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福不知球员究竟多紧张-国奥之死的“五个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03日14:58 南方体育 | |||||||||
5月1日的长沙,在愁云满天中一直飘洒着毛毛细雨,天空潮湿,地面潮湿。但是,在这个节日的夜晚里,却还有更为潮湿的东西,它就是球迷的心。在0比2的比分被形容为中国足球又一道伤口的时候,带着麻木离开星城长沙的国奥队,留给本报记者的记忆却只是触目惊心的五个"一"。 一声叹息,沈祥福不知队员紧张?
换上了一件深蓝色T恤并背上了一个草绿色小背包的沈祥福看上去更像是一名轻松的游客。但是,国奥队主教练的身份决定了他到哪里都必然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这不,5月2日在长沙黄花机场候机的过程中,不仅同机的记者不停地与其交谈,就连不少乘客也跟着来既是签名又是合影,让他很难真正清静下来。 一直都处于被动的答问之中的他,似乎只有一次向记者提问的机会。他的问题是:"我坐在替补席上看不清全局,你们在看台上,视线更好一些,你们能不能告诉我,队员在前二十分钟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得那么紧张?"队员紧张不紧张,场边指挥的主教练竟然不知道?这个问题让记者怀疑沈祥福是不是故意在考察记者的判断。记者们只有据实相告:没错,前二十分钟队员踢得一直都不是很开,处理球很盲目。为什么会这样?记者的分析是:"韩国队刚开场的时候踢得很积极,二十分钟不到就已经有8次射门了,明显是一种反客为主的打法。可能是对韩国队的这种打法思想准备不够,所以,我们一开场就比较被动。"闻听此言,沈祥福点头,但不语。 登上飞机,沈祥福选择8排靠窗的A座坐了下来。主教练也只能坐普通舱,这显然是本土教练不得不接受的一个现实,而沈祥福显然也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刚坐定,便打开一个一直拿在手上的文件夹,里面是一张贺卡,上书6字:"祝您心想事成!"很显然,这是球迷刚送来不久的一张贺卡。这位球迷此时此刻的祝福固然让人感动,只是,她或他没有想到的是,沈祥福在本次奥运会预选赛中最想做成的两件事(出线,克韩),都已经失败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一个小时后,当沈祥福和他的弟子抵达广州,迎接他们的只是广州市足协的几位工作人员,更不用奢望鲜花与掌声了。不知,面对这样的一幕,沈祥福是不是更有一番感慨在心头呢? 一件红衣,宣泄的是一种感情 杨君再一次坐在了替补席上。这在赛前一天的训练中便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坐在替补席上的杨君的衣服---他是惟一穿上了"国际红"新队服的替补,这种颜色更为鲜艳。在那一刹,望着杨君多少有些迷茫的眼神,记者在想:他是不是在用这种与众不同来宣泄着自己的某种感情呢? 这个问题当然不可能找到答案。当韩国队在上半场伤停补时阶段攻入一球的时候,在包括安琦在内的人们都在球场上愣住,对场上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在中国队球门后热身的他突然冲向了广告牌,朝着场内大喊了两声。在韩国人的欢呼声中,他的声音被压住了,站在不远处的记者未能听清,相信场上的国奥队队员也是如此。但是,至少在那一刹那,让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了杨君的激情与本份--身为门将,本来就是应该不停地通过声音与前方队友进行沟通或者进行提醒的,场外的杨君知道,可惜场内的安琦不知道。记者只是在下半场的时候才听到安琦三声不大的叫喊的,而要是没有猜错的话,中场休息的时候,他显然受到了"提醒"。 一条横幅,将恐韩再推廿年? "君子报仇,廿年不晚"。这是一条悬挂在大巴车上的横幅。第一次看到它时,记者正坐在返回酒店的出租车上。当时不过下午两点钟,距离比赛开始还有整整五个小时的时间。那是一辆湖北牌的汽车,与它同行的,还有至少四辆同样是来自湖北的球迷车。看着几辆在长沙市中心游行般行走的汽车,出租车司机感慨到:"这些湖北球迷可真够热情的,大老远这么早就赶来了。"