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出局空留五大遗憾 轮回中悲剧已注定重演?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00:53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一声长哨,如同为这支曾经的超白金一代鸣响凄厉的一响丧钟。正如每次失利都会让我们想象出若干个“如果”,问出若干个“为什么”。当提前两轮出局成为国奥难以逃脱的命运之后,我们不得不回首此前征途上的一次次遗憾与无奈。正如同那么多戚务生时代的国脚都曾经慨叹在97年的那次冲击中三次与良机擦肩而过,而在沈家军以这样一种方式与雅典的希望告别后,回首望去,我们又曾经多少次“与愚蠢相约”呢?当然,我们无法要求一支球队从不犯错误,但是为什么那些各种各样的错误与遗憾总是在我们的球队身上出现,而这些错误与遗憾又总是那么似曾相识呢? 赛前变阵,92根宝之痛重来? 这是一支极具板凳厚度的球队——长久以来我们都能听到对沈家军的这般评价。但尽管如此,当中韩汉城之战的先发阵容浮出水面时,依然足以让长期关注这支球队的人们小小地跌一把眼镜。对话叙利亚两回合尴尬晋级或许是主力阵容“大挪移”的导火索,置身媒体怀疑中的沈祥福指导或许也正从那一刻开始了自我怀疑,张宝峰、王栋和陆峰的出场,于涛位置的后移让球队给人面目全非的感觉,而比赛中也正是王栋的一次贸然扑上酿造了最终的败局,显然沈指导的变阵是难言成功的。 这样的经历,92年国奥队主帅徐根宝并不陌生,在最后时刻重用几位技术细腻的球员,而放弃自身一贯的特点,这成为了当年最令根宝教练追悔莫及的一着,徐指本人在后来的十余年中也多次向外界表达着这种遗憾。历史总是不那么出人意料地重演,当沈指导的新阵仅仅带来一个开门黑的时候,他的心中与当年的徐指是否有几分相似呢? 败于雄心,健力宝悲情重演? 平心而论,国奥首场客场同韩国的比赛在战略战术上还是颇为成功的,李天秀的缺阵、朴志星的低迷,加上后防线在大部分时间内成功锁死崔成国,沈家军尽管在场面上绝对落在下风,但韩国队并未获得什么绝对的破门机会,杜威在角球中的两次头槌却几乎让人看到客场取胜的希望。于是,在那次角球进攻中我们倾巢而出,人们不愿回忆的一幕就此上演... 客战韩国,类似的一幕并非不曾出现过,99年霍顿麾下的那届健力宝国奥队客场对话号称“史上最弱的韩国国奥队”时,在开场后反客为主一度占据优势,在李玮峰的入球被判越位,张玉宁的单刀被门将挡出之后,韩国队却利用我们的一次失误由申秉昊成功顶破球门。一场平局并不会让我们处于被动之中,但求胜心切的心态却让四年前的霍家军和今天的沈家军一样折戟沉沙。恐韩始于心态,无论太怕输或是太想赢,我们都会成为被足球规律所惩罚的人。 强不凌弱,几度噩梦今重现? 毫无疑问,主场战平马来西亚的比赛成为国奥征途上最大的转折点,如果说客场负于韩国之后希望依然存在的话,那么战平马来的结果让很多人提前宣判了这支队伍的死刑。一球在手的情况下,我们非但未能扩大比分优势,反而让对手一击致命将沈家军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遇弱不强,这是数十年来始终盘旋在中国足球上空的怪圈。 在1985年的5.19悲剧上演时,如今国奥队中的部分球员或许还只是不记事的小孩子,但近20年前的悲剧却在他们的身上再次重现。当然,这其中还有北京亚运国庆之夜不敌泰国,世界杯预选赛兵败伊尔比德遭“小蛇”也门噬咬的一幕幕。阴沟翻船的场面频繁上演,这样的怪圈何时才能停止? 未战而败,血性总提前消失? 显然,我们的国奥队并不具备充分的实力在客场击败伊朗人,但在不胜便提前出局的形势之下,他们也没有理由不展示出誓死一搏的男儿血性来。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场景仅在开场后的几波攻势中存在,也许是湿滑的场地无法让球员施展拳脚,我们很难看出这是一场悬崖边缘的较量。胡兆军的头球不乏幸运成分,对手的扳平球同样多少有些运气使然,闹剧意味的45分钟之后,我们的球员在下半时被对方的气焰所压制,而当反胜为败之后,我们看到场上的部分队员已经提前放弃了拼争。 这样的场景当然不是第一次在中国国字号球队身上上演,97年客战沙特,唯有取胜才能留存希望的情况下,我们看上去却更希望仅仅留存一点平局的体面,于是当卡塔尔击败伊朗之后,空留给中国足球的是无尽的悔意。中国足球很少能给人们奉献什么奇迹,这大抵因为我们自己从来都不敢相信奇迹的发生。 外交失势,开打前结局已定? 勿庸置疑的是,每一次预选赛都与亚洲足坛的政坛斗争紧密相关,而国奥的出局也注定成为又一次的“外交失败”。人们都不会忘记2001年那个万众欢腾的秋天,而主导这一幕的除了神奇教头米卢和他的球员,当然还包括张吉龙在亚洲足坛翻云覆雨的那只上帝之手。而两年之后当中伊韩这样的抽签结果出炉之后,国内已经有媒体惊呼“国奥完了!”,这与其是对险恶形势的惊叹,更不如说是对足协工作失势的一种无奈诘问。 “政坛争斗”中的失利当然不仅仅存乎抽签分组之中,中马之战裁判的肆无忌惮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场休息时足协官员未能立即出面表示抗议,这不能说不是一次工作中的明显失误。中国队在赛场遭“黑”并非第一次,而“死亡之组”也在多年来始终与中国有缘,比如1989年的伊朗,1993年的伊拉克...,没有哪次球场上的战争仅仅在场上进行,我们深谙这一道理,却总是无能为力。 这样多的遗憾,这样多的“如果”,除了最为悲观的人,很难预想国奥会在两轮较量尚未进行时便提前“死去”,但悲剧就这样发生,而那么多曾经有过的遗憾在这一个多月内在我们的眼前"replay",令我们很难找到悲剧不在未来继续发生的理由。 (张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