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评中青队战胜印尼:殷铁生面临攻守如何平衡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01:13 新浪体育 |
小组赛第二场中青队5:1战胜印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1年世界杯外围赛小组赛中的一场比赛——米卢执教的中国队在昆明主场以同样的比分战胜了印尼国家队。所不同的只是三年多前中国队是先是一球、后在下半场抖擞精神连进5球反败为胜;而昨天中青队开场不到20分钟便以3:0领先、一举奠定了胜局。 殷铁生赛后“满意结果,不满意过程”的自我评价还是相对实在的。5:1应当说是 一个不错的比分,即使印尼队的实力着实有限,但第一小组尼泊尔青年队不会比印尼队更强,日本青年队取胜其的比分也不过就是3:0;更何况,目前积分名列小组第一的卡塔尔青年队首战仅仅以1:0小胜印尼。横向比较下来,可以说中青队本场比赛还是基本体现出了自身相比于对手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实际上如何实现过程与结果的完美结合,一直是困扰中国各级国家队的一道艰难命题。一支球队若想实现这一结合,最根本的要求一是整体作战的攻守平衡,二是90分钟的稳定发挥。显然,中印之战中青队的表现与上述两项要求尚且存在一定的距离,最终所体现出的“不完美胜利”也就自然而然了。 既然同样穿着印有五星红旗图案的队服,当我们看到球场上的中青队的时候,多半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三支球队做一番比较——正在冲击06世界杯的中国队、已经作鸟兽散的国奥队以及刚刚夺得亚洲冠军的国少队。从技术风格上讲,这支中青队具备了一定的特点,比如在四支国字号球队中,其头球的空中优势最为突出,继承了“中国头球队”的光荣传统,至少在对付类似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这些身材娇小的对手时,取胜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同时,中青队拥有几名个人能力不俗的核心球员,像10号陈涛(带球突破)、5号冯潇霆(补位协防)、20号蒿俊闵(捕捉战机)以及18号沈龙元(边路传中)等, 他们各自的特长给球队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在四支国字号球队中,中青队的进攻组织相对最为多元化——边中结合、长短结合、快慢结合以及地面和空中的结合等方式方法,在中印之战中都有所体现,也都收获了相应的进球;尤其进攻中个人敢于即兴发挥的一些场面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球员身上偶尔展现出的想象力很像四年前初出茅庐、尚处于本色张扬时代时的“沈家军”。 不得不提及另一个常年困扰在中国足球的难题:在选择球员时,技术意识和身体条件似乎始终属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关系,具体形容就是技术意识出色的球员往往身体条件平平,反之亦然。中青队也没有彻底挣脱这一矛盾的绞缠——或许在使用球员的过程中,殷铁生更加强调了球员所具备的技术意识,因此中青队主力阵容中绝大多数球员在身体对抗方面显得有些软弱不堪。难怪有球迷发出质疑:国青队的体能怎么还不如国少队?! 比如中青队中场的四名球员大体都属于技术型,而曾经有过入选国家队的履历、一度被阿里.汉看好的赵旭日居然消失在首发阵容中,要知道赵的身体条件和拼抢对抗非常突出,从这一点上可以相对清晰地折射出殷铁生的执教理念中,似乎有着偏向技术足球的主观追求。 中青队技术型的中场给本队进攻带来有力支持的同时,相对薄弱的阻截能力也给后场防守的稳固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中印之战,大比分领先之后的中青队接连被印尼队穿越整条后卫线形成单刀之势,究其根源则首先在于对手顺利地穿越了中青队中场的防守屏障,直接面对中青队的后卫线,从而得以为前锋送出了有威胁的身后球。实际上中青队守门员1号关震比赛中屡屡弃门上演伊基塔式的出击,多半是在情急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也间接暴露了中青队中后场的整体防守的确漏洞频出的现状。于是,中青队最大的不足也就显示在攻守缺乏足够的平衡,和前文提及的三支国字号球队相比,其无疑是防守最为脆弱的一个,尤其在比赛进入到下半场,球员体能下降时便体现得更为明显了。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目前的中青队使用的是4-4-2平行站位阵型,而阿里.汉执教的中国队和张宁执教的国少队也是同样的阵型,在原国奥队诡异的3-4-3(3-6-1)阵型随着球队解散作古之后,中国现有的三级国家队终于首先完成了在阵型打法上的统一,应当说这将有利于中国足球最快地树立起相对固定的战术风格,而不至于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同门不同路”的那种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的各自为战。 短时间内,如果殷铁生不能有效解决攻守平衡的难题,那么攻强守弱的中青队将不得不面临有能力进球也随时可能失球的一种局面,只能用“你打我两拳,我踢你三脚”的方式,在比赛中通过更多的进球以最终求得“点数”的胜利了。 (董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