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上海帮遭尴尬 土生崽后继乏人外来户猛抢滩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03:16 新闻晨报 | ||
不算杜威、孙祥两名借调的国奥小将,本届国家队中土生土长的上海球员只有两人:中远的祁宏、申花的虞伟亮,而像张玉宁、曲圣卿虽然已经落户上海,但更多人还是习惯按籍贯归属把他们算作“沈阳帮”。 出现这种情况是为什么?上海足球曾经的辉煌到哪里去了?归根结底还得从俱乐部以及青少年培养两方面中找原因。 就俱乐部来说,现在撑起申花队的是原02队小将,而中远队多数是申花旧部,但说实话这两部分人都难以保证各自球队的要求,所以从各地引进高水平的内援成为两队共同的选择。 究其原因,申花队几年前为了追求成绩频繁换帅,有所忽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在部分老队员跳槽之后新申花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情况。 中远队自甲B升上甲A时间不长,自身缺乏足够的造血功能,只能靠“输血”维持,同城对手申花便成了他们的“营养库”。去年联赛中远成绩差强人意,而申花更是一落千丈,鲜有队员入选国足也就不足为奇了。 “沈阳籍”和“深圳籍”球员崛起为本届国足的新贵族,也有各自的原因:“沈阳籍”球员的崛起得益于辽宁、沈阳两支甲A球队几年来坚持使用年轻球员在联赛中打拼。 而“深圳籍”球员的得宠也少不了俱乐部的功劳,朱广沪执教深圳队多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用人原则,人才也容易出现。耕耘了一段时间,收获现在就看到了。 辽沈大地广泛的足球基础是其他各地所无法企及的,相比之下上海足球在青少年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前一段时间申城足球学校遍地开花,但不少学校以追求成绩为手段、盈利赚钱为目标,其中的问题不是这篇短文所能揭示的。我想主要是足校与俱乐部之间衔接不够,而且俱乐部主力长期占据着位置,没有形成竞争让贤机制。 应该说,现在两家俱乐部都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申花在基地内建立足校,而中远也收购多家足校或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多级梯队。相信几年以后,上海足球会培养出更多的国字号球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