说完又苦笑了一下:"这中国足球可真像咱们湖南的臭豆腐,说臭的人多,吃的人却从来都不曾少过。" 第二次见到这辆来自湖北的大巴,是在和几位记者前往球场的路上。看着这条横幅,记者突然想起了刚刚看过的<说文嚼字>上的一篇文章<时间基点的错位>,按照那篇文章的观点,这句"廿年不晚"基本上就应该理解为"再过廿年也不晚"。本来"恐韩"已经够久了,再来一个二十年,这还了得?大巴上的一位女球迷马上辩解,但是,不管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至少在2004年5月1日这一天,中国球迷是没有看到报仇的一幕。 一双皮鞋,究竟为谁牺牲? 观看中韩之战的球迷,不仅全部都带着国奥输球的失望而归,至少还有近万人还要为自己的雨伞被警察扔到垃圾堆里而感到不解。据说赛事的组办方派出了超过4000名警察,可还是作出了雨天不得带雨具的最新规定。球迷们无话可说,只好接受。不过,一位球迷的妻子可能无法理解这一点:为什么自己老公的皮鞋也会在观看比赛之后不见了,只能光着脚回家? 这双皮鞋其实并没有不见,在比赛结束的时候,它们就静静地躺在贺龙体育场的塑胶跑道上,与它们并肩的,是一排五色的小喇叭。记者没有亲见这双皮鞋的主人是如何在层层警戒之下还能够将他们抛下看台的,也不知道干下这等"痛快之事"的他有没有马上被警察抓个正着。但是,在下半场的第43分钟,记者看到了西看台上一群球迷正在向看台下扔刚刚正在拼命敲打的锣鼓。红边白面的锣鼓在着地的一刻,只发出了一声闷闷的"嘭"便很快就变了形,扔鼓的球迷却被抓了个正着。于是,这位身着白衣的球迷便只有接受无法"欣赏"最后4分钟补时比赛的"惩罚"--在多名警察的押送下,他提前离场,准确地说是被赶离现场。他的同伴们无法上前"营救",但是,显然有备而来的他们马上脱去了上衣,背向球场,露出了两排这样的文字:"中国足球,再见"。五人一排,齐刷刷地站立,煞是悲壮。 只是,记者并不真的相信他们就真的将跟中国足球再见了。说不定并不遥远的某一天,他们说便将重新出现在为中国足球擂鼓助威的行列之中,就像那双皮鞋的主人,说不定已经准备好了另一双皮鞋准备在另一个场合再扔给中国足球一样。 一道指令,谁封了混合采访区? 阎世铎肯定一直会有一种很委屈的感觉,从国奥队比赛开始以来,他就成为了问责的对象,因为从足协的内部分工来看,国字号这一块其实一直都是杨一民的"一亩三分地"。但是,正所谓债多人不愁,虱多人不痒,当球迷在下半场第42分钟的时候终于开始将"下课"的口号"送"给这位中国足球的掌门人时,端坐主席台之上他虽然没有国奥于武汉大胜伊朗队时的那种春风得意,却也至少没有失态。 不过,让阎世铎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会成为记者心目的"敌人"。比赛结束20余分钟之后,听完了新闻发布会的记者开始聚集在混合采访区,准备采访国奥队队员。在队员露面之前,首先出现的却是阎世铎。也许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个地区本来就有些"不合时宜",因为,众多记者几乎同时提出"请阎主席讲几句"。面对如此之多的记者,阎世铎当然知道一旦"寡不敌众"便有可能被记者"牵着鼻子走"。所以,在一句"我还要先到国奥那边去"之后,便"落荒而退",在有离开的过程中,有记者见到他对组委会的人员低声说了一些什么。 结果,很快,当着记者们的面,体育场的保安开始将混合采访区的铁栅栏先是拉成一条直线,然后在靠近终点的一端把两个铁栅栏靠在一起,将出路封死。混合采访区此路不通,当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虽然最终记者们还是抓住了张耀坤,胡兆军和安琦三名队员,但与国际足联决定设立混合采访区的初衷显然已经背道而驰了。 究竟是谁封了混合采访区?记者们第一时间怀疑的当然是阎世铎。但是,接下来传出的信息却又是:是组委会方面自作主张这么干的,结果甚至让南勇都对他们发火了。孰是孰非,记者无法求证,但是,从组委会在内场都配备了大量便衣警察的举动来看,严防记者显然也是他们安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是,如此善于安保,最终还是让国奥队的训练资料全部泄漏到了韩国人的手中,真不知组委会方面又该作何解释? (许绍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