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爱平:国足只会间歇性苏醒 与亚洲二三流厮混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29日10:03 体坛周报 | |||||||||
中国队终于赢了一场球。这场球可以让阿里-汉和他的队员在回到北京国际机场时,不至于像国奥队那样低着头。 中国队的表现,有那么点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至少在精神状态上,比前两场有进步。打进的那个球,在配合上讲,还是很值得回味,只是这样的配合,太少了。更多的是那种过于粗犷,但却效果不佳的冲锋。
国字号的反复无常永远让人看不懂。就像在马来西亚队面前“粘糊”,但却能在伊朗人面前动刀的国奥队一样,被巴塞罗那队揍得没有反应的国家队,却在阿尔及利亚队身上一度显出了威猛。你可以说这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但是,你能指望一支没有稳定的作战能力和士气的队伍,取得稳定的结果吗?因此,当下半时中国队不能继续像上半时那样给对手施加压力,并且错误百出时,也就不必感到惊诧了。 因为,中国队还不是一支稳定的队伍。中国队的不稳定,有其心理上的原因,更有能力上的原因,确切地说,这二者相互维系。能力不足导致心理不稳。中国队场上和表现,通常是靠着一股子“气”,也就是通常表现得比较好听的“作风”来支撑的。上去就拼,拼作风,拼顽强,我们在联赛上,哪一场比赛的赛前动员,哪一场比赛的中间休息,领导和教练不是这样大声吆喝的? 在“作风”的引导下,在“拼”的激励下,球员们通常能够在一段时间里爆发出一股能量。但是,如果拼了一段时间没有效果,那么这种拼劲将会很快地随着时间的过去而锐减,直至消失。毕竟,踢足球靠的还是技术。不是蛮力。 然而,现在的中国球员越来越靠体力了。差不多一天一万米的体能训练,到了比赛时却仍然不够用。因为在场上消耗得太快,无谓的奔跑耗去了有限的体力。 为什么会无谓奔跑?失误太多,丢了抢,抢了丢。每一个往返冲刺,都是对控制能力的消蚀。 在对阿尔及利亚队的这场比赛中,这样的镜头我们仍然经常可以看到。这支队伍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低。他们几乎没有整体,完全是靠个人的感觉拼凑在一起,中国队赢球很正常。如果没有上述提到的那种因为过多的失误传球失误,跑位失误造成体力的下降的话,中国队再进2球一点也不奇怪。 就在中国队比赛之前,日本队与捷克队的比赛,给了我们另一种感觉。论绝对速度,日本队比不上中国队。但是他们充分地利用传球技术,使得整个队强成了一张网,并没有中国队球员那么吃力的奔跑,却同样把足球推进到各个位置。 论奔跑距离,中国队球员肯定在日本队之上,但是论效果,却远在其下。中国队已经成为主要用体力维持的队伍了,甚至连向来吃体力饭的韩国队都说同样的话。韩国国奥队主教练金镐坤率队到长沙后说:“中国队靠身体踢球,韩国队打脚下配合,因此根本不怕中国队……” 如果时光倒流二十年,日本足球是东亚出名的“糙脚”,韩国足球是靠用身体紧逼起家。二十年后,日本成了“绣腿”能够和欧洲人平等对话了,韩国人快速配合也成了形,并惊人地进入了世界杯前四。而曾经是两翼齐飞的中国足球,却只有在月复一月的全封闭中,靠着一天一万米练就的体能奔跑着,追赶堵截着对手的传球,与亚洲的二三流球队厮混。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