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恩急着用进攻证明自己--似有操之过急之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11:01 体坛周报 | ||
记者葛爱平述评 阿里-哈恩拿着几个训练用标志物,向球场走去,翻译董铮和助理教练李树斌跟在后面。他要干什么? 那一边球员们正在高洪波的带领下做牵拉。刚完成一项剧烈的训练,他们正在短暂的休息。下一项训练内容是什么呢?哈恩沿禁区前沿向右路放上一连串的标志物,然后停下身来,向李树斌讲解着。 队伍重新集合。沿标志物站好队形,哈,这是典型的进攻态势。从中路到边路,一声哨响,后场起球,球飞向边路,边路开始活跃…… 按照通常见到的训练方式,这是一种长传打对方身后的进攻套路。后场起球后,边后卫插上,下底,然后是中路包抄,射门,算是完成了一组。这种进攻战术在甲A屡见不鲜,各个队几乎都有一两个边路的快马,比如说谢峰、孙继海、吴承瑛。 但是,当一组进攻结束之后,我们发现,比较甲A的“套边术”,阿里-哈恩“花哨”更多一些。首先,他假设边路近底线处,已经有本方球员接应,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已经不是打身后的反击了,而是阵地战中的边路进攻了。其次,这位落在前面的接球队员已经受到了对方的严密看管,因此他需要迎上来接球。当他从底线处迎上来接球时,中路已经有了一个接应。在与他做好一个短暂的撞墙式二过一之后,我们终于发现了奥妙所在:就在两名球员交换皮球时,有一条“影子”悄悄地,而又是迅速地从边路出现,并迅速插上,而此时前面是一片空旷,因为左路的防守球员,已经被迎上去接球的右路球员吸引开了……这时的插上球员,面对开阔地,信步所至,甚至是先瞄准再传中,中路球员闪入,凌空击球入网。 你不得不为这种配合击节。尽管在实战中,这样的场面,这样的如意算盘未必多见。但是阿里-哈恩的这一套边路配合术,至少打开了我们看客的一点思路,更何况球员了。 荷兰足球崇尚进攻。70年代,它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全攻全守的革命。我们目前足球比赛的战术思想,无不是当年荷兰足球全攻全守思想的延续和发扬。作为当年始作俑者之一,哈恩不可能会有比进攻,比如何巧妙而猛烈的进攻更超然的足球思想。他们这一辈,代表着荷兰足球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延续中,坚决而又彻底地向所有的人展示着他们的足球精髓:不断地进攻。 阿里-哈恩在国家队时的队友克鲁伊夫曾经提出过“7人足球”的理论,意思是在球的周围,必须要有本队至少7人接应。这个“7人理论”强调的是对足球的控制,而如何控制好足球,本来就是足球比赛关乎胜败的决定性因素。在16日的训练中,阿里-哈恩不断地强化着这种控制足球的进攻套路。他甚至要求队员们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不要急着出球。当然,他主要要求的是队员们积极的接应。 “跑起来”,“迎上去接应”,几乎是这一堂课阿里-哈恩指令的主旋律。他希望看到球员们在球的周围不停地奔跑,在球即将到达的区域不停地奔跑,而不愿意看到叉着腰等球的现象。 从教科书上分析,足球分进攻和防守两个部份组成,但阿里-哈恩初来乍到,一不认识球员,二不了解过去球路,却一声命令让他们互相“残杀”——进攻,甚至有违常规地在第一堂训练课上,不讲“基础理论”,直接了当地把“推盘进攻”的路数复制给球员,就好像舍去解算过程,直接把方程式的结果告诉学生一样。 第一天的训练很激烈,量也很大。某甲A教练在了解了他的训练之后认真地说,强度非常大,质量很高,唯一担心从海南来的球员,刚到高原就经历这样训练,二三天后身体会有不适反应,似有操之过急之嫌。 似乎,阿里-哈恩强烈地希望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他的队员,以一种抄近路的方式,短时间里拔高他的队伍,就像是他在训练之后所说的那样,“让中国足球的国际排名提前”。阿里-哈恩的这种强烈的欲望似乎更是告诉我们,他急于证明自己,急于打消人们对他的疑虑。 才第一天,阿里-哈恩就亮出了他的“家当”。他努力地想告诉我们,他是一个进攻足球的积极倡导者,也是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尽管在此之前他受到了中国人比较大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