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汉战术思想模糊 中国队技战术水平严重倒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16:35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10月14日科威特消息,“败军之将,不可言勇”,此理天经地义。我们不能把中国队冲击2006世界杯几近失败的罪责推到阿里汉一人身上,他也无法承担起如此沉重的责任,但是阿里汉却是最直接的责任人之一,这无可否认。 批判反思阿里汉的执教战略战术似乎对于现在的中国队来说没有了实际意义,但是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或许可以提供一点启示。 从历史的观点评价一位国家队的主教练,我们要看他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米卢的功绩在于实现了中国人44年的梦想,第一次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阿里汉面临的任务显然是艰巨的,他不仅要率领中国队杀入2006德国世界杯,而且还要在世界杯上进球,在世界杯上赢球,这是米卢在2002世界杯上没有完成的任务。 于是,上任伊始,敏感的阿里汉就开始从国家队清除米卢的痕迹。如果说国际足坛二流教练霍顿给中国足球留下了“攻守平衡”战术思想宝贵财富,那么米卢则端正了中国球员为国家队踢球的正确态度,而阿里汉则逐渐把这两点从他率领的中国队中慢慢消除。 高丰文那届国家队的两翼齐飞战术放在今天依然好用,这适合中国球员的特点;戚务生1997的国家队被认为史上最强,快速反击战术的应用特点鲜明;米卢时代的整体战术让队员学会90分钟集中精力,但实质上技战术水平没有提高;到了汉家军时代,随着联赛水平的下降,国家队的技战术水平也在退步。 阿里汉的用人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详细剖析,我们只是来看看阿里汉上任以来的国家队战术组合。著名足球评论员董路在国足0-1负于科威特后的评论中写道,“有准确的传球吗?有清晰的组织吗?有默契的配合吗?有及时的转移吗?有高昂的斗志吗?有忘我的精神吗?没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此言虽然有些过激,却真实反应了现在这支国家队的战术水准。
在中场球员尚不具备出色脚下技术和大局观的现实情况下,国足无法打出精妙的中路推进配合,球迷不能奢望国足象英格兰甚至日本队那样行云流水般的短传推进。阿里汉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本可选择最适合中国球员的边路进攻,但是从他选择的球员来看,边路无法象高丰文时代那样成为“飞翔的翅膀”。阎嵩的左路突破本来是中国队最有效的进攻手段之一,本来可以精心设计锤炼,但是阿里汉却在犹豫中折断了这一翅膀;孙继海在右路攻守兼备,即使在英超也不逊色,而且继海、李明、海东之间的配合比较默契,本可形成右路的三角配合,但阿里汉依然没有坚持这一战术组合。 在缺少了边路犀利进攻后,在中超屡屡进球的李金羽在国家队比赛中成了一名看不见的前锋,在山东鲁能不断进球是因为李宵鹏、宋黎辉富有创造力的中场组织。本次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中国队取得的最大比分胜利,得益于李宵鹏和孙继海丰富了国足战术组合,6月9日中国4-0大胜马来西亚,李宵鹏在中场组织不错,但是后来李宵鹏却逐渐从主力阵容中消失。 而战术组合最大的失败就是后卫线,郑智本应成为中场组织核心,但是在阿里汉的心目中却成为后卫线救命稻草,结果郑智停赛的日子里,国足负于科威特。后卫线两名边后卫速度都不够,很难指望他们能够及时补到中路救险,这与孙继海在英超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在国足客场与科威特比赛中,我们看到中后卫李玮峰屡屡为边后卫补漏。边后卫的能力欠缺导致国足边路进攻的迟钝。我们经常看到的场面是,边后卫将球直传给老迈的海东,让海东凭借绝对速度去拼命追赶皮球,边后卫直接45度角吊冲,让善于抢点并不善于争顶的李金羽拼命争顶头球。 可以说目前这支国家队没有明确的战术,四不象的战术组合让国脚们也很茫然,场上接应不够,思路不统一也就见怪不怪了。当运动战不能进球的时候,人们习惯性认为定位球是致胜法宝。但是国家队的角球、任意球鲜有精心演练的战术配合,这一点甚至比不上在这方面锤炼成熟的大连实德。 从2002年12月22日到2004年10月14日,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阿里汉始终没有找到适合中国队的战术组合,在阿里汉经常与德容讨论技战术的时候,他是否应该与李树斌、吴金贵进行更多的交流? (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