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韩”并非不治之症 国奥“三种武器”擒捉太极虎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15:52 青岛新闻网-青岛晚报 | |||||||||
背景:16年前,汉城奥运会成为中国足球第一次亮相世界的舞台;16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在汉城,中国国奥队却在第七次冲击奥运会的征程伊始,面对韩国人强有力的挑战。 很显然,这必将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殊死搏杀,在新征程开始之际,两支球队都必须用一场胜利来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从现实情况来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韩国队胜出的机会似乎更大,但中国国奥队同样不缺乏取胜的决心与勇气。或许,正是这种没有退路的决战
靠整体实力“抗韩” 相比于韩国队,“沈家军”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队员间多年来形成的默契。从中青队到国奥队,这支球队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一起摸爬滚打了四、五年,且经过了亚青赛、世青赛等一系列大赛的洗礼。其间,尽管也有一些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但杜威、高明、王圣、阎嵩等当年的“老人”,仍组成了国奥队目前的主体框架。 从最后确定的21人大名单,我们不难看出沈祥福“稳”字当头的指导思想,在他的眼中,整体的作战能力才是中国队的优势所在。因此,一干“老人”得到了沈祥福更多的青睐,而即便是身为国脚的刘金东和张烁,也由于与球队磨合时间太短,不得不打道回府。 “恐韩”并非不治之症 历史往往可以告诉未来!至少从中韩两队的交战史上,韩国人可以找到更多的自信。 但“恐韩症”也绝非不治之症,2000年的亚青赛上,正是当年的这两支国奥队间的直接对话,结果中国队以1:0获得了比赛的胜利,把对手挡在了世青赛的大门之外。这也是二十年来,中国男足与韩国队交手中惟一的一场胜利。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队甚至在心理上占据更大的优势。 针对实际情况,沈祥福已经基本确定了稳守反击的战术,一旦急于在主场吃掉对手的韩国队久攻不下,双方的心理必将产生一些微妙的错位,而这也很可能成为整场比赛的“胜负手”。 “情报战”占得先机 尽管双方都在努力做好保密工作,但通过各种渠道,沈祥福还是对目前的这支韩国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评价对手时,沈祥福一针见血地指出,韩国队脆弱的后防线,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机会。 沈祥福的话,在昨天韩国队与高丽大学队的热身赛中得到了验证。尽管这场比赛他们以3:0轻松获胜,中前场球员也显示出了足够强的攻击力,但后防线上的三名队员脚下技术一般和配合不够默契的弱点却一览无余。这样,于涛、高明等人技术细腻、门前感觉好的特点,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国奥队一直擅长的稳守反击打法,一旦抓住机会,也并非没有可能从汉城带走3分。(晚报汉城今晨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