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恩三步进入角色--灌输只许胜不许败 对抗强度惊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11:52 体坛周报 | |
记者张卫、关军昆明报道 短短一天,阿里-哈恩的时差肯定还没有倒好,但他却在集训的首日安排了三次训练,三次训练的内容都截然不同;哈恩还在训练中开始向球员们灌输“只许胜不许败”的思想。16日的第一把火,阿里-哈恩分三步烧,无论是从交流细节还是训练内容看,他已经进入了角色。 第一次训练背景:9点30分,以往载着米卢的那辆车牌号为云F99054的加长红旗驶进红塔基地,阿里-哈恩紧裹着中国队的一件冬装大衣坐在车上,当那双蓝色阿迪达斯旅游鞋踏上红塔基地的草地时,时间指向了9点35分,第一堂训练课也正式开始。交流细节:微笑轻缓而谨慎 训练内容:45分钟的匀速跑 15分钟+10分钟,两次方向相反的分组跑圈几乎构成了阿里-哈恩执教处女秀的全部。哈恩先生似乎还没适应昆明的气候,第一堂课始终穿着外套。哈恩进入场地的方式很特别,他以步代尺,郑重其事地迈出了18步。接着是给几个助手布置任务,他的声音很轻,10米外的记者听不真切他的发音。 哈恩为他的球队首训定下的基调有些单一,除了跑,还是跑,球员们瞬间相视的表情都略显严肃。与米卢训练课不同的是,哈恩指导队员做准备活动时不是站在他们对面,而是走到他们中间,似乎是要寻找到一种亲和力,另一个不同则是哈恩的微笑总是很谨慎很轻缓,偶尔抬起左脚显露几下脚法,也是点到即止。45分钟的训练课是一个匀速跑的过程,从开始时的嬉笑到后来的严谨,球员们也在努力完成着从米时代到哈恩时代的角色转换。 第二次训练背景:11点30分,一小时的休息过后,阿里-哈恩带着他的部队从静海源回到了红塔基地,这次,哈恩脱下了紧裹的冬服,脚下的鞋也换成和球员一样的六钉球鞋,脸上的表情也丰富了许多,甚至指着高原的蓝天告诉翻译董铮,现在他比所有的荷兰人都高,因为他离天太近了。 交流细节:不断鼓励球员争胜 训练内容:分组对抗强度惊人 哈恩的第二堂训练课进入触球阶段。哈恩非常在乎和助手的关系,和刚才一样,哈恩首先把助理教练李树斌和高洪波叫到身边,向他们交待了本节课的安排。随着队员们分成两组进行圈抢,哈恩也开始和翻译董铮以及李树斌等人轻松地传起球来,一直表情都很严肃的领队朱和元也加入了战团,气氛开始变得轻松。 阿里-哈恩给中国队员带来的第一个训练科目是边中结合的快速推进,他选择了前锋出身的张玉宁担任中场的组织。即使张玉宁频频出现失误,但哈恩也未准备改变,而是要求两个边路进行推进的球员注意节奏,多向中场球员要球。一刻钟的训练迅速让队员们脸上见汗,但哈恩却让队员们再做50个仰卧起坐。 缩短场地的三对三分组对抗,这是具有阿里-哈恩特色的内部对抗训练。或许是第一次的原因,哈恩亲自放置场地范围的标志物,让助理教练们能够掌握其中的要领。对抗中,队员们也竭尽了全力,或许不一定是为了少跑几圈(阿里-哈恩在训练前设立奖惩制度,胜利者可少跑几圈),更多的是为了给哈恩留下一点好的印象。而哈恩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断鼓励着球员。 虽然三对三训练的时间很短,但每个队员都感觉到了,总共不过8分钟的对抗中所出现的高强度却是任何一种训练方式都难以做到的。训练结束后,李金羽边跑圈边和身边的教练高洪波诉着苦:“真是太累了!” 第三次训练背景:下午4点35分,哈恩家军第三次踏上同一块草皮。这是一节训练科目丰富而紧凑,从基本功到局部战术演练再到分组实战对抗。整个训练历时1小时40分钟,一位老资格国脚说,集训第一天达到这样的训练时间和强度,这在以往国家队不曾有过。 交流细节:不断叫停,双手辅助语言 训练内容:战术训练强调速度、终结 两圈慢跑后,哈恩最先安排的是6对6抢球练习,与上午相比,他的嗓门明显提高了好几度,他大声喊着“接应”、“一脚出球”、“找位置”。哈恩很重视细节,几乎在球员们每三五脚传球之后,他都要吹着霍顿式的口哨中断训练,向球员强调位置意识。15分钟的拼抢结束后没有休息,接下去是两人一组的颠球练习,哈恩逐个组别观察着,仿佛每个人的球感与基本功都可以从中读出来。 紧接着进入哈恩的第一次战术训练,他要求从中场左路快速转移到右边,由三名球员完成反插套边、下底传中,“传后点”、“速率要快”,哈恩不停地喊着,他对中路包抄的要求是无论如何要全力把进攻结束在射门上。 夕阳快要掉落到西山山梁时,哈恩招呼着球员们把一侧球门搬到中圈,开始6对6的红黄对抗。边线也被缩到只有正常宽度的一半,12名球员在四分之一场地上的对抗具备了相当的密度和难度,哈恩似乎还觉得不够苛刻,他和董铮也套上了橙色背心充当干扰进攻的自由人。30分钟比赛中,他一再叫停,双手辅助语言用力比划,仿佛要把自己头脑中的全攻全守理想一下子移植到球员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