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超)沈祥福率领的国家队于明天就要上阵打响第一枪。对于外界来说,这支国家队的人员组合较为奇特,既不是以国奥队主力为班底,也不是以最强的国内球员进行组合,因此很多人更愿意称这支球队为国家集训队,或者国家混合队。其实中国足协组织国混队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在此前还有两次国家队和国奥队队员混合编组的经历。
戚务生首尝鲜
国际足联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结束后就开始正式宣布将参加奥运会的球员年龄限制在23岁以下,为此,中国足协在1990年组织了国奥队,由徐根宝率领。为了锻炼队伍,这支国奥队参加了当年的联赛,还获得了亚军。
但是在1992年的吉隆坡,徐根宝落败而归,由于在一开始,国奥队就是以一个整体出现的,因此在第一次有年龄限制的国奥队历史上没有出现混编队。
第一次混编队是在1995年的3月,当时戚务生率领拥有杨晨、周宁、于根伟的国奥队在增加了范志毅、高峰、黎兵和区楚良四名老将后出征了香港东亚四强赛。结果这支混编队在循环赛中对韩国和日本队的比赛中两负对手,和香港队打成平局,只能争夺三四名。
在争夺三四名的比赛中,混编队于90分钟内和香港队踢成0∶0,最后互踢点球告负,排名垫底儿。
霍顿得到过甜头
1998年9月,霍顿第一次带队参加亚洲大赛。当时中国足协也在取得好成绩和锻炼国奥队的问题上摇摆,最后在霍顿的坚持下,中国组成了混合队参加了曼谷亚运会的比赛,其中除了适龄国奥外还有8名大龄青年。
结果那支球队在曼谷取得了第三名,一个还算过得去的成绩,其中李金羽还成为了中国队的最佳射手。
但是,由于后防线由国家队的大龄球员驻守,因此国奥队的防守没有经受考验,特别是在两个边路更是如此,结果霍顿还是在后来的奥运会预选赛上遭到了败绩,前面吃了甜头,后面就难免会吃苦头了。
沈祥福无奈重编
鉴于以前混编国奥国家队的教训,沈祥福和中国足协下决心不再进行混合编组,而是直接用国奥队参赛以期锻炼队伍。
根据这一思想,中国足协派遣一支完全由适龄国奥球员组成的球队参加了釜山亚运会。24支球队中只有中国和日本如此组队。
在这次去西亚之前,中国足协一直希望派遣国奥队参加年底的一系列热身赛。但是在巴林总理杯的邀请信上,一句“本比赛为国际A级邀请赛,如所受邀球队为不被承认的低等级球队,组委会将不负担该队食宿费用”导致中国足协放弃了派遣国奥队前去的想法。
此后的加泰罗尼亚邀请赛更绝,代表该邀请赛运作的意大利中介公司要求,前来参加比赛的球员中至少有80%为中国今年夏天报名参加世界杯的成员,否则将对中国罚款5万美元。对此,中国足协只好在巴林总理杯前对球队进行混编,带了15名适龄国奥出征,力争锻炼主力阵容,以老带新。
而为了凑够80%参加世界杯的主力人员名单,不得不征调英超三将和杨晨到西班牙效力。
![](http://image2.sina.com.cn/ty/s_n_worldcup_1.gif)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