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三次游牧行动 寻找那一片肥美的水草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03:05 新闻晨报 | ||||||||
匈牙利、巴西、德国,这3个有着各自足球特色国度,成为不同时期,中国足球的“游牧”地。游牧———这个词听起来跟中国足球是那般遥远,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此称呼为“留学”。 事实上,中国足球的这3次远征,跟游牧有着很大的共性,同是为了寻求一片肥美的水草。
第一次“游牧”匈牙利卓有成效 中国足球的第一次“游牧”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游牧”地是匈牙利。在现今的世界足球版图上,匈牙利已经退居二线,然而穿越时光的隧道,让时间倒退四五十年的话,情况就有很大不同了,当时匈牙利的足球水平相当不错。 中国男足于1951年组队,组队之后即赴匈牙利留学。据年维泗介绍,经过在匈牙利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球队的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整支球队回国时的水平已经相当于匈牙利甲级下游、乙级上游的水平。 第二次“游牧”巴西毁誉参半 1993年11月,中国足球开始了第二次“游牧”,这次选择了“足球王国”巴西。当初率领健力宝青年队出国学艺的球队主教练,正是现在中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朱广沪。在那里,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片训练地;在那里,朱广沪还成了队员们的监护人,即便是拔牙这样的小事,他也必须亲自过问。朱广沪回忆说:“当时他们年纪比较小,语言又不通,生活相对比较封闭。”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健力宝青年队的模式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由于1999年,霍顿率领的以这支青年队队员为班底的国奥队,未能实现进军悉尼奥运会的目标,因此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不可取。但又由于这支球队中涌现出了李铁、李金羽等一批颇具特点的队员,有人又认为“游牧”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第三次“游牧”德国寄托厚望 时隔十多年,在2004年年底,中国足球开始了第三次“游牧”,在这次行动开始之时,中国足协为它制定了一揽子的计划。 中国足协青少部主任冯剑明介绍说:“2003年8月份,德方成立了德中足球促进协会(DCFA),9月份向中国足协递交了合作意向书,经过双方一年多的相互考察和协商,7月24日德方派代表访华,双方签订培训协议。根据协议的约定,‘08之星队’从2004年11月30日至2006年11月30日,在德国进行为期两年的集训。在首期合作结束后,根据项目执行情况,中国足协将决定是否继续在德国实施该项目。” 由于这一计划跟培养2008北京奥运会的国奥队有关,因此备受大家的关注。去年年底,“08之星队”首批25名球员以及领队李飞宇,教练张海涛、胡建平、区楚良奔赴德国,德国人克劳琛由此进入很多中国球迷的视线,因为这个名气不大的德国人成为了“08之星队”主教练。 今年3月初,“08之星队”结束为期3个月的“游牧”生活,回到了国内。一个月后,经过重新筛选,克劳琛带着王洪亮、沈龙元等30名球员,再一次开赴德国,进行集训。这支球队就是正在备战6月份荷兰世青赛的中青队,有人也称这支球队为“08之星”二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