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福重拾边路进攻法宝 国奥搞笑疑似丢一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04日20:16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4月4日长沙消息,边路进攻一直是中国足球的传统。在米卢手里,两翼齐飞、边路下底传中这一中国特色被发挥到极致。但到了后米卢时代,不管是国足的阿里汉还是国奥的沈祥福,鲜见边路下底传中之后的射门得分。但经过昨天的休整之后,国奥在今天上午的训练中足足进行了一个小时的边路进攻练习,这也是国奥到长沙后第一次演练边路下底传中以及射门。
上午的训练从10点30分在贺龙体育场开始,这也是国奥来长沙后第一次在上午进行战术合练。守门员杨君出现在队伍中,他在上海拍完恒源祥广告之后,于昨晚归队。全体队员在场上热身和慢跑之后,主力替补分别在两个半场进行一脚不间断传球。祥福的要求跟他特有的疑似嘶哑嗓音一样一如既往:出脚不要拖泥带水,要快,转移要快。 队员喝完水之后,主教练沈祥福安排了一套由守门员发起的边路进攻组合。每组进攻有6人参与:整个进攻线路呈蛇形,守门员开球给左边后卫,边卫A至多两脚触球后将球传到15米处的后腰B脚下,随即向中路前插,B回传A,A再交给异侧的后腰C,后腰C距离后腰B10米左右,但离中线更近。后腰C回传给后腰B,B将球转移至右前卫D,D下底后传中球的落点在点球区附近,埋伏在此的中锋E完成射门。整个进攻流程的衔接均要求一脚完成,两组进攻同时在两个半场反向展开。 除了孙吉继续养伤之外,国奥队其他19名场上队员都参加了这一训练。而这一条攻击线路其实在国奥长沙首练中有过尝试,但首练速度太慢,下底也不坚决,且掐头去尾,没有守门员发球和中锋射门。显然,这次演练是最为经典的一条龙边路进攻套路。 为了坚定队员走边的信念和意识,沈指导在接下来的一组下底传中攻防演练中,只安排了两名中卫防守。主力替补各用半场球门,主力一边只有杜威和张耀坤防守,其他主力队员作为进攻方,孙祥和王圣一左一右下底传中,剩下的在门前包抄。沈指导强调,包抄要形成多层次,冲在前面的要有前中后三点,而前卫和后卫要压在大禁区线以及之后,形成第二冲击波和第三冲击波。 沈指导对杜威的高点头球甚为看重,在主力一方,他特意令张宝峰和王圣与杜威和张耀坤互换位置,他要求其他球员插前后两点,把防守兵力拉开之后,杜威从中间插上。高明表示,不能说国奥不重视边路进攻,相反,在武汉时练得挺多。边路进攻对马来西亚这种密集防守型球队很管用。而伊朗队后卫协防能力较差,防高空球能力不够,在德黑兰我们边路下底后高空轰炸机会很大。” 在训练结束返回大巴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负责收球的高明发现少了一个球。大赛期间丢球,在职业球队是兵家大忌。一脸焦急的沈祥福马上召集队员教练四处找球,但10几人找了5分多钟仍不见踪影。由于训练结束已经是中午12点15分,贺龙体育场方面的人只得请球队先回酒店用餐。正在这时,领队刘希付从大巴返回场内大喊一声:“找着了,在车上呢,大家别找了。”陈金刚指导却对着周嶙不依不饶,“每次轮到你收球,总是你毛病多,怎么搞的?”(杨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