员再次质疑克劳琛:备战没计划 不像德国人
背着克劳琛重拾“香蕉” 陈涛:再不练就没机会了
召集中方成员询问建议 中青新名单来自一顿咖啡
(武元)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