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中青队胜马来西亚 似曾相识折射出的瓶颈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13:36 新浪体育 |
一个、两个、三个……还不足一根烟的功夫,中青队在U-20亚青赛四分之一决赛中就已经接连三次洞穿了马来西亚同龄人的球门。3:0的轻松大胜,显示出的仿佛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一种境界。 整场比赛,殷铁生的脸上几乎没有任何与紧张相关的表情,冯萧霆究竟有没有出汗也是一个不小的疑问。瘦小近乎枯干的大马青年不停地忙碌了90分钟,却始终像是一只被一 双大手抓住的小鸟,表面上所有辛苦而积极的蠢动与挣扎,实则苍白无力、于事无补——在高大结实的中青队面前,他们体会到了万里长城难以翻越的一份无奈。认真想起来,自从沈祥福执教的国奥队折戟沉沙、作鸟兽散之后至今的几个月时间里,“中国队”的战绩基本上处于一种“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状态——国家队亚洲杯夺取了亚军,U-17国少队更是一举染指了亚洲冠军;如今U-20国青队也正大踏步向着决赛挺进……现存的三支国字号队伍齐头并进的豪迈势头,似乎多年间从未如此壮观地呈现。 赢球毕竟是最硬的道理。中国不同年龄段的三级国家队通过实战的检验,可以证明的是,在亚洲范围内自己即使不是所谓超级强队,至少也是具备了一流水准的队伍。三支国家队的球员普遍拥有着令对手羡慕的身高力量以及令对手生畏的拼抢对抗能力,同时以统一的4-4-2平行站位的阵型作为标志,各自体现着相对严密的整体衔接和相对严格的战术纪律;换言之,以上述条件作为资本,各级中国队在面对各级对手的时候,都足以体现出一种难以战胜的坚强实力。 实际上“中国队”的战斗力达到如今这样的一个相对高的层面并不难理解。以中国国家队为例,五六年来便先后经过了霍顿、米卢以及阿里.汉的调教;至于各职业俱乐部期间更是请来过无数的外籍教练,一些此前“没听说过、更没见过”的先进的现代足球理念,诸如整体攻防、位置职责等概念,已经得以逐渐在中国球员的意识里逐渐生根发芽;加上中国球员爹妈给的强壮身体,比赛中至少在激烈拼抢、攻守转换中不再处于下风,整体防守变得更加严密,以不轻易失球、立足不败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有机会利用个人的灵光一现或者进攻中的一片混战若能有所斩获,便可能修成正果,最终取得胜利。 当然,即使各级国家队不断地迎来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关注中国足球的人们似乎依然没有收获足够的欣喜与欣慰。单纯地将这样的心理归结为一种吹毛求疵或者严重自卑显然有失偏颇。实际上,“中国队”在为数不少以胜利告终的比赛中的表现,总是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人们看到了“中国队”的破门得分,也同样看到了“中国队”同样多甚至更多的低级失误。 昨日的中马之战是一场似曾相识的比赛——各级“中国队”经常上演类似过程一般但结果不错的赢球;中青队也是一支似曾相识的球队——其打法特点与高一级的国家队、低一级的国少队几乎没有区别;而作为观者的我们也有着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各级“中国队”技术意识的功底异常薄弱、进攻的方式方法无比单调生涩。你很容易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等式:严密的后场防守+有力的中场对抗+混乱的前场进攻=所有“中国队”的现状。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折射出的是三支不同年龄段的“中国队”不约而同陷入了同一个“瓶颈”之中,那就是如何提高球员的技术意识、阅读比赛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如何丰富进攻的组织和套路,从而踢出更为流畅、精彩富有节奏感甚至美感的足球。 中国球员基本功的欠缺是造成这一“瓶颈”的一大根源,同时国内联赛中多数球队面对成绩压力选择重守轻攻的战术以及进攻、进球更多依靠外援的共识,则加剧了中国球员技术意识和攻击能力的不足。这一点从国家队的“进一个球好难”到国青队、国少队的“进一个球好乱”,都足以充分暴露。 也许目前“中国队”遇到的“瓶颈”是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困难阶段。我们不知道三支国字号球队中的哪一支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率先挣脱这个“瓶颈”,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中国足球只有在潜心提高技术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整体进攻的威力,方可能早日实现在亚洲与日、韩、伊、沙等强队分庭抗礼直至战而胜之。 毕竟,中国足球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在类似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这样的鱼腩部队身上,去寻找“乱拳大死小兄弟”快感。(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