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内争抢主力背心 沈祥福怒斥于涛“滚出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14日09:12 《足球》报 | |
战斗进入到白热化,不是指几场在西班牙进行的热身赛,而是为主力位置而进行的争夺。周一上午的队内分组对抗中,有队员甚至因动作太猛犯规而被沈祥福用“滚出去”喝退到场外,但实际上,国奥队教练组对这种“鲶鱼效应”非常满意。 于涛拼得太猛被罚下 在连续几天大量训练后,储备了相当体能基础的国奥队员,于前天突然发威,即使在队内的分组对抗中也踢得人仰马翻。周一上午沈祥福把队伍分成两拨,穿绿背心“主力”一组为曹明、杜震宇、阎嵩、胡兆军、徐亮、王栋、孙吉、张宝峰、杜威、孙祥;“替补”一组为在对安德莱赫特队时下半场上场的阵容,只不过加上了张耀坤和王圣。 由于位置危机,这场其实很平常的分队赛打得异常火爆,高明开场不久便利用“替补”之间的巧妙配合打入一球,从而掀起以技术见长的“替补”们的进球狂潮,以3比0领先。然而“主力”们也知道目前的位置并非祥福心目中真正意义上的主力,所以胡兆军也在场上大喊:“顶上去,顶上去。”在双方的拼抢中,后腰于涛频频与胡兆军对脚导致犯规,下半场开场不久后更因一次背后踢人,竟被沈祥福吹停比赛,祥福的表情很严肃,对于涛说了一句:“滚出去”。于涛可怜巴巴地退出场外反思。不久,高明也因在退守中掉链子被祥福罚下场。 即使这样,以9人迎战11人的“替补”们仍以3比2力克“主力”,其中“主力”还获得一个有争议的点球。分队对抗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但为了3月3日的主力位置,国奥队员已经拼尽全力。 “替补”进球技术含量更高 实际上沈祥福在西班牙刻意回避“主力”与“替补”之分,一方面是在继续考察,另一方面就是要利用这种竞争最终筛选主力。 前天上、下午,中国国奥队在两场比赛中共打入9球,上午队内对抗“替补”3比2取胜,而“替补”与“主力”的进球特点区别非常大。第一球是由高明发动,中场得球后斜传给王新欣,后者巧妙倒脚张宝峰再敲给于涛,于涛直塞由高明打入极漂亮的小角度进球;第二球是典型的中场反抢,由王新欣、高明、于涛三角传递,“主力”连球都没有摸到,高明便突破到门前,在杜威铲断之前挑射入门,这个配合连正在场内执法的沈祥福也叫起好来;第3个球是王新欣左路与高明、李大欣配合进球的,特点是快。 “主力”们的进球主要靠冲击获得,在身体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 从进攻上看,昨天上、下午的两场比赛,以高明、王新欣、于涛为首的“替补”们表现得似乎比以杜震宇、胡兆军、王栋等主力更有创造力,连队员也承认这一点:“现在两组队员的特点确实很难取舍,不可能全用‘冲击型’选手,也不可能全用‘技术型’选手——关键看主教练最后针对对手的搭配。” 竞争将在拉锯中继续 位置竞争不会停止,如果最近第一波从“毛家湾”开始,以杜震宇、徐亮、孙吉、王栋、张宝峰等对原有主力发起进攻为标志;在西班牙出现第二波,于涛、王新欣、高明等“老臣子”也开始反击。昨天上、下午两场比赛就是明证。 一个队员面对“新人”冒出来的势头说:“虽然很高兴看到队友之间的竞争,但训练和教学赛说明不了太大问题,关键是看比赛——赛场上见吧。”这句话说明一个问题——国奥内部的“老臣子”们内心还是很自信的,虽然队中“新人”风起云涌,但国奥的核心框架不会动摇,大连、上海的几名球员仍将撑起半边天。 对于王栋,据悉,对他的评价是:“处理球不够果断,在压力下视野还应该再宽一些”;对于杜震宇,“有能力,但关键国际性大赛有些放不开,在打叙利亚时就反映出这一点”;对于曹明,“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问题是抢点不错,对抗偏弱”;至于张宝峰,“这名优秀的后卫能否适应国际大赛的压力,还是未知数。”“他们最重要的是能否融合到这支队里的整体打法,而不是简单的单打独斗。” 据分析,沈祥福将奥运会之前的备战分为四个步骤:强化体能+贯彻战术+定位球+两个禁区。在这个过程中,主力阵容将会渐渐出现,最有可能的是杜震宇入围主力,而王栋、张宝峰要同路姜、孙祥竞争,曹明仍作为替补。 (李承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