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米卢丈量哈恩:战术思想 换人原则 用人标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2月14日13:32 《足球》报 | ||
战术思想 记者赵震报道 米卢在执教时期最受媒体诟病的,就是他始终说不出一个清晰的战术思想,他的足球理论更像是一种经验型的足球。而哈恩则与当年的霍顿相似,上任伊始他就清楚地亮出了自己的战术招牌。 身为荷兰教练的汉毫不掩饰自己对全攻全守足球的追求,虽然中巴之战里他采取的是与米卢时期相似的4411阵型,但他私下里表示4411只是目前中国队的一个过渡阵型,最终他还是想让中国队改打最能代表荷兰足球特点的343阵型。 在汉的战术体系当中,防守是他为中国队搭建的第一块砖头。在经过了与红塔队的教学比赛之后,汉发现中国队的防守相当差。在看过了此前中国队的比赛录像带后,他更进一步指出:“中国球员只知道进攻,不知道怎么防守。”在这一次集训时,汉的主要时间都用在演练他的防守战术。因为中国球员防守能力上的差距,在与巴西队的比赛里汉排出了4后卫,他如此解释自己的用心:“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只能用增加防守人数来确保防守的质量。”在与巴西队比赛后的网上聊天里,汉更是直言:“现在我的最重要任务是寻找符合我要求的后卫球员。”对于防守,汉更强调的是防守时的位置,以及位置之间的联系。汉对球员由攻转守时的回防速度要求特别高,在他看来只要球队布好防守的队形,失球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在打巴西队之前的准备会上,汉对国脚们说:“在丢球后,你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回防。只要你们能够防守到位,世界上任何一支球队想要攻破你们的球门都不容易。”在具体防守时,汉并不要求国脚们轻易出脚,而是希望能够在形成人数优势之后再出脚,如果不行则要抢占有利的位置,逼住对手。一名中方教练对汉的防守体系评价说:“我们国内的球队也能在丢球后回来,但是回来后怎么做就不是很清楚了,汉在怎么做上要求得很细,这是他的过人之处。”汉的进攻思想上有一点与米卢相当一致,那就是要求队员一定要掌握控球权。在中、巴之战中场休息时,汉的助手德容直接批评一部分国脚拿球时向前场传出半高球,他要求国脚一定要保证自己的控球权,如果没有好的机会,宁可回传给后场的球员。汉在论述自己的进攻思想时曾经有两个词进行概括:一是控球,一是空当。他要求国脚在控制住球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倒球寻找对方防守上的空当。荷兰队在1974年世界杯决赛时,开场1分钟就通过连续倒脚而获得了一个点球,此时西德队还没有碰到皮球。参与了那届世界杯的汉当然对于当年荷兰队的这种战术印象深刻。 因为没有正式进行进攻战术的演练,中国队的进攻还未出现太多让人惊喜的东西。虽然孙继海的三记传中球都给巴西队的门前制造了很大的险情,但这三次传中更多的还是孙继海的个人技术制造出来的,而且主要还是巴西队中路防守比较轻视中国队,否则这三次传中也很难形成危胁。 换人原则 记者刘晓新报道如果换了是米卢,他会不会在中巴之战的下半场一开始便换人?有队内人士赛后表示,他们的确以为哈恩会在下半场开始前调动人员,但是哈恩在休息室里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他一再表示队员们在上半场做得很不错”,这清楚地表明哈恩完全站在比赛的角度上,希望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势头。 米卢曾经用相当多的事实显示出自己的习惯,几乎在十强赛和世界杯之前的所有热身赛上,米卢都稳定地保持着频繁换人的做法。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必要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达到考察球员的目的,但是,两人在被认可程度上的区别,决定了米卢可以完全不计结果地考虑自己的方式,而对哈恩来说,如何顺利完成首场表演,恐怕比更大范围地考察球员更为重要。不错的开始之后,哈恩很可能在对爱沙尼亚的比赛将考察对象扩大到所有队员,这证明他相当清楚自己的环境,而且并不避讳在过程中以低调示人。 另一方面,米卢可以不受结果的干扰,却习惯于考虑更多的因素。在十强赛的出线之战上,米卢可以纯粹出于取悦沈阳人的目的而起用张玉宁;再往前说,米卢在上海四国赛上其实就已经产生了冷落申思的想法,但却把作出决定的时间拖到了十强赛之前。在这方面,哈恩显然更“不解风情”,最具说服力的是他在中巴之战上对杨晨的使用,如果愿意考虑杨晨仅为一场比赛付出的长途奔波,他完全应该给予杨晨更多的时间。 哈恩不是米卢,但是,哈恩绝对知道自己在某一个时间更需要什么,并且懂得去选择一个愿意的方式。 用人标准 记者赵震报道几乎每一个外籍教练到中国后遇到的最大问题都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要求的球员。几乎每个教练在最初的选人时都会产生一种偏差,这一点哈恩与当年米卢面临的情形没有什么差别。 虽然同样出身于欧洲,但米卢执教风格更接近于拉美教练,不同的执教风格让他与哈恩有着不同的用人标准。米卢继承了拉美教练喜欢技术型球员的风格,在他任期内中前场使用的球员除去李铁之外,都是清一色的技术型球员。特别是中场,米卢更偏爱技术好的球员。而哈恩奉行的是欧洲整体足球思想,在他看来中场队员最大的要求就是要攻守全面。中巴之战他使用的首发四名中场李铁、肇俊哲、李小鹏、孙继海都是国内全能型的球员,他们每个人都具体打多个位置的能力。米卢时期的中场可以是偏才,像祁宏以自己灵敏的门前嗅觉可以稳坐国足主力。但哈恩眼里的中场必须是全才,必须能攻善守,他不许任何一名球员游离于全队的战术体系之外。在这样的战术要求下,中、巴之战里,祁宏表现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米卢与哈恩虽然都喜欢边路进攻,但米卢在边路更愿意起用一些技术型球员。而哈恩则青睐冲击力比较强的球员,中、巴之战在李小鹏受伤下场后,哈恩让徐云龙上场打前卫就是看重了他的冲击力。 与米卢相似的是,哈恩对于后卫队员的技术要求也很严格。中、巴之战在徐云龙有伤不能首发的情况下,哈恩之所以选择让魏新而不是李明首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魏新的技术要比李明好,他在场上能增加整体的控球能力。 在前锋的选择上,汉与米卢的要求相差也很大。喜欢打单前锋的汉更喜欢身体和速度都好的前锋,在刚接手中国队时,他一度对曲圣卿非常欣赏。在中、巴之战里他又对李毅委以重任,而米卢则更看重前锋的技术和意识。像意识一般而速度突出的李毅在米卢时代一直不受米卢欣赏。 不过,与米卢问题相似的是,哈恩在到达中国之初也将在用人上走一些弯路。国外教练都喜欢训练表现好的球员,但中国球员的一个通病就是训练好的比赛不一定好用,比赛好的训练时不一定行。 张玉宁与于根伟这样中方教练眼里很有天分的球员,就是因为在训练里的表现不是非常突出而难以得到汉的重用。米卢在上任之初对于根伟也并不看重,而当招进过李永智、李海强、刘成被事实证明都看走了眼,最后还是在中方的建议下招进于根伟和张玉宁。哈恩在自己挑人时也肯定要走这样的弯路。按照上面我们列出他三条线的选人标准,在中国队下次集训时肯定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新人进入名单,只不过这些新人是否能够在国家队站住脚,还需要用时间来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