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鹏:四大原因决定国足选帅的答案是特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2年11月13日14:59 《足球》报 | ||
特派记者李承鹏述评 特鲁西埃,可能是足协选帅组无奈之下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虽然现在特鲁西埃与中国足协尚未草签合约,但以目前形势来看,这位个性独特的法国人将非常接近最终的结果,这个戏剧性的逆转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高层始终属意特鲁 在选帅组出发之前,选帅形势的严峻已让足协相当不安,进入欧洲之后前3天的行动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尤其在价格方面,各个候选人开出的数目都相当惊人,之前足协认为特鲁西埃可能是开价最高的,但实际一接触,发现特鲁西埃并不是一个只冲着钱来中国的人。范亨根居然开价100万美元以上,而且还不见得在满足这个要求后就能来到中国,而特鲁西埃多次通过各种渠道表明自己的态度,“钱,不是一个问题,我是为着事业工作的。”有知情者曾分析,特鲁西埃其实是个“性情中人”,他的心理底线也就是年薪80万美元。 足协内部人士早有不同看法:特鲁西埃是被历史证明成功的足球教练,而范亨根虽然能力不错,但从未在国家队里担任过NO.1,在经验上和临战心理上显然略逊一筹。更重要的是“钱”,为这个字伤透脑筋的足协内部产生了一种想法:特鲁西埃更属于事业型的教练,这个突然发现的优点与总局选帅原则不谋而合,所以也可以说,高层压力促使特鲁西埃成为压倒性人物。 选帅组必须有所交待 从7月中旬的廊坊会议开始,选帅工作已经进行了3个多月仍无眉目,从9月16日第一次赴欧考察候选人至今也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外界已将选帅炒得沸沸扬扬,虽然这里面有各种客观因素制约,但足协再不拿出结果,回国后很难交差。 一个重要因素是,足协不便于跳出5大候选人再择新帅,除非“新人”对中国人具有极大震撼力,像海因克斯、史第文斯虽然是欧洲大牌教练,但在米卢之后,作为中国队的主教练一定要是耳熟能详的名教练。足协不愿意否定自己3个月来的工作成绩,于是特西埃的入选在心理上可以抚慰足协选帅组。 个性也可以是优点 “个性是什么?可以是缺点,更可以是优点。”这是来自足协内的声音。在被动的局面下,一位足协官员如是评价:个性张扬的米卢不是把中国队带出去了吗?我们有和米卢合作的耐心与经验,为什么不能再次和一个个性化的教练合作呢?另一个人士表态:特鲁西埃虽然和日本足协闹得不太愉快,但他并没有像米卢那样出现工作上的松散,他与日本足协的矛盾根源在于过于严厉和固执,而米卢却恰恰相反,“从这一点来看,不是正符合总局三从一大的选帅标准吗?” 对特鲁西埃的好评与恶评都始于足协内部,而这一次的好评是在“二赴欧洲”之际传出的,正好可以消化选帅组的疑虑,“我们有和米卢相处的经验,特鲁有过和日本足协相处的经验,所以双方已经拥有共同的容忍基础,不要把性格问题绝对化。” 南勇的决定性作用 选帅组这次带队的是南勇,这个副主席最大的优势就是敢于拍板。能与特鲁西埃“第二次握手”,选帅组领军人物南勇的性格起了很大作用。 早在南勇赴欧之前,足协就给他下放了一定的自主权,11月5日下午,阎世铎与南勇专门前去体育总局汇报选帅组出发前的各种设想与准备。据悉,有关领导对南勇的陈述和预见感觉不错,允诺他可以在与后方通气的情况下,在前方大胆决择。 米卢在临走前评价:“在中国足协最敬重的人就是南勇副主席。”这是因为南勇很善于观察人,并设法找出处理办法。这次在法兰克福,在杜塞尔多夫,在荷兰,直至最后在巴黎,南勇每天都要召开“选帅会议”达五六次,他告诫小组成员,“这次不是去就能签字画押的,而是需要艰苦谈判的,要注意事情动态中的每个细节。” 选择特鲁西埃的决定是在荷兰产生的,是在观察到范亨根“心不在焉”的细节后做出的。这虽然是在与范亨根谈判破裂的态势下做出的决定,但敢于吃回头草,也显示了选帅组尴尬之下的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所以,用“无奈之下的正确选择”形容曾差点取消的巴黎之行具有相当的准备性。
|