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汉又是一个牺牲品 中国足球还要为多少失误埋单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10:10 新浪体育 |
新浪体育讯 当国家队兵败科威特之后,无论是来自媒体或者球迷的声音都为荷兰籍主帅阿里汉的黯然离去打下伏笔。而随着关于中国足协的首脑们也开始承认当初选帅失误的报道甚嚣尘上,我们除了对于当时足协作出选择的理由表示充分的不理解和十足的愤怒之外,也目睹着中国足球发展历史上又一个过客的匆匆离去。 成王败寇的逻辑是竞技体育残酷性的最佳体现,现任曼联主教练的弗格森爵士在描 述足球教练工作时曾经这样说:“足球教练真XX不是人干的。”在国家队主帅的层面上,由于有着世界杯以及各大洲际杯赛的成绩要求,各个国家队的主教练虽然不像俱乐部主帅承受那样强度大的工作,但是背负着民族荣誉的生活也绝不轻松。中国足协从开始聘请德国人施拉普纳担任国家队主帅后,相继聘请了英国人鲍比-霍顿和南斯拉夫游骑兵米卢来提升中国国家队的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米卢带领中国队进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之外,另外两名外籍主帅都是在让国人极度的失望后离开了中国。现在,又轮到了阿里汉。 谈到聘请国家队外籍主帅的问题,不光是中国,就在亚洲,日本,韩国,伊朗,沙特这些传统的足球强国也在这条道路上颇费周张。从某种角度来说,亚洲传统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抑扬,可能会使得那些来自欧洲高水平足球国家的教练员感到非常不适应。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足协在处理与主教练的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出现问题后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极大影响到该教练执教水平的发挥。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欧洲国家足协的一些经验。就英格兰足总与瑞典籍主帅埃里克森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积极的方面。作为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非英国籍的国家队主教练,虽然在履历上有着诸多成功的过去,但埃里克森在前往英格兰的前前后后,同样面对着来自媒体和球迷的巨大质疑和不信任。英格兰足总此时所采取的办法是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主动将为何选择埃里克森以及其余的候选人为何不适合英格兰国家队的理由公布与众。这样的作法,使得广大球迷通过媒体客观和公正的报道了解了选帅的全部过程,也在或多或少的层面接受了足总的选择并且开始转而支持埃里克森。 在埃里克森与英格兰足总之间,一纸合同明确规定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瑞典人拿着一年300万英镑的高薪,同时在任期内必须帮助英格兰国家队在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和决赛,2004年欧洲杯和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中达到英格兰足总所要求的成绩,否则合同将自动终止。如果在合同期间,英格兰足总以合同没有规定的解约条款之外的理由要求解雇埃里克森,那么英格兰足总将要承担高达300-600万英镑的违约金。虽然现在英格兰媒体普遍认为,埃里克森并没有带领英格兰队在几次世界和洲际大赛中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但是由于其合同中一些免责条款,特别是在合同解除条款上的技巧,使得英格兰足总也不能贸然就作出解雇其的决定。 从国际足坛的普遍情况来看,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队主帅与所在国足协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是该国联赛的日程与主教练所要求的国家队比赛和集训数量之间的矛盾。第二,是主教练在选择球员和安排的战术打法与足协官员之间的差异。第三,是主教练私人生活方式与该国家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之间的冲突。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埃里克森与英格兰足总之间的关系,也绝对不是非常融洽的。就在今年夏天,当时的足总首席执行官帕里奥斯还希望通过向媒体曝光埃里克森的性丑闻而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国家队的主教练拥有选择阵容和安排战术打法的最终决定权,这些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早有明确的规定,任何一名足总官员都无权针对这一决定发表任何评论或者作出任何更改。而埃里克森在征召各个俱乐部球员参加集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来自俱乐部方面的阻力,则由英格兰足总出面进行协调。当然,埃里克森也是一个聪明人,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方面,除了英国著名的442杂志之外,他没有正式和单独的接受过任何一个平面体育媒体的采访,也从不对敏感的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了解了英格兰足总与其聘请的瑞典籍主帅埃里克森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情况外,我们再来看看中国足协在处理与外籍教练之间关系的一些作法。两相比对,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中国足协在处理与外籍主帅之间的关系上,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 笔者有幸看到过中国足协当年与英国人霍顿所签订的工作合同。由于有了IMG的介入,这份合同也明确规定了霍顿带队所应该达到的成绩目标以及相应的薪金目标,而且合同虽然长达四年,也是一年一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霍顿首先所提出要求自己携带两名助手的要求被驳回,虽然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安排中方助理教练的作法并没有错,但也为今后双方出现分歧埋下伏笔。 米卢与中国足协的矛盾则更加激烈和直接,最主要的则围绕在球员的选择和战术打法安排上。中国足协的领导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增加或者剔除一些球员的作法,显然是忽略了外籍主帅自身的感受以及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一种体现。米卢是个非常要强而且自信的教练,有着丰富的执教背景和出色的成绩,然而来自中国足协的质疑势必会使得他与足协的矛盾加剧。双方在2002年世界杯后的分手也就成了必然。另外,米卢在处理与中国媒体的关系方面以及随后频繁接拍广告也同样没有顾及中国足协的面子。 米卢在世界杯结束后的黯然离去,与其风光抵达时的场面大相径庭。而荷兰人阿里汉从则是在媒体和球迷的强烈质疑与不理解中抵达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中国足球究竟需要一个什么风格,何种个性的外籍教练,也许谁都说不清。但是,聘请一个缺乏国家队执教经验,特别是缺乏执教亚洲国家队经验的教练,的确缺乏长远的思考。更为让人不理解的是,中国足协所派出的选帅小组在完全不与媒体通气,完全不披露候选人情况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决定却能通过层层的批准而最终成为事实。 与前任米卢一样,阿里汉在执教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足协的更方面限制,尤其是在选择球员和战术安排方面的一些不同意见。由于外籍教练个性鲜明,很难会轻易接受来自中方的意见。甚至还会造成“你越说让谁上场,我就越不安排他出场”的尴尬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兵败科威特,可以说是足协从确定聘请阿里汉开始就要接受的苦果。 客观的讲,聘请外籍教练的思路,对于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绝对没有错误。但是希望某个外籍教练的到来,能够使中国队脱胎换骨,轻松成为亚洲老大的想法却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也不应该急于求成。中国国家队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糟糕状态和屡屡让人痛心疾首的脆弱心理,也绝对不是一个阿里汉,一个米卢能够解决的。作为一个足球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国家,我们应该寄希望于那些熟悉亚洲情况,了解亚洲文化的外籍主帅,通过利用他们先进的足球理念来提升中国球员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理解。盲目的聘请大牌洋帅,或者聘请所谓的“听话的,实用的”外籍主帅,不仅是对于中国球迷的不尊重,也是对于中国足球的极端不负责。(